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新浪汽车讯 近年来车市增长放缓,SUV却在此背景下持续走高,很多企业依赖SUV获得红利,8月12日,针对SUV上半年的市场销量话题,新浪汽车举办轮语汇第三期的沙龙活动,中汽协、车企领导、大数据专家及多家主流媒体参与此次讨论。以下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夏胜枝圆桌讨论实录:
夏胜枝:三位嘉宾观点我非常赞同,在杨总的提问之前,我把几个数据跟大家分享一下。汽车有两个特性,一个是作为生产资料,这是商用车,一个是作为消费资料,这是属于乘用车。在我国汽车行业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主要是以生产资料为主,基本上没有什么乘用车,乘用车都是属于干部的专车。所以我们的统计口径也是在改变的,新的统计口径也是2000年之后做的,按照这个概率统计,我们国家现在乘用车的占比,今年上半年大概在86%的水平,这个水平算14%,这属于商用车,乘用车占到86%,高点的时候达到87%,一个月的单独的浮动才有意义,因为一个月乘用车就是84%,因为商用车的销售变化不是特别大。
但是86%这个比例已经非常高了,就是说我们国家汽车消费主要是以乘用车为主,或者主要作为消费资料,而不是生产资料来对待,这是一个。
第二个,这是乘用车占整个汽车市场86%。SUV占到整个汽车市场什么样的比例呢?今天上午开会的时候也做了一点功课。今年按照累积数据,就是大概是30%左右,就是1到2月份,1到3月份,1到4月份、1到5月份,1到6月份,1到7月份是今天上午刚刚发布,1到7月份占整个汽车市场的30.2%,就是在30%这个幅度,就是包括商用车,乘用车。占乘用车什么比例?就是35%左右,稍微1到3月份是34.6%,然后34.5%,然后34.1左右。
数据才是比较靠谱的,其他都是自己拍脑袋。SUV里面中国品牌的SUV到底是什么样分量?当然中国品牌SUV从累计数据来看,确实是一直缓慢下滑,因为合资品牌的SUV上来的越来越多,而且价值越来越低,产品性质越来越好,包括刚才张总提的TOP10里面,去年的TOP在今年不见踪影了。中国品牌SUV在1到7月份达到全部SUV的56%,今年最高的时候是60%,1到2月份数据有一点浮动,就是有一点偏离。但是1到3月份是58.8%,1到4月份是57.9%,1到5月份是56.7%。这个数据不一定准确,我们最后做一个统计数据还有一个核实的过程。
但是这个趋势也是很正常的,相当于我们这种消费合资品牌确实越来越多。
第二,为什么SUV最近两年这么火?第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的消费理念发生变化,在80年代、90年代时候,这两厢车是卖不动的,福康,两厢车,就是卖不动,因为中国人不喜欢无后,三厢车越来越火,后来还好。最近几年SUV比较火,就是以前都是一些喜欢把车,觉得轿车才是有身份的。我们国家由穷变富,老百姓的价值理念也是发生变化。买一块手表,或者买一个手机,还是买一个车,都是我身份的象征。其实现在说实在话,包括很多人,最有钱的人,包括扎克伯格开的什么车?开的是十万块钱以下的车,就是两厢车,而且很小。我们现在把这种身份去掉了,包括以前买一块手表,一定要买什么,买一个电子表20块钱也用了。所谓SUV也是一种消费理念。把这个身份去掉以后,现在买奔驰宝马都是商用人士。这是一个消费理念发生变化。
第二,有可能很多买车的人不是消费第一辆车的,我以前开过的车,觉得轿车不舒服,我想开一个空间大一点的。
然后还有一个就是趋势的话,SUV还是增长的。第二,前一段时间我是上周和上上周,我在网上租车,法国已经很难在街上看到三厢车。也就是不仅仅SUV会有增长,两厢轿车比例也会增加。还有张总说,把轿车稍微垫高就是SUV,这是一个消费理念,大的消费趋势。
