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架构下的新时代汽车 解读天际ME7

数字化架构下的新时代汽车 解读天际ME7

2019上海国际车展上,造车新势力天际汽车旗下的首款车型--ME7开启预售。借着这次机会,天际汽车董事、CTO牛胜福博士针对天际ME7的核心科技--iMA智能数字化架构为我们进行了一场深度的解读。牛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天际汽车是造车新势力中少有的具备正向研发能力的企业,通过科技品鉴会,分享天际汽车与合作伙伴在汽车科技上的探索实践,让公众了解天际汽车的技术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行业进步。

iMA智能数字化架构解读
天际汽车董事、CTO牛胜福博士
天际汽车董事、CTO牛胜福博士

在未来,汽车将不仅仅扮演交通工具的角色,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汽车的智能化已经是大势所趋。因此,天际汽车针对高度智能化汽车全新打造了聚合整车、IT、互联网领域前瞻技术的整体化解决方案——iMA智能数字化架构。作为天际汽车双螺旋创新驱动中的数字引擎,iMA架构具备高度集成化、高度智能化实时成长性

数字化架构下的新时代汽车 解读天际ME7

iMA是intelligent Modular Architecture的首字母缩写,是天际汽车针对高度智能化汽车(高度智能化汽车指全时互联,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全车电气化等)全新打造的智能数字化架构。与传统的物理性整车平台架构不同,iMA在设计之初就被赋予了软硬件结合和多层架构协同的属性,是一个智能模块的数字化集成。其自下而上由网络架构、硬件、驱动层、应用层及云端5个层次组成,聚合了整车、IT、互联网等领域前瞻技术,具有良好的升级和兼容能力,可全时响应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的智能网联需求。

数字化架构下的新时代汽车 解读天际ME7

高度集成化可有效保证数字引擎工作的高效和统一,iMA自下而上由网络架构、硬件、驱动层、应用层、云端5个维度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其软硬件结合和多层架构协同的属性,构成了一个智能模块的数字化集成,让数字座舱、娱乐感知等重要功能做到充分扩展和效率提升。

高度智能化能让“智慧大脑”运算更快更聪明,iMA聚合当前最先进智能化技术,如人脸识别技术、大数据分析的算法、用户画像、车辆远程诊断、智能语音交互等;同时也采用了最先进的车载芯片技术,如高通S820A芯片,是市场主流芯片CPU计算能力的2倍,GPU图像处理能力的4倍。

实时成长性可大大提升“智慧大脑”的成长速度,通过智能云平台,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实现系统层面的自我学习和成长,随着车辆数据及用户行为数据的不断积累,智能云服务平台将会进行数据分析和自我学习,大大缩短成长时间,以便更好地适配客户的需求。

天际ME7配备的5块大屏
天际ME7配备的5块大屏

在信息交互方面,用户将可通过车内的5块大屏与车辆互动或相互交换信息。点亮中控屏后,中控屏的导航、照片、视频等信息可以通过手指拖拽的方式即时分享到右驾屏和后排两屏。此外,全车更可额外同时连接4部移动终端。实现车上所有用户可以多屏共享同一部电影等功能。

AI精灵欢迎界面
AI精灵欢迎界面

同时,天际ME7的人机交互界面采用了3D UI,显示效果优异。此外,基于强大的AI算法和云计算平台,天际汽车开发了虚拟的AI精灵作为人机交互助手,加之智能语音语义技术,用户可通过它实现车机和人的情感化交互。

在服务生态圈打造方面,天际汽车采用了手机App市场流行、热门的应用,如采用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FM、高德地图、爱奇艺视频等资源,同时还考虑到年轻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可以通过天际App Store下载更多的服务。

为了了解更多有关天际ME7的技术信息,我们还对天际汽车的各位负责人进行了群访,以下是采访记录:

数字化架构下的新时代汽车 解读天际ME7

记者:刚才讲的自动驾驶,自主研发与借鉴现有技术这两个路线有什么优劣?ME7有没有同级竞品没有具备的技术,我们独特的核心部件。是否受到特斯拉的影响,有没有借鉴过特斯拉的技术?

