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AI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呢?如果像《我,机器人》中,机器人诡异地获得了自主意识,那么人类是否将面临最大的险境?
毫无例外,随着硅基芯片主导的智能科技的发展,无人驾驶、智能驾驶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汽车工业中来,一个最近的例子是,达到Level 4级别的路虎揽胜运动版 (配置|询价)已经具备量产能力。可以说,AI的魅影也早已如影随形地侵入了这个碳基工业文明最大和最后的阵地。由此我们所担心的AI觉醒失控的魔影,也似乎正在袭来。AI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呢?如果像《我,机器人》中,机器人诡异地获得了自主意识,那么人类是否将面临最大的险境?
AI大战前夜
《速度与激情8》里,千辆无人驾驶汽车被无情黑客操控的惊悚镜头足以让人胆战心惊。当汽车处于自动驾驶状态时,同时也意味着汽车计算机系统属于一种”无人值守”的状态,接下去会不会发生失控的事件,还有一些被拷问的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在无人驾驶汽车出事故时,机脑控制的汽车究竟是该先保护车里的人还是先保护路人?这些巨大的分歧暂时还无解。不过,这并不能让汽车行业的AI化发展停下脚步。
面对AI时代的到来,汽车行业面临着空前的冲击。“新旧车企之间的这种博弈还是很明显的,毕竟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而从大的趋势来看,汽车的自动化、智能化、电动化和共享化是一个势不可挡的必然。”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这样表示,而说这话不久前的4月6日,出门问问(Mobvoi Inc.)刚刚获得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独家1.8亿美元D轮融资。
而大众之所以对出门问问投资,主要还是面对AI时代的局面,绝不能坐以待毙无所作为。除了要跟传统车企之间竞争,互联网公司和掌握了大数据的硬件公司也正在逼近。比如,2017年的上海车展上,已经将自己定义为人工智能公司的百度发布了阿波罗平台开放计划,其目的就是想成为“无人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接管智能汽车的生态核心,以开放联盟击破现存的行业壁垒。
在AI时代的大背景下,车企和这些技术公司之间开始了事关生死存亡的博弈。比如,特斯拉的全自动驾驶硬件采用了英伟达的NVIDIA Drive PX 2芯片,但特斯拉的路测数据是跑在其自研的深度神经网络上的。也就是说,特斯拉并没有开放数据给英伟达。而百度之所以跟宝马无法合作下去,也是像原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所说的,“车企的发动机ECU不向他们(百度等)开放……”
而另一家车企福特汽车,除了自己斥资10 亿美元收购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Argo AI 大部分股权,还与丰田汽车合作成立了一个专注于开源软件开发的非营利组织SmartDeviceLink联盟。虽然福特2017款全部车型都支持这两个系统,但还是希望为应用开发商提供除苹果及谷歌系统之外的选择。而出于安全考虑,丰田一直拒绝使用苹果CarPlay以及谷歌Android Auto系统。这实质上就是SmartDeviceLink联盟成立的缘由。
不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今年CES上,梅赛德斯奔驰公司数字汽车及移动业务副总裁Sajjad Khan与英伟达联合创始人、CEO黄仁勋就宣布双方将深入合作,他们承诺其合作三年开发出来的智能汽车一年内就要上路,这个速度是能让所有的对手“虎躯一震”的。
为什么汽车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甚至芯片公司都这么热衷于智能驾驶和无人驾驶汽车呢?根据麦肯锡预测,无人驾驶汽车到2025年可以产生2000亿至1.9万亿美元的产值。巨大的经济前景,无法不让人心动。而在人类出于“更高效率”欲望的引导下,汽车行业的AI化发展正在驶向未知的“深水区”,只是,汽车行业在AI加持下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呢?
中国是Level几?
实际上,人类已经无法阻止产业和金融资本在AI领域走得越来越远。截至目前,芯片巨头英特尔已经投资和收购了25家AI公司,其中2016年收购Movidius一直专注于将先进的算法和专用的低功耗硬件结合在一起,特别是,让机器具备了“看”的能力。而见闻觉知的软硬件一旦具备,大型人工智能系统也就会全面崛起。AI大战也会一触即发。
作为世界上最大汽车市场的中国,岂能置身事外?就在6月13日,工信部发布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17年)》(征求意见稿)。国家层面的想分阶段建立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就像是一列火车,一旦开动后接着就会有阻挡不住的向前动能。
据悉,中国意在弯道超车打造“中国汽车人工智能2.0”体系。预计到2030年,国内汽车DA(驾驶辅助)及以上级别的智能驾驶系统都将成为新车标配,汽车联网率将接近100%。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还表示,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中国可能成为引领者。
在智能驾驶的标准方面,我们现在通常所用的是2013年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发布的汽车自动化的五级标准,我们所讲的无人驾驶就是处于最高的Level 5也就是FA(完全自动驾驶)级别的技术,需要依靠AI、传感器、定位系统和导航系统的协同合作才能实现。
而AI时代无人驾驶的竞争核心,除了软件,最主要的就是硬件的传感器、激光雷达和芯片。早在25年前,就有一个叫Yann LeCun(杨立昆)的天才制造过一个运行深度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芯片“ANNA”,而这次英伟达NVIDIA前不久才发布的智能芯片Volta,性能则强了无数倍,更让人猛然觉醒,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袭来的军备竞赛这么快就到汽车行业的“家门口”了。
