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今天晚上,一张手写的便签纸,在微信朋友圈里“传疯了”。
我的微信大约有2,000多个好友,从互联网圈到媒体圈、汽车圈、再到我身边的朋友,这张手写的“便签纸”只用了三个小时。
一张纸效果抵过多少广告费?
用最简单的方式,触发了一个关于“叫专车”选谁最划算的话题,涉及了Uber、滴滴,最早的版本里没有易到,易到的反应很快,大约1小时内增加了带“易到”的版本,后续的转发中,更多人开始用三家对比的版本。
这三家“专车与共享经济”公司,都是敢于花钱做各种投放和推广的广告主,比如Uber会每天在“今日头条”推广自己的APP,滴滴和易到也是各种营销火力全开,为了争夺司机和用户,从红包、优惠券到广告,在社交媒体上无处不在。
结果,一张手写的便签纸,却帮助他们划分了客户,短途该选谁?中长途该选谁?这张极具备病毒传播效应的便签纸,抵得上金额不菲的广告费。
不要忘了,微信朋友圈里,大家最有兴趣点击查看的,不是你分享的文章,而是你发的图片。
为什么他们都愿意去转发?
最要命的是,凡是转发和分享到朋友圈的普通人,多数是仔细阅读了这张纸的内容,Ta也许不会记住具体的单价、等待时间费用等,也许未必记得住具体多少公里是分界点,但Ta一定会记住:短途用Uber更划算、距离远了可以用滴滴、最远的用易到。而这个信息,一定不是这三家企业希望传递给客户的。
这就是微信朋友圈营销的巨大魅力,如何评估价值?只有微信可以看到这图片的转发和传播图谱,从哪里来?也许Uber和滴滴都觉得自己是“受害者”,也许只是一个普通人没事儿写写弄弄,信息的传递,不取决于从哪里来,而取决于是否具备“通俗易懂、有所收获、愿意分享”这三个关键条件。
Social营销传播力的核心仍是内容
这些年和很多汽车广告主聊天,都很关心Social营销,因为用户关心的东西一直在变,所以很多广告主看Social,也一直是又爱又恨。那么多社会话题和热点,怎么贴合?怎么追?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却发现很多都是在圈里“自嗨”罢了。
也是汽车领域,做PR的朋友,面对社交媒体时代,却有一肚子的苦水:辛辛苦苦忙了一年,也抵不住一次莫名其妙的“社会化媒体传播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前日用消费品、快销、服务行业遇到的比较多,现在汽车品牌也更容易遇到这样的“黑天鹅”事件。
广告主的苦恼,是找不到好玩的“内容”去制造事件博眼球,吸引潜在消费者关注;做PR的苦恼,是预见不了、也很难阻止各种“黑天鹅”事件和负面在社交媒体上的快速传播。总之,眼球经济时代,做市场营销的花钱却博不到眼球,做PR的却不得不花更带代价去“灭火”。
全民手机Social时代,制造内容和传播内容的门槛太低了:一张纸,一支笔,也可以让几家共享经济企业“措手不及”。
内容的制造和创新能力,也会成为未来做Social营销公司的“最核心竞争力”,当然,这东西将来如何评估?如何定价?如何收费?如何通过广告主的审核机制?这些问题,也需要尝鲜者和时间去解决。
记得两年多前,当我和个别汽车广告主开始一起讨论微信公共账号该如何做内容营销、如何给KOL分级、如何收费的时候,一切也都是未知的。其实现在汽车领域内通行的、对微信公共账号和KOL分级体系,评估方式等等,很多都是那时候大家一起摸着石头过河,一点点儿摸索出来的。
也许,这就是做Social营销的魅力所在:一切未知的东西,都需要营销公司和广告主们共同探索,携手一起玩!
文|老任 童济仁汽车评论创始人
在中国,为什么没人开电动车长途自驾游?
一周车事盘点|李克强总理放话了,骗补后果很严重
争当炮灰?中国汽车市场还能养活几个新品牌?
版权声明:
本文为《童济仁汽车评论》独家稿件,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或改编,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来源:童济仁的汽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