牛胜福:自动驾驶有不同的研发模式,有些公司是全部自己做,我们的路线是先借鉴,第一是因为项目时间比较紧张,另外自动驾驶毕竟是安全性的东西,用户不会因为软件是我开发的就要买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首先保证产品的安全性。所以我们的第一辆车是借鉴。天际ME7搭载行业领先的博世PilotADAS系统,现阶段可实现Level2.5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以及拥堵辅助、变道预警等功能。同时采用德赛西威提供的环视和泊车辅助功能。第一台车要保证产品力,功能性、安全性的东西,还是以稳妥为首。不是代表我们保守,智能驾驶,用户驾车需求很高,目前是向供应商购买标准化产品,但寻求个性化,根据不同的场景打造差异化,这以后是趋势。我们在同步组建团队,在自主研发自动驾驶,先从泊车开始,慢慢过渡到高速场景。

第二,人无我有也是很难的,我们创新是体现极致两个字,大家都看到了,我比别人快,比别人创新,更极致。我们的车联网、主机,高通S820A prem芯片相对领先的。同样的情况下我们要做到极致,这是我们的思路。

记者:ME7对底盘设计的时候有没有对标?

牛胜福:底盘这块呢,我们团队是从上海大众出来的,二十年行业经验,之前做德系的底盘,大众奥迪的底盘是非常扎实的,里面核心是一个是方案,还有硬件设置,现在天际基本是参考了德系设计标准。底盘调校采用英国米拉公司帮我们调校,第一轮调校已经结束。

记者:做全新研发的车,在设计的时候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与油改电的车有什么不同的设计理念,像热管理这方面?

姜辛:热管理是特别重要的事情,电池这个零件对冷和热比较敏感,车辆本身有制冷加热的需求,做热管理系统,需要把电零件的保护和对成员舱的舒适度要求结合在一起,对我们来说,在整个系统设计上,通过元器件的整合,通过两个独立辅助设置,一路是给电池加热,一路是给乘员舱舒适性的保证,综合来调整系统方案。电池系统也有热管理系统,在不同的情况下,会通过调节加热或者输出功率实时调整电池的温度,保证电池在比较理想的状态下工作。同时在能耗上会考虑保证零部件尽量减少对热管理系统功率的消耗,这样能够对整车续航起到正面的作用。

记者:刚才说新能源发展层次,从现在三元锂到固态电池,最后说燃料电池是您认为的终极解决方案。我听到有很多这方面的企业说燃料电池,你觉得这是多方面准备还是将来燃料电池可能会成为终极解决方案?甲醇重整制氢,现在天际技术是我们自己的,还是有合作?有没有产品开发的时间,什么时间出来?有一些其他的品牌都在做相关燃料电池的车型,比如爱驰有燃料电池的跑车,您是怎么看的?

牛胜福:燃料电池作为新能源终极解决方案,从国家战略,从行业都已经定了,这肯定是终极解决方案。我们跟着走就对了。对于天际品牌,我们也思考,燃料电池加氢的燃料电池更成熟了,但是为什么没有推广和大批量生产起来?主要是受制于加氢站基础设施,一个加氢站成本要一千多万,居民担心安全性,不管再怎么证明,技术上证明这是安全的。但是还是担心,如果加氢基础设施不推广起来,纯氢燃料电池很难推广。我们的技术解决方案,可能是过渡的方案,不依赖于基础设施的甲醇重整制氢系统。我们的技术和上海博氢合作,我们有两代技术,第一代五千瓦,体系比较大,功率密度比较小,先用到物流车上,样车已经出来了,而且在今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展示了,两台车,一台ME7固态电池,一台是物流车燃料电池,广受好评。现在在做测试阶段,可靠性,技术方案先用到民用级别,到车规级在可靠性方面有一定的距离,还在不断优化。根据目前进度,到明年年终第二代技术可以达到二十千瓦,根据双方约定,燃料电池IP属于我们的,二十千瓦,空间无限了,高低温性能,循环寿命会大大提升,先用到物流车上,下一步再用到乘用车上。燃料电池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它是未来的技术。我们觉得作为技术路线,我们肯定是往这个方向努力。

