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严肃的标题,做作的题图,像极了一份“台巴子营销学”的培训用材料,可其实,内文依旧是一整篇的段子!
车厂有新车上市,就会有各种动作。
高大上一点的,总部全盘统筹拿捏,各种战略,各种布局,各种战役,各种必胜,跟“抗美援朝”一样!
低一点的,经销商自己在4S店里敲个金蛋,找个KTV妈妈桑,跳芭蕾站车顶,做个洗剪吹式的新车发布!
但无论怎样,这些都要找个供应商来操作的。
这个供应商可能是爱在思南路查餐厅门口排队的4A人,BEN或MIchal,也可能是五金店隔壁印名片作喷绘的辉哥和阿强!
都是广告人,PPT骨子里也大同小异,开篇一定是个气吞宇宙的“整体策略”!
接着,会耗page数张,来阐述新车的“目标人群”,或称目标客户。
所以往往到了这几页,正常汇报就变成了轻奢服装秀。
广告人依着日剧、美剧、纪实频道里主人公的模样,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阶级轮廓。
目标人群或是穿着G2000的商务人士,或是穿优衣库的居家暖男,要么就是易中天式的儒雅大叔!
后期,他们又加了hiphop风格并拿着木吉他的”独立音乐人”,唱着《百灵鸟》的“我是歌手”风格的皮衣朋克男。
以及,天天捧着莱卡喝单一麦芽且心心念念着私房照的长发大叔(真是搞不懂,都长那么帅了,还拼什么私房)
……
用现在的话讲,广告人做了许多人设,凭着他们对车厂新产品的随机印象,逐一套入,然后规划了一份看似理性的人群报告!
以想象切入,用调研数据填充和反证,这一看似无逻辑的举动,还真是文科生能做出的“最浪漫的事”。
在中国讨论商业,需预设一个“买卖双方不那么诚信”的语境。
模型想当然,样本偏差大,许多所谓的市场调研,数据是失真的!而最后,决策者可能也并不为数据所动,多坚定自己灵魂深处的呐喊。
综上,广告公司提供的准车主侧写,渐渐变成了一种形而上的人物散文。
更多时候,是方案开篇时的一种寒暄,为佐证甲方天马行空的臆想,而已?
先说品牌......
民间讲“坐奔驰、开宝马”,这六个字统治了中国消费者十几年。
到后来,竞争愈发激烈,两个官方坐不住了,拼文案,找代言,用尽各种手段,各自弥补之前品牌力所缺失的那块“精神”。
宝马为5系做了“我们的时代”,把一线城市里看上去非常cool的职业一网打尽:媒体人、瑜伽教练、创客、模特,等等。
这件事不复杂,也没什么技巧,聚焦那些看上去还挺优秀的行业里,颜值还行的一拨人,大笔一挥一一照相,说这帮“妖精”都是我们的车主!刚毕业的试车编辑,刚实习的杂志小妹,一定买账。
但是他们绝不会把土方车队长抠着脚吃小龙虾的画面拍下来;
也不会把挂着金链,盘着大串,吃着炒肝和工商所刘科员勾肩搭背的烧烤店小老板拍下来;
更不会把每次在婚礼上吹拉弹唱,结束后把气球挨个压扁的3线城市婚庆公司的“执行总监拍下来。
而这些人,平时做着不那么逼格的工作,也没有所谓的政治正确。
他们造作、鸡贼、耍小聪明,品位低,不去wagas“吃草”,但他们扎扎实实地为宝马贡献着销量和现金,却算不上宝马眼里“我们的时代”,叫人唏嘘...
中国人么… 就这样...
阶级无高低,职业分品流!这么来看,汽车广告还真是势利眼。
再说车型。
目标客户这件事,“误判”最严重的,就是所谓的城市SUV了!去看这类车的广告,尘沙漫天、冰天雪地、泥泞崎岖!
提案时,广告公司多爱用“社会担当,中产中坚”来形容SUV车主们。臆想的他们,好像都是美国国家地理的记者。
这该是群住民宿、搞公益、爱登山、跑半马、看BBC和心系半岛时局的人!
可事实上在中国买城市SUV的,简单概括,多是:靠着出差各地飞,攒着积分各地兑,vip里吃个吃面,自费如家还嫌贵的那一群!
城市SUV于他们而言,就是大储物空间、俯视驾驶视角,以及朋友眼里那股热衷旅行的西藏文青的钦羡!
什么全时四驱,陡坡缓降、涉水深度、离地角......
厂家真是想多了,配个高亢响亮的喇叭,听听喜马拉雅里的成功学和逻辑思维,才是硬道理吧......
还有,实力!让情怀落地!对他们来说,真是一句遥不可及的废话!
......
近来有趣例子是特斯拉!
Model S刚出来的时候,业界称之大玩具!常驻星巴克里的那些“策略总监们”纷纷点头,称没毛病!
紧接着Model X纷至沓来,广告人说了,大玩具变成了大玩意儿,特斯拉迎来了2.0。
80多万的车价,假象车主level陡升,简直是环保公知必备,公益导演必选,共享产业创始人必用!
可是在上海,Model X的核心人群,竟是一群中环沿线,卖房套现的阿姨妈妈!
她们处理了家里多得扑出来的几套房,从一点点升级到排队喜茶,麻将尺寸从五十一百,翻到了一百两百,更是永远告别了兜“小花园”的日子。
她们提前拥抱了绿色能源,开着特氏垫高电动汽车,去赴会广场舞的约,送孙子上国际部的学。
(model x的活动体验广告,特斯拉和插画,正成为有钱老阿姨的刚需)
可见汽车的样貌、内饰、动力、配置甚至品牌,并无法聚拢起一批我们认为有共性的人,更别提对其作一些“精准打击”了!简直奢望!
我以为所谓的目标人群,更多是纵向的阶级概念,以车价作标尺,丈量名为市场的高山!
好了,差不多到这吧,以上属个人愚见,各位可以用一百个截然不同的例子反驳。
可是没用!以特例去反驳特例,于观点的探讨并无多大益处,我不接受!
毕竟作为一个忠实的甲壳虫车(chong)主(tou),我时刻铭记着他们的广告语:做自己!!!
本文由微信公号“莫直接”授权转载
更多精彩请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
▼
(来源:autocar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