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最近几年里在广汽和上汽的设计团队凭借着优秀的作品,广为市场所知时,我突然想到了长安。说实在的,要聊到设计营销,长安在几年之前可是国企里面风头最盛的。此前几年,长安的设计团队所打造的作品里,也不乏令人惊艳的作品。在我看来,长安汽车设计的巅峰是悦翔V7。这款小车无论从型面构成来看,还是从造型比例上来看,可挑剔的点并不多。而且在一款小型车的基础上,做出这样的一种体量感,非常符合这一级别车型在中国市场的定位。
可是,最近几年里,长安的新车就很少再出现过这样惊艳的设计了。一方面,长安乘用车从去年开始,新车推出的速度明显放慢,仅推出了一款CS15和一款CS95;另一方面,以长安CS15以及长安CS95为代表的两款新车,设计感相比于此前的悦翔V7和CS35的时代,也确实是平庸了不少。
首先,在我看来,长安的车型在收获了巨大的成功之后,并没有因此归纳出一个属于品牌自身的家族化传承。
就以CS系列几款车型的前脸造型为例:
从最基本的前脸造型来看,从CS15到CS95,我至少看到了三种设计风格。其中,长安CS75和长安CS95,以横向线条外加字标的设计风格类似。而CS15的发散式格栅造型,与去年北京车展上亮相的长安CS95的第一版造型是一个家族的产品。长安CS35则是长安上一个时代的设计。
就前脸的主次关系以及呼应关系来看,长安CS35无疑是这几款车型中做的最好的。其次,在形体的把握上,长安几款新车在设计上也多少有些露怯。
衡量一款车的造型是否成功,并不应该是以细节为主导去评价,而是应该去看整体的形象。我们来看长安CS95,说实在的,这款新车自亮相以来一直非议不断,原因就是因为这个造型。
问题出在比例上,下面这张长安CS95的官方图片最能说明问题:
不难发现,从45度的角度来看长安CS95时,挡风玻璃的高宽比似乎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另外,引擎盖线条压得过低,整个车头所呈现出来的高宽比接近1:1的形象。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长安CS95显然会少了这个级别SUV应有的稳重感。
就细节上而言,整个前脸也缺乏型面变化。个人觉得倒梯形的进气格栅,是最不应该出现在CS95上的设计,梯形、三角形等这样的特征图形,会呈现出非常强烈的视觉导向作用,在整个车头的轮廓构成已不太好的情况下,这种视觉导向作用必然会加剧这种单薄感的出现。
再来看长安CS15,这款小型SUV的比例问题似乎更严重一些。
从比例图上来看,CS15的轴距竟然可以达到四个以上的轮胎直径,这样的情况在目前国内小型SUV中十分罕见。而前肩的高度甚至已经接近了两个轮胎的直径。前悬长度则接近了1.8个轮胎直径,后悬为1个轮胎直径。
说实在的,长安CS15的这个比例很怪异。原因很简单,造成比例失调的原因在于作为整车比例基准的轮胎尺寸过小。所以这也就使得长安CS15的整车形象看上去过于饱满。对于高配车型而言,本来尺寸就不大的轮胎还采用了一个双色的设计,在双色的收缩作用下,轮胎尺寸过小的情况会进一步加剧。
由于轮胎尺寸过小,长安CS15也难以营造出SUV应有的那种轻盈感。倒是很像日本市场里的K-car风格。如果我们以K-car的造型比例来看,长安CS15的整车尺寸似乎又大了一些,车身的线条在收拢视觉效果的作用上并不明显,没有体现出那种K-car的紧致感。
怎么说呢,看上去有些臃肿。而在细节方面的光影营造,很显然长安CS15并没有像悦翔V7那样考究。
总的来说,眼下长安几款新车的设计并不像是一个有经验的设计师的作品,感觉还有些稚嫩。相比于此前的水平真的是有所退步。我从最坏的角度来看,恐怕是长安的国企病犯了,一切都是领导说了算。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广泛存在于国企当中,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本土品牌的发展上,国企总会慢半拍的原因。说个表象吧,有些领导确实是内行,当时当设计师变成领导的时候,所有改进的地方就都集中在某个细节上,时间一长,整个车子也就难分主次了。而在现在的长安车上,我似乎已经看到了这种情况。
总结:
几年以前,长安凭借着CS35以及逸动等车型的推出,迅速成为了国内本土品牌的一哥,但在最近几年里,长安明显放慢了新车投放的脚步,且造型设计水平也明显倒退。对于这种降速,我倒是更希望长安汽车是在布一个更大的局,而不是像我在上面猜测的那样,是国企病发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