数字化架构下的新时代汽车 解读天际ME7

记者:问牛博士两个问题,您未来在电池方面想开发固态电池,我之前跟别的品牌专家聊过,他们想法是固态电池,尤其是锂电,锂离子电池性价比没有液态锂电池性价比比较高?这个您怎么看?第二个问题,既然第一辆车主打电机,在电机应用上为什么选择了永磁同步电机,蔚来ES8、特斯拉的车首款车型大多选择交流异步,这个您怎么看的?

牛胜福:行业对固态电池的担心,一是时间上到2023年后才能投产,不仅性价比,对技术性能、循环寿命、内阻都很担心,我们找到这家企业比较靠谱,我们实地考察过,从技术上,我们已经到了样品阶段,样品测试阶段,根据测试结果表现非常不错。当然性价比会差,价格会高,任何新的技术,总有走向工业化的过程,前期价格会高,等量上去,就会下来。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我们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我们品牌立志成为中国第一家投产固态电池的企业,虽然它贵,我们的ME-S液态电池续时里程500公里,固态电池体积能量密度很高,续时里程可以到750公里,虽然成本也会上去,但它同时提供了安全性,固态电池高低温热湿控非常明显,性能非常好,还是有它的客户价值,我们积极拥抱这项新技术,争取2020年小批量投产,而不是等到哪一天再上,那不是极致创新了。

电机这块,特斯拉也将更换成永磁同步电机,因为永磁同步效能比较高。大功率电机还是要用永磁同步电机,因为效率高。

记者:技术对我是一个门槛,我这几天在场馆里,这个场馆有很多所谓的造车新势力。今天和昨天直观的感受,有点看花眼了,从外观到续航到智能化到自动驾驶,大家的区别很大同小异的感觉,我听到一些声音也是,你看那个车和那个车特别像,这个功能和那个特别像,或者有一些细节类似尾灯大家挺像的,你们二位怎么看和其他造车新势力之间的竞争关系?

姜辛:现在信息化的社会,功能上发布出来,大家都看得到。从这个市场上功能上,有些同质化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要完全做到人无我有是非常难,要点就在于做这个事情把这个事情做到极致化,这是比较重要的。

记者:为什么定价36-38?是想要两个价格拉开?

向东平:这次公布的价格是尊崇始发版的两个价格,一个带后排系统的,我们有5+X屏互动,除了前面中控、主辅驾,后面两个是选配。

记者:选配完38万?

向东平:对,如果后排不太坐人或者不想用这个功能,就可以选三屏。我们这次价格有三年畅行的优享包,三年免费保险,三年免费的公共充电,还有三年的免费维修、保养。这个加起来,权益有十万。相当于你买车前三年除了在家里充电用电费,出去跑高速有高速费,其他都是免费的,相当于不用花钱的用车。不止要看价格,还要看价值。

记者:为什么不把这个价格定在36万,其他让消费者自己选?

主持人:现在电动车的技术,大家差不多,我们确实有同级领先的,比如电机效率98%和一些自动驾驶功能,同级唯一的5+X屏互联,让大家在电动车使用的体验带给你的感观强于产品力的感观,我们希望能够让大家更多的接触到这些服务。

记者:我就想了解一下这个品牌优势在哪儿,最近参加很多新势力,像刚才同行讲的,大家是一样的,包括技术,就是这几家在提供,包括自动化。天际的优势在哪里?

