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当下,司机在开车的时候接打电话、接单、刷朋友圈的现象并不少见,这些行为给自己和他人的交通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近日,一媒体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发现,80.8%的受访者发现司机开车看手机的现象普遍,70.8%的受访者建议加大对开车看手机行为的处罚力度。当“低头族”日益成为一种常态,开车看手机导致的“盲驾”行为成为一种比“毒驾”更危险的隐患。
目前,交警执法中仍存在因取证不易而给执法带来不便的困境。为此,律师和法学专家建议,通过加大引导宣传和处罚力度,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进行监督举报,来尽量减少此类行为的发生。
现象:开车看手机成为普遍现象
家住郑州文庙附近的刘伟在郑州高新区一家企业上班,每天早上7点 准时从家里开车出发。在开车时,他一般会把手机放在手扶箱附近或者车前操作台上,以方便随时查看手机。“等红绿灯或者堵车时候,就想拿出手机刷朋友圈、看 微信,有时候遇到不得不接的电话也会接。”他坦言,现在开车看手机很普遍,有时候路上遇到啥好玩的事儿,也会拍下来发到朋友圈。
和刘伟一样,驾龄将近10年 的老司机宁先生也有开车看手机的毛病。“现在开车看手机早就司空见惯了,一般在驾车过程中如果前面的车开得非常慢,那么司机肯定就在打电话或者看手机。” 他说,在堵车或者等红绿灯的时候大多数司机都会看手机。“我有时开车也会打电话,但我看手机的时候会把车停在路边,或者靠边缓慢行驶。”宁先生说。
年轻白领杨蕾 是“微信控”,她说自己开车时几乎每隔几分钟都会低头看看座位上的手机,如果听到信息提示音不看的话,总觉得不自在。她说,在驾驶过程中看到路上的美景或 者有趣的事情,就忍不住要拍照。至于开车时玩手机的危险性,杨蕾认为不会出现啥事,“只要开慢点,随时踩刹车,看两眼手机再看看路,问题不大”。
也有一些司机是属于“被逼无奈”看手机的。今年21岁 的董先生在郑州开出租车,在滴滴、快的等打车软件上接单已经成了他的日常工作。“拉着客人的时候也得盯着手机看,腾出手去点屏幕,基本都是时时刻刻看着手 机。”出租车司机彭先生说,自己有两部手机,一部专门用来接单,一部是自己私用。“两个手机,一个放在挡风玻璃前,一个放在手扶箱旁边,车友们也都用软 件,有时候直接建立个微信群语音聊天,交流路况。”他说,这个行业开车不得不看手机。
危害:因看手机导致的交通事故频发
今年6月18日下午,30多 岁的王女士从湖州开车去上海办事,中途接到朋友电话说她买的股票大跌,让她赶紧抛。她在高速公路上边驾车边操作,一分心,撞上前车,还好人没受伤。“我当 时在看股票。”王女士事后说,最近一段时间股市行情不错,就听一位朋友的建议配资炒股,想多赚点钱。“我平时也没有开车看手机的习惯,但刚刚接到朋友电 话,说我买的股票正在快速下跌,叫我赶紧抛掉,我一看发现已跌了6个点,心里一下子慌了。”王女士心急如焚,“头脑一热,就想着赶紧把股票卖掉减少损失。这车速开了多少码,我一点感觉都没有,结果还没等股票卖出去就撞上了前面的车。”民警对王女士进行了严厉的教育。
因为开车看手机导致的交通事故并不少见。郑州市民蔡先生已经有近10年驾龄,谈起去年10月份的一起事件至今心有余悸:“去年10月 份,我下班开车回家的路上手机响了,伸手去摸手机没摸到,便转头去找,结果一下子追尾了前方车辆,自己也受了重伤,幸好无大碍。”现在,他开车再也不低头 看手机了。郑州大学大三学生小孙说,他乘坐专车或出租车时,经常发现司机用打车软件抢单。司机注意力不集中,让他很担心行驶安全。
记者从郑州市交警大队了解到,今年以来,郑州市因驾车司机开车时使用手机而引发的交通事故案例快速增长,有的因为使用手机突然减速造成追尾,有的因为看手机遇到突发情况时避闪不及造成人员伤害。
“以前是开车打电话,现在更多的是开车玩手机,其实这种行为更加危险。”郑州市交警支队二大队交警牛洪亮说,自己在执勤过程中经常会见到司机边开车边打电话、玩手机,有的时候司机等红绿灯,绿灯亮了都没反应过来,要等到后面司机按喇叭才慌忙扔下手机开车。
2014年,央视的一项调查显示,车速60km/h时,低头看手机3秒,相当于盲开50米,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刹车至少需20米。据统计,开车看手机发生事故概率是普通驾驶的23倍;开车时打电话发生事故概率是普通驾驶的2.8倍。“开车看手机‘盲驾’的危害甚至大于‘毒驾’和‘酒驾’,因为现在80%的司机都是‘低头族’,这种现象越普遍,发生事故的概率也就更大。”牛洪亮说。
困境:取证不易导致处罚难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对违反上述规定的违法行为,一经发现,公安机关将给予驾驶人警告或记2分并处以2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那么,这样的规定是否足以遏制开车看手机行为呢?