第二,SUV的产品,以前SUV都是属于越野性的,我们现在统计SUV,这个统计口径有变化,现在统计SUV是很多都是没有越野性的,不是说以前SUV是带后桥的那种,或者是带四驱的,现在哪还有多少SUV是真正的四驱,都是属于轿车性的。性能提升、产品进步,包括油耗大幅度下降。现在SUV重组、形象化,包括性能提升等等各种技术进步,把这个油耗降的非常低。
我在瑞士租到一个日产的小SUV,属于中小型SUV,坐五个人不挤,后面还能放两三个箱子。当然没有汉兰达那么大,汉兰达为什么属于中型SUV,好像应该属于大型。这么大一个车,五个人,我们是翻山越岭,走到海拔2800米以上的雪山,然后下来,480公里,百公里友好6.7,这个油耗跟轿车有什么区别?没有什么区别。我们有一半以上走的都是山路,有翻山的,当然也有下坡。我觉得这个车性能很好,而且是速冻变速箱,不是手动。如果手动油耗可能低一点。刚刚开始以为油耗很高,觉得不错。
还有一个就是SUV的特点,在跟轿车比起来,同轴距SUV空间化,我们买2.6米的SUV,比2.7的轴距还大,特别是年龄大的人直接就上去了,不用窝在里面。
还有一个就是安全性也提升了。以前SUV总感觉重心高,国内这些车性能也不能小瞧了。
便利性。后面想搬一点什么东西很方便,多功能性。
第三,SUV为什么那么火?就是利润太高。一个车的利润比轿车要高很多,制造成本跟轿车差不多,稍微重几十公斤,我估计就是铁皮费用。利润高,也是一个细分市场,所以这个细分市场合资企业肯定会进来的。包括现在北汽、广汽,包括今年1到7月份增长量大的企业,确实是这样。有这几个方面,SUV肯定下一步还会有一个缓慢增长,不可能是一个高速增长。从我们现在看到的数据,按照年度可能会提升比较多,每个月就1%、2%的提升,在乘用车里面,全体汽车销量没有怎么提升。因为中国汽车市场那么大,去年是2450,那么今年2600还是有一个增向在里面,所以饱和不会太明显。
第二,红利消退,利润率下降应该是必然的。红利消退也是一个缓慢过程,张总报告里面外资品牌都是20万以上,华泰卖的车现在10万左右。所以红利消退肯定,整个汽车产业的利润率,轿车利用率肯定已经下降很厉害。当然SUV的利润率降到10%以下,这个需要时间,合资品牌的轿车利用率应该现在还在20%、30%。
我对于美国数据也没有太多的了解,因为中国的统计口径跟美国不完全一致,这就是我的观点。把SUV性能越来越好,价格越来越便宜,性价比,咱们汽车肯定为国家,一个是经济建设,为人民群众的出行,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更好的产品。
刚才解总说了一下SUV,实际上我们国家有一个特点,交叉性乘用车被列为乘用车,原来属于小客车,交叉性乘用车现在的量是降低的,但是MPV的量是急剧增长的。这两个加起来基本上增长速度跟整个汽车市场差不多时间。交叉乘用车下去的量被MPV替代了,这里面有深个问题呢?就是交叉性乘用车的安全性确实存在问题,所以把前面的鼻子加长了,看起来就是MPV,所以实际上这个市场是一种转换。
刚才解总给媒体加了一个火,因为说实话,这些企业产品不仅仅一家,这种企业产品也是属于符合咱们汽车产业发展形势需要,一个是安全性,另外一个是便利性和多功能性。比如交叉应用车变成MPV,MPV转型成一个SUV的情况,这都是属于同样平台的东西。
另外,昨天对于很多民营的整车企业有一点不利的。我们国家SUV包括自主品牌乘用车的政策性,假设国有企业是正规军,原来是自主品牌下的工夫不太够,包括轿车也好还是SUV也好,现在大家看中国上来的速度很快,那么咱们这些游击队,因为毕竟储备的资金,包括人才,包括财力、物力确实跟正规军比较难的,有可能会形成一定的内外的。当然正规军,广西这样的企业确实是下了工夫。他们做高原试验,他们开自己的车。他的人才队伍,配备人员的能力比我们强很多。所以北汽的产品,广汽也在慢慢上,一汽、上汽,包括长安,包括东风。华泰这一块还要稍微地下一点自己的工夫。
杨小林:夏总,我的问题是您怎么看待自主品牌领先的SUV的势头?另外您怎么建议自主品牌在细分市场上的争夺战中进行突围?
