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到达以色列的第一个清晨,在时差和兴奋的驱使下,我早早就坐到酒店房间的阳台上等待日出。初春的特拉维夫,一阵阵微凉的小风吹散了我残存的睡意,天际间淡淡的橙黄逐渐扩散并越来越浓烈,太阳最终突破云层释放出霞光万道,为这座传说中的白色之城披上金黄的纱幔。此刻我也陶醉其中,仿佛已经融入了这抹朝辉。
对以色列这个国家的最初印象完全来源于《新闻联播》的“启蒙”,有一段日子每晚19:25几乎就是以色列和中东阿拉伯的固定出场时间。后来随着中以建交以及网络的普及发达,逐渐了解到这个国家的苦难和艰辛,一提到以色列脑海中总是会浮现出带着黑色高帽的犹太老人在哭墙下祈祷的画面。严肃沉重的宗教和无休无止的战争可能是大部分人对以色列的第一印象,以至于当一些朋友和家人听说我要去以色列都发出了惊呼和善意的提醒,弄得叔好像有种要上前线的感觉【以色列】特拉维夫,春光乍泄,活色生香!
但在特拉维夫,至少在特拉维夫,我对这个中东神秘国度的最初印象被彻底颠覆。特拉维夫 Tel Aviv的Aviv在希伯来语中是春天的意思,Tel则是小丘,意为这是一座“春天的小丘”。三月的特拉维夫天气温和宜人,杂树生花,只见到了美不胜收的春天,而那传说中的小丘却不知在何处。在北京的以色列朋友说特拉维夫就是以色列的"上海",这座建立百年的年轻城市正值生命中最欣欣向荣的春天,作为以色列第二大城市也是最国际化的城市,虽然没有纽约、上海那般摩天大楼林立,但随处可以感受到热情、包容、开放的摩登都市气息。
1909年,犹太移民为逃避古城雅法的高房价而在郊区创建了特拉维夫(看来房价高是全球性历史性的问题【以色列】特拉维夫,春光乍泄,活色生香),从世界各地陆续返回故土的犹太人带来了带来了起源于德国的包豪斯建筑,明快的结构,舒适的功能,崭新的材料,颠覆传统引领了新的审美,从高处可以很清晰看到城市中保留了大量不同年代、新旧交融的白色现代主义风格建筑,构成了特拉维夫独特的白色基调,这座“白城”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实际上我们现在常说的特拉维夫是特拉维夫-雅法(Tel Aviv - Yafa)的简称,1950年特拉维夫和不远处的雅法古城合并,发展成为新旧融合、东西荟萃的国际都市。沿着海边步行不到半小时就可以从现代化的特拉维夫走到古城雅法,山顶是眺望特拉维夫全景的绝佳地点,地中海绵延不绝的沙滩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交相辉映。
我住的Carton酒店与大海只隔了一条窄窄的马路,无论白天黑夜只要有时间我都要在海边走一走,吹吹地中海的小风,看当地人出海、游泳、散步、晒日光浴,漫长的海岸旁拥有众多餐厅、酒吧和夜店,每晚灯红酒绿,为特拉维夫这座不夜之城添了一抹绚色。
酒店也很懂得迎合客人的喜好,居然把早餐厅设在深入大海的一座独立高脚屋中,淡雅清新的装饰,混合了当地中东特色与地中海风味的美食,让我的每个早晨都可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城市西面紧邻地中海,这段大约10公里长的海岸上密布着十余个连续的沙滩,人们在海滩上跑步、打球、遛狗、唱歌喝酒、谈情说爱,在海中划船、冲浪、潜水。
沙滩旁的壁画涂鸦可能最能表现特拉维夫的气质,休闲,放松,拥抱自由,享受生活。
浪漫春日,特拉维夫人一大早就开始在海滩享受日光浴,开放程度之高让人大跌眼镜之余也大饱了眼福。
沿着酒店两旁的步道,大大小小的沙滩上年轻人居多,随处可见秀身材的俊男靓女,身材劲爆的比基尼美女和腹肌满满的小鲜肉比比皆是。
甚至连在很多国家都有些避讳的同性情侣,在特拉维夫的海滩也大大方方无所顾忌,据说每年特拉维夫还会举行盛大的同性恋大游行,如此开放包容的态度与西方发达国家无异。
除了可以让情侣们秀恩爱,延绵的海滩给不同人群提供了不同的选择,有的区域好像专门给宠物爱好者招猫逗狗,有的供家庭亲子休闲享受天伦之乐,还有一段由木板围墙圈起,专供那些保守的宗教人士和害羞的男女使用,也算各得其所。
在去过以色列其他地方以后,更加发现特拉维夫在犹太世界的特立独行,对选择自由、信仰自由和取向自由的尊重与理解,与周边正统、刻板、沉重的氛围格格不入。很难想象在被宗教和传统笼罩的中东地区,竟然还有这样如此开放的所在,所以我跟同行的小懒说特拉维夫绝对是沙漠中的一块“飞地”。
有天清晨沿着沙滩跑了一会后,脱下Northface慢跑鞋,想学着当地人的样子体验一下地中海的热情,可当双脚入水时还是被凉得起了鸡皮疙瘩,同伴笑话我说还是比不上吃大肉的老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