记者: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大家的品牌影响力,差不太多,传统车企会有品牌上的差异,我喜欢德系车我喜欢日系车,同样的产品选择的国别不一样,品牌不一样,同样是造车新势力,大家真正区别在哪。前两天参加某个汽车品牌活动,他们也在对标特斯拉,他们想走接地气,以价格取胜,拓展市场。

向东平:我们公司工程师,或者是做品控,他们原来在主流的汽车厂商都有好的经验,他们对于整体的把控是个优势。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是密集的交付时间窗口。大家可以从产品品质的可靠性、可控性比拼实力。比如说大家都是新的品牌,全新的生产线,全新的工人,大批的从生产线上下来的车,谁家的可靠性强,就能分得出差距,我们企业一半以上都是来自于大众系,德国品质控制,严谨的管理标准化,有积淀有传承有突破,在品质上能得到保证。

记者:终于把天际的优势说出来了,另外就是设计,一进来看到ME7,前面大灯是一体式,在整个视觉上显得特别大,有点像领克。

主持人:还是有辨识度的,一开始很多人见到领克觉得像保时捷,有这种感觉。我们造型副总裁Hakan来自于保时捷,在眼缘上,或者感觉上有点像。我们U型呼吸灯或者型面控制,还是和领克有本质的区别。Hakan,他更追求的是不一样,更追求的是光影、自然、和车和人有效的融合。

记者:为什么把第一款车选择SUV,为了应和SUV的市场增量,还是承载更多的承重?

姜辛:从工程角度来说,电池的高度,电池是标准模组,高度要到140毫米,在车身底盘下面,车架下,从设计上来说,会使这个高度有要求,同时保证人坐在里面的姿态,会导致这个车的高度一点高,作为SUV可能更合适一点。

记者:高度是多少?

姜辛:140毫米,跑车要压低30,从140降到110。

记者:刚才提到体验的问题,除了体验产品本身,我们有没有其他的附加项目,比如某企业在最开始的时候,也被一些媒体诟病,八个人服务一个车,我们有没有类似的附加值?

向东平:服务我们有365的解决方案,所有的用车场景,你想到的都会为你提供,如果在二三线城市,想取车、送车、维修,我们有城市的合作伙伴和智选空间,会有不同的层级的服务人或者机构,我们可能在更远的地方有其他的品牌合作伙伴给我们做售后。车机上有一键升级,上门服务,还有天际的直通车的服务,你想到我们都会给你解决。包括未来是在百城有十万个充电桩,这些都在布局当中。可能不会是用某品牌人海战术,我们会尽我们所能提供给消费者更安心无忧的服务。

记者:之前有媒体报道,生产模式上代工和自建厂,我想问下天际是怎么做的?

向东平:我们是自建厂,ME7在全新绍兴工厂来生产制造,原来EV10有代工,在东南工厂,像ME7这种高端产品,全在我们自己的厂,因为这个品牌的发展伴随着企业一步一步的,先做到哪一步先呈现,哪一步会认真的做,逐渐发展。绍兴工厂在今年下半年会投产,ME7会在那生产,等工厂第一辆车下线邀请你们去参观体验。

记者:想了解目前销售模式,现在基本以线上线下,分离式渠道,像小鹏也打造了一些线下体验中心,目前我们有什么计划?开店分布城市和范围、规模?

向东平:天际汽车将在全国一线和重点城市布设天际中心,初步目标是年内在北上广深和杭州、成都、绍兴等7个重点城市开设天际中心。首家天际中心位于上海,计划在今年9月开业,其他一线城市的天际中心也将在年内陆续开业,为其后天际ME7的交付做好准备。

天际中心是天际汽车的品牌体验中心,将其打造成时尚潮流的聚集地,满足客户车生活场景体验,并为客户创造具备品牌归属感的社交空间销售中心。

其次,天际汽车其他销售服务渠道智选空间、安心工场已向20余城市招募,现有80余家高意向的优质经销商,其中包含众多百强经销商集团。同时,速捷驿站在与各大知名后市场服务平台对接中,可确保在车辆交付后充分满足售后需求。

记者:这两天看车挺多,我对车联网不是特别懂,目前以太网接入和其他5G、4G有什么区别?目前是安卓系统,安卓8.0、9.0,其他的,无论威马还是其他自主品牌和华为合作,用华为的系统。对于安卓买单的人没有那么多,大家更倾向于IOS、华为系统,我们这方面的优势在哪里?