中南财经政法 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周其明认为,此条款中只明确列举了驾驶机动车时“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属于违法行为,但行车时看短信、发微信、刷微博等行为,比 接听手持电话更影响驾驶安全,因此,他认为可以将上述行为认定为“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以同样的标准予以处罚。这样的说法也得到了牛洪亮的认证,他说, 在日常执勤过程中,“一旦有证据可以证明司机开车时频频用手机发短信、发微信等,我们会按照妨碍安全驾驶行为,对其进行处罚”。
但针对如何取 证的问题,牛洪亮表示,目前的确存在“取证难”的问题。“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理有现场和非现场两种,对于开车玩手机这一行为,这两种情况下的取证都是比较难 的。”牛洪亮说,目前发现驾驶员开车玩手机的行为主要是靠电子眼抓拍、行车记录仪记录或是交警执勤时目睹。在平时公安机关的执法过程中,驾驶员因为开车打 电话被成功“逮住”并进行处罚的违法行为寥寥可数。除非车辆刚好行驶在路口附近,并且让民警抓了“现行”,否则不仅驾驶人容易抵赖,民警也难以据此罚人。 此外,牛洪亮介绍,一般情况下,为保证路况良好,有时候交警即使在路上看到有驾驶员开车打电话、玩手机,也不一定能随时将其拦停制止,尤其是在车流量大的 繁华路段或是高速公路上。“如果是经他人举报,也十分难以取证。”牛洪亮说,拨打或接听电话尚且还有通话记录可查,若是刷微博、看微信等行为,难以确定司 机是否在行车途中作出。
为了降低执法难度,2013年,我国交管部门已经在执法过程中配备了执法记录仪,以对开车接打电话这类违法行为进行有法可依的处罚。2014年,武汉市交管部门利用城市监控和交管部门的监控共2000个探头,通过人工和自动抓拍的方式,抓拍驾驶员开车时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的违法行为;一旦被抓拍,驾驶员将会被罚款50元,记2分。“有的驾驶员存在投机取巧的心理,见到交警就赶紧挂掉电话;且如今很多车窗贴膜颜色较深,从外边看不见里边,导致开车打电话的行为难以被发现。”牛洪亮表示,尽管措施不断完善,但开车看手机行为依然难以有效遏制。
破解:加大宣传和监督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在一媒体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中,70.8%的受访者主张通过加大处罚力度减少开车看手机的行为;46.9%的受访者认为需要加强相关宣传教育;48.1%的受访者提议建立举报机制;41.3%的受访者建议提高查禁技术;48.1%的受访者认为杜绝开车看手机应该从自己做起,坚决抵制。
早在2014年, 针对因看手机造成交通事故频发的现象,在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审议中,列席会议的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金强就建议,将“玩弄手机或其他手持终端的”行 为写入刑法,将开车玩手机的行为也纳入危险驾驶罪。他认为,据研究表明,在驾驶过程当中玩弄这些手机和手持终端比“醉驾”和“毒驾”更具危险性,它的危害 程度应该也更大一些。所以,他建议把这一条能够加上去,对于保证乘客的生命安全有很大的保证。
将“盲驾”列 入危险驾驶罪,不同的人观点不一。为此,河南梅溪律师事务所律师闫栋阳认为,法律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去惩罚违法行为,它的最大价值是引导大家形成一种正确 的驾车理念,减少交通事故。大家都认为驾车时拨打电话是一种错误行为,但驾车中不打电话又确实会带来很多不便。他建议,应该通过一些正确的引导宣传,让开 车的时候通过车载设备或耳机接听电话,或在路边停车后再打电话。“要让规定落到实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违法行为的严格处罚,但是因为是在车内,客观上可 能存在执法难的情况,所以针对这一情况可能只能通过价值理念的宣传来形成一个有效的引导。”闫栋阳说。周其明副教授也认为,开车玩手机与“醉驾”的社会危 害性不一样。将开车玩手机入刑或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不符,他认为,此类行为还是用行政处罚予以规范较好,但可以适当加大现有处罚力度。
8月22日,杭州公交集团发布通知,称从即日起至12月31日, 对杭州市公交集团所属所有公交营运线路车辆开展“营运中司机使用手机”违规行为的专项整治活动,再次邀请市民乘客们一起来参与和监督。如果乘客发现有公交 司机在营运过程中使用手机(紧急及突发事件除外)、将手机放置车辆仪表台或副仪表台、营运过程中未将手机调至静音状态,可以随时举报。闫栋阳认为,杭州公 交集团的这一做法有借鉴意义,可以向全国推广。
针对专车和出租车司机边拉客边接单的行为,闫栋阳认为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出租车公司除了应该对司机们进行教育,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之外,还应该在车内安装录像监控设备,如果发现司机出现低头看手机的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惩罚;另外,也可以鼓励乘客举报并有相应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