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涡轮增压发动机市区低转速时不启动,市区堵车时就是一个小排量发动机-------这是很多人的认识。
而且很多人觉得这个认识是有“来源”有“依据的”。
上图是1.4T速腾低功率版的发动机参数。1500转到3500转区间,达到最大扭距225N
上图是全新迈腾1.8T的发动机参数。
1450转到4100转达到最大扭距300N。
很多人觉得以上参数就是,1500转涡轮才启动,1450转涡轮才启动。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以1.4TEA111发动机工况图为例:该发动机在1500--3500转输出最大扭距220N
在况图明显看到该发动机在1000转时最大扭距达到144牛。(各种发动机的工况图都可以在网上搜到)
上图是一款1.5升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工况图。很明显,1500转的时候,扭距输出只有117N,在3000转时达到最大扭距140N。在2700--5500转区间可以有较高的扭距输出水平(也仅为130--140N之间) 假设“1.4T发动机在1500转之前涡轮没有启动,该发动机就是一个1.4升自吸发动机”的看法是正确的,那又何来1000转的时候,扭距就超过1.5L自吸发动机在2700转以后才有的扭距呢?
当然了,你可以顽固的认为我发的图片都是假的,都是我自已做的。那么请自已到网上去搜索你认为客观的,真实的图表,或者你也可以去各厂商自已的网站,下载相关的数据表(一些厂家网站都有详细的PDF文件下载)。
涡轮增压发动机由奔驰和大众最早用在商业量产机上,发展了快20年了,其成熟程度不用多讲,现在自主品牌厂家,全都有自已的涡轮增压车型。但是很多顽固网民(特别是所谓的自吸粉,所谓的日粉)都坚定的认为,小排量涡轮无用,市区“踢”不起来。
小排量是否能“踢”起来,我想不是键盘车神意想中的事,厂商是最有发言权的。宝马5系都使用1.5T增压车了,如果真的车神所讲,市区“踢”不起来,那以5系的块头,体重,一款1.5自吸的车,能让5系顺利起步吗?假设一辆1.5T的5系,停在一个坡道上面,车上坐满人,那且不是一起步就会发生安全事故?或者说起步的时候,得“把油门踩到发动机里面去”?
检验增压车型在低转速时涡轮是否有作用,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一是安装一个进入歧管空气压力表,表上可以显示真理。
二是,拔掉油气分离器通到进气歧管的管子,用手堵住进气岐管端的孔,然后找一个人启动发动机(不堵上可能会导致启动困难,或者启动不平顺),在发动机以700转左右怠速运转时,手指会感觉到明显的,强烈的吸入感,此时进气歧管端是负压。
然后叫车上的人,缓慢踩油门,让转速慢慢从700转上升到1500转。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手指会明显的发现,歧管对手指的吸力在慢慢变小,在1500转不到,就感觉到吸力已经变成了张力,就是由里往外排气的力量。
主要原因就是随着转速上升,涡轮增压器向进气端鼓入的空气越来越多,进气端由之前的负压逐渐变成了正压。
随着转速的提高,正压会越来越大,如果我说这个正压如果不释放的话,会导致从涡轮通到进气歧管的管道损坏,估计都没有人相信。
事实上,当压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发动机如果继续提高功率,其发热量(现在的发动机的热效率并不高,60%以上的汽油做功都以热量及机器损耗的形式散发出去),以及硬件承受的负荷都不能让发动机长期安全的运行了。所以,增压发动机要设置泄压阀,当压力高于设置压力时,泄压阀打开。
这和电路中稳压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差不多。当一个5V的稳压二极管并联在电源两端时,电压低于5V时就是实际输出电压,当电源电压高于5V时,稳压二极管泄压,保证输出稳定在5V。 很多增压发动机的初级改装者就是更改泄压阀,达到提高功率的目的。
====================== 随着电子技术,机油润滑技术,材料技术的发展,发动机小型化,紧凑化,轻量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最近两年出来的新型发动机,不论是丰田的DS,还是大众的三代EA888,EA211,我们都看到,发动机缸壁进一步变薄(增加热传导,减轻重量),曲轴进一步减轻,散热技术进一步提升(排气歧管集成在缸盖中,越来越多使用电子节温器)等等。
所以对涡轮增压发动机,尤其是小型涡轮增压发动机持偏见的朋友,最好是试驾一下,然后再来决定是购买自吸,还是增压。
随着涡轮车型的普及,目前很多人试驾后都觉得涡轮增压确实好,但觉得保养成本高,家用还是自吸好。其实以我个人体会来讲,增压与非增压车型的主要成本区别在于机油。我周围多数用自吸的人,也都在使用全合成机油,所以保养成本几乎可以用相同来形容。
本人不是某系的铁粉,也不是涡轮增压的5毛党----况且现在除了日系,其它品牌旗下几乎所有的车型都有增压发动机的配置。总之一句话:对涡轮有偏见的人,先试驾一下,别人说一万句,不如自已亲自感受。
作者:汽车优化强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