俞松耀:4G、5G和以太网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数据连接到大的云端或者公共资源,比如爱奇艺,腾讯啊等,用4G、5G,我们用4G的联网技术。我的车远程控制、远程启动发动机、远程启动空调、远程寻车都是通过4G联网的。以太网是车里的高速通信,上车用要考虑到车的安全可靠、通信,数据断了怎么处理,车载以太网在车上用的很少,我们已经用上去了。特斯拉model3也是百兆以太网,跟我们是差不多的。华为在做三电、自动驾驶、车联网,目前这些大家能看到的是华为在做5G,下周跟他们有一个会议,会沟通。先进的技术也会用,比如5G。

安卓系统,IOS,华为系统,LUNIX系统,从车机上看,安卓系统是跟手机系统是一样的,是生态资源比较丰富,比如现在腾讯视频或者高德,因为有手机版安卓,适配到车机屏幕上就可以用,如果每家自己做应用资源,那是很庞大的事情,所以希望在车机里用安卓系统,我们会对安全做补丁的设计。

记者:你们车联网是自主研发还是和比较成熟的公司合作的?

俞松耀:分两块来说,架构和核心设计是我们团队在做,车联网目前在北京和上海两块,北京主要做软件、云端开发、大数据、人工智能,上海主要做集成。像你刚才讲到的,四维我们也跟他合作,我们用他的资源。

记者:我体验了一下,整个场景,屏反应还是比较快的

俞松耀:早先的车机一直强调要考虑可靠性,因为散热都在那,导致大家一上车,车机的屏没有手机好用,太慢,屏太小,分辨率太低,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开车的时候操作很难,所以干脆就做一个大屏,达到手机类似的功能。基于这个目标,软件定义硬件,反推硬件资源怎么做。我们车机能力可以和手机匹配。

记者:我在后面听音乐,是蓝牙连到车内音箱反馈给我吗?

俞松耀:现在每块屏是独立的,音源只有一套蓝牙系统,如果外放没办法,只能用一个出来,如果戴上蓝牙耳机各干各的,后边左边听音乐,右边看电影。

记者:我们是五块屏,屏很大,最近造车新势力对屏越做越大,传统车企屏相对小一点,怎么看这个趋势?是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卖点吗?

俞松耀:是不是卖点市场说了算。从我的理解,屏不会无限的放大,中控仪表台到下面距离已经定了,不会无限放大。第二个趋势,屏分辨率会上去,原来是800×600,现在上到1920×1080,未来将上升到2K,现在屏已经没有颗粒感。

记者:之前听马化腾说,他们没有专门研发微信的车载系统,因为觉得有安全性的考虑,不希望人开车玩手机。屏越做越大会不会影响到安全?

俞松耀:在语音我们花了很多精力,我热了,可以通过说话让它把天窗玻璃打开,或者让它说讲个笑话跟你互聊,或者让它给你导航,这是解放双手的一种方法。为什么会多屏互动的理念,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我在开车不方便设导航目的地,查吃饭的饭馆,但是副驾的人有时间,他做完推到中间屏导航过去了。保证安全情况下提供入口享受这些资源,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自动驾驶来了,人干什么?就需要用到屏,屏上的资源就会多起来。

记者:语音系统是?

俞松耀:Speech(思必驰),我们在后面做了一些聚合,做了自己天际语料的定义。

网友点评

    二手车

      查看更多二手车
      还有3个信息需要填写哦~
      底价将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您的手机
      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获取底价
      微博
      微信
      朋友圈
      关闭
      文章
      相关推荐
      取消
      取消

      海报生成中

      请稍后

      ...

      长按上图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