夏胜枝:时间有限,三句话。第一,未来十年中国汽车产业肯定是中国品牌与外资品牌正面竞争的时间。而且现在已经正在竞争了,已经开始跟国外的稍微弱势的品牌开始争夺地盘。我给大家通报一个数据,今年1到7月份中国品牌汽车占中国汽车市场的42.5%的份额,比去年上升到1.2个百分点。国外的德、美、日及其他车系,只有日系车提升到0.2个百分点,德系和美系跟去年持平,另外两个系不能点评,都是下降超过0.5个百分点。所以说中国品牌汽车的竞争力在提升,这个大家要有信心。
第二,我认为SUV的这种市场份额有可能要向轿车方向有所看齐。当然轿车市场份额稍微弱一点,但是这个SUV跟轿车可能有一个方向,用现在的差距要缩小一点,但是就是我们的,有可能我们整体市场份额在提升,但是SUV再往下走一点,这也是很正常的。
说实在话,以前我们这种汽车市场,以前哪一个市场细分,但是以后这种缝会越来越小,越来越少。那怎么办?只能是靠实力竞争。实力当然是多方面的,研究开发,包括供应商管理,包括销售体系等等。我个人认为我们作为中国品牌汽车的要加强盈利,一个是自己的基础能力建设。第二,中国品牌零部件体系要加强建设。还有一个是中国的实验装备,制造设备等这些包括实验检测能力的水平建设。包括人才队伍的建设。未来十年是什么?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当然这有体制机制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类的竞争。而且,当我们的品牌开始跟国际一线品牌竞争的时候,你会发现领军人物可能能挖来,中坚力量挖无可挖,必须靠自己培养。领军人物可能挖一两个人顶多了,中坚力量部长级的,包括设计人员不可能再去挖了,只要你走到一线品牌。所以说咱们的能力建设必须是基于整个行业,当然不仅仅汽车行业,包括教育,甚至于一些软件、电子,包括橡胶等等。因为跟汽车相关的行业太多了,所以我觉得中国的汽车产业看好,SUV可能面临着更猛烈的竞争,但是如果说中国汽车产业要在国内立住脚,另外要走出去,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完整的零部件,实验检测、装备和人才体系。
有不同意中国汽车产业没在风口上的吗?那就是说现在中国汽车产业本来就在风口上,SUV只是在更猛烈的风口上。下一个风口有这么好的风口,还要问下一个风口吗?当然这确实是汽车产业看好的。我认为节能是汽车产业的永恒主题,至于说节能技术路线是学哪一条?我觉得不要轻易下结论。欧洲或者是柴油化发动机的性能提升。日本技术可能是混合动力,美国现在也是摇摆不定。我个人如果看未来十年,混合动力是整个汽车行业的趋势,是中国汽车产业必然趋势,跨不过去。咱们为了绕开日本专利,然后选择了在最近十年搞了纯电动,搞的风生水起,包括去年给了不少的补贴,去年还有部分没有落实,怎么弄?包括今天刚刚发了新能源汽车的准入政策,8月12日。纯电动到底是不是咱们要选择的之一?节能是重点方向。节能是咱们SUV的,包括性能提升也是SUV下一个风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