在国内,才跟上汽合作不久的阿里巴巴也在“万物互联”即将到来前疯狂收购芯片行业公司。而谷歌目前也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人工智能芯片TPU。此外,已经跟马斯克“闹掰了”的辅助驾驶系统(ADAS)开发公司Mobileye(这家公司是ADAS方面的顶级公司),也在3月13日被芯片巨头英特尔以总价约为153亿美元收购。
光硬还不行,还要有软的一面,所以百度无人驾驶硬件副总裁邬学斌也说过,“人工智能时代,单独的软件公司存在会有一定的问题,要与硬件结合。”而英特尔收购Mobileye后,就是希望打造一个闭环的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谷歌也已经完成了自动驾驶软硬件的全部自研,除了软件技术水平最高,硬件中激光雷达的成本降低了90%以上……
回过头再看国内,虽然中国早在1987年就由国防科技大学制造出了无人驾驶小车,2011年红旗HQ3无人车还完成了从长沙到武汉的高速公路全程无人驾驶实验,当然最有名的还有长安无人驾驶汽车从重庆到北京超过2000公里的测试。但是除了引起市场关注外,目前离像特斯拉那样完成商业化的转化也很遥远。
而且,国内自主车企在无人驾驶技术积累方面很多还处于空白地带。实际上,目前长安也只能实现全速自适应巡航、紧急刹车、车道保持等,也就处于Level 1到Level 2的水平,而且成本居高不下。奇瑞和百度虽然进行了L4级别的合作,去年在乌镇互联网大会上测试了20辆搭载了百度人工大脑、百度感知设备的奇瑞汽车,但是离商业化应用还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虽然未来美好的出行已经被描绘得天花乱坠,但国内目前从智能驾驶辅助DA到有条件自动驾驶CA再到完全无人驾驶FA,在技术、数据和成本上,依然面临落地的重重困难。此外在社会属性、社会伦理和立法方面如何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也处在蹒跚学步状态。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就是这么骨感。
不确定的未来
今年AI界最劲爆的事件,就是AlphaGo战胜柯洁了。这也是AI时代大国竞争和文明博弈结局的隐喻。这块象征着人类最高智慧领域的东方文明阵地,也在AI的算法前败下阵来。不过即便如此,按照李开复先生的说法,AlphaGo也只能算“弱人工智能”,从头到尾都没有任何机会能通过图灵测试。乐观地说,机器还“无法理解隐性、没有被数据化的知识。”也有人表示,AI最多算是“能理解香蕉的猴子”。
AI什么时候全面超过人类目前看来还不是太明确,不过明确的倒是目前AI的发展将带来大批的失业。斯坦福教授卡普兰做过一项统计,美国注册在案的720个职业中,47%将被人工智能取代。而在中国,这个比例可能超过70%。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美国摩根大通的金融合同解析软件COIN上线测试结果表明,原先需要律师和贷款人员每年花36万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COIN只需几秒就能搞定。也就是说,在AI的无敌效率面前,这些年薪甚至高达百万美元的精英们,可能一夜之间就会面对《Margin Call》式的裁员,冷静而又冷酷。
到2030年,预计人工智能每年为亚洲带来的经济价值将高达1.8~3.0万亿美元,这是瑞银的测算。而值得留意的是,人工智能对金融服务、医疗保健、制造、零售和交通等行业都将产生巨大影响,这些行业加在一起,相当于当前亚洲GDP的2/3,简直相当于连锅端了。瑞银还预测,在人工智能驱动创新的潮流下,亚洲地区中长期将有3000~5000万个工作岗位受到冲击,但随之而起的新工作机会将能减轻此影响。
在工业方面,虽然目前中国机器人分布密度还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每1万名员工中只有49个机器人。不过,目前中国在以世界最快增速发展机器人应用,而汽车制造业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比如,在今年5月正式投入运营的具备汽车工业4.0技术的宝马新大东工厂,其车身车间采用全集成自动化技术,装备了高达856台机器人,自动化率高达95%,接近无人工厂。
去年11月,马斯克就曾预言,机器人在职场中的崛起将取代大量人类工人,而随着自动化在未来成为常态,可供人类选择的工作岗位可能会越来越少。联想到之前,记者曾在奇瑞捷豹路虎常熟工厂全铝车间参观过,偌大的车间里只听到机器人运作的“嗞嗞”声和喷气的“嘶嘶”声,看不到什么人,这种感觉像极了80年代的电影《未来世界》中的场景,心中不禁忐忑,人都去哪里了?
也有人很乐观,认为随着行业内的智能制造,重复性的工作和危险的工作都能被机器人顶上去,人们可以做更有创意和有价值的工作,这都是AI目前无法做到的。人们也将获得更多的闲暇时光、更好地享受生活。
那么,如果有一天AI具备了不可描述的意识,人类到底还有没有未来?也许,人类最终会与AI“觉醒”后的机器人达成共生的关系。但马斯克担心的是更加强大、更加集中化的人工智能而非“杀手机器人”:“如果只是算法失控,人类和人工智能便可以携手加以控制。但一旦集中化的大型人工智能系统决意攻占世界,我们就无力阻止了。”马斯克还警告人类,2030~2040年AI将全面超过人类。
用马斯克的话来说,“研究人工智能等同于召唤魔鬼。”不过在“召唤魔鬼”到来那一天之前,AI时代的商业化应用肯定会首先到来。后知后觉的99%的普罗大众,对于AI也许是欢欣鼓舞的,毕竟生活有了更多的便利。而在AI和“万物互联”的市场消费方面,中国也已经走在了“尝鲜”的前列。比如,最近大众总裁海兹曼在中国也感叹,“都是在看微信,24小时联网的时代,中国已经领先了3~5年。”
人类会真的再一次面临绝境吗?对于AI,过于乐观和过于悲观其实都是不可取的态度。因为事情的发展并不会像想象的那么简单。但不管是乐观还是悲观,我们都已经被架上了轰隆隆的开往未来的AI“东方快车”。未来会怎样,没有人知道。【END】
本文节选自《汽车公社》杂志7月刊封面故事
速度 深度 态度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到其他公众号
(来源:汽车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