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11月14日一早,随着上汽集团正式发布公告,在汽车圈传闻两周的上汽大众与奥迪品牌的合作事宜,终于第一次有了官方说法。同一天,奥迪也发布官方新闻稿,表示对于未来的合作,相关方已签署了一份意向声明。
这份意向声明,就是德国当地时间11月11日,上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公司签订《在中国制造和销售奥迪品牌产品,销售奥迪品牌进口汽车,并提供相关移动服务的合作框架协议》谅解备忘录。
问题来了,奥迪此举,能否像大众集团中的VW品牌一样,未来在中国市场走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南北奥迪”之路呢?
童济仁汽车评论 主笔 丨 女青鲶
11月14日上午,上汽集团发布公告,表示确实与大众汽车集团在11月11日签署了一份关于引进奥迪品牌进行制造、销售的框架协议谅解备忘录。这也是在过去两周内,上汽奥迪合作事件传闻中,当事方第一次对外公开披露此信息。
▎官方公告中,透露出哪些信息?
在这份简短的公告中,《童济仁汽车评论》对信息的解读如下:
1、在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引入奥迪品牌,并进行生产和销售。
2、未来会提供新能源汽车产品。
3、提供智能互联出行服务。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所有这些“可能合作”的主体,都是“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目前还并没有提及,奥迪会单独与上汽成立销售公司之类的事宜(应该是还没到这个进度)。这也从一个侧面看出,不论上汽集团还是大众集团,都有意规避了任何再组建合资公司、新增产能等需要国家政策法规去批准的行为。
当然,作为上市公司公告,“上述事项尚存不确定性”这样的语句,也非常清楚的定义了“谅解备忘录”的含义。并没有如媒体所述的“板上钉钉”。
值得玩味的是,也是在今天,奥迪发布了一篇新闻稿,阐述了以下三个核心点:
1、加强与一汽-大众的合作伙伴关系。
2、未来五年与一汽-大众在中国市场投放五款电动车产品。
3、奥迪股份公司与上汽集团探索合作。
整篇新闻稿,重点强调了与一汽集团、一汽-大众的合作会进一步深化,关于对上汽与奥迪的合作,奥迪也用了“探讨在中国长期合作的可能性”这样简单的描述。
▎低调处理:只为避开政策门槛?
受制于中国汽车产业政策限制,上汽集团和奥迪不能组建新的合资公司。根据2004年颁布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规定,同一家外国整车企业最多可在中国建立两家合资企业,且中方持股比例不得低于50%。同时,境外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相对控股另一家企业,则视为同一家外商。
奥迪是德国大众的全资子公司,而德国大众在中国已经拥有两家合资企业,分别是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所以奥迪没有在中国组建50:50单一品牌合资企业的资格。
正因为这些政策的门槛,此前业内普遍猜测的合作方式是:奥迪将效仿现有斯柯达模式,通过上汽大众代工,并与上汽方面成立股比50∶50的合资销售公司,销售由上汽代工生产的部分奥迪品牌车型。这样便不存在成立合资公司和新增产能的审批问题。
在上汽集团的公告中,并未提及成立任何合资法人主体的行为,不过《谅解备忘录》中明确表示了引入奥迪产品进行生产和销售。这也意味着,未来上汽大众会成立单独的奥迪品牌销售渠道,去销售在上汽大众制造的奥迪品牌产品。
▎未来投产什么车型?两种模式!
这个问题,也是所有媒体、消费者和经销商最关心的问题。
在奥迪的新闻稿中,强调了未来五年将会和一汽-大众一起生产销售五款e-tron纯电动车产品,覆盖现有一汽奥迪产品所在的细分市场。这也意味着,未来奥迪在纯电动车领域,也将会给长春的合作伙伴,提供现有车型的纯电动版。那么,其余新细分市场车型,则可能放在上汽大众。
《童济仁汽车评论》认为,由于南北大众均拥有成熟的MQB、MLB模块化平台生产制造工艺和产能,奥迪未来通过上汽大众生产的车型,一部分产品可能是尚未引入一汽-大众的奥迪全新产品,但未来更多的,一定是专门针对中国/美国市场推出的,更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本土化开发车型。
这就类似于VW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北有欧版帕萨特(迈腾),南边的帕萨特就变成了中美市场联合开发车型;北边有速腾,南边就有凌渡这样类似、但定位略有差异的产品出现。
至于媒体普遍猜测的一些欧洲市场的小众车型,奥迪未必会将其拿到中国市场上供未来南北两个合作伙伴分配,一些尺寸过小的两厢车和SUV并不适合中国市场,合作伙伴也不会要求引入这类产品。
简而言之,如果上汽大众投产奥迪车型,无外乎两种模式:
1、初期引入少数现有车型,但未在长春投产过的。
2、两年后,专门开发的本土化车型,会逐渐成为生产和销售的主力。
▎奥迪的野心:中国豪华车市场有多大?
按照2015年,中国乘用车市场近2,500万辆的新车销量计算,豪华品牌在新车消费市场的占比,尚不足9%。与中国类似的北美市场,这一比例超过12%。参考2016年前三季度的市场表现,今年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同比销量增幅,有望达到13%左右。在未来五年,中国豪华品牌市场份额的占比,也极有可能会超过北美。
这也就意味着,未来中国豪华品牌每年新车销量将超过300万辆甚至更多。因此,目前整个市场上,最大的问题不在于购买力,而在于德系三大豪华品牌中,可供消费者,尤其是预算在20-50万主流消费人群选购的国产车型,仍少得可怜。
按照目前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未来三、五年内,德系三大豪华品牌奔驰、宝马和奥迪,仍将瓜分掉70%左右的市场份额。以此推测,五年后,中国市场极有可能成为三大品牌的全球第一大市场,甚至占到ABB品牌全球销量的50%以上。
奥迪对中国市场的野心,也就是在赌五年后,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仅仅一个合作伙伴,可能满足不了奥迪期望复制VW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成功。
不过,《童济仁汽车评论》认为,一旦上汽大众开始生产和销售奥迪品牌的产品,这也意味着,南北大众VW品牌长期以来在营销中“重产品、轻品牌”的情况,会在奥迪身上重演。因为任何一个合资伙伴,都不会愿意为母品牌的营销买单。类似的事情在过去的豪华品牌市场中从未发生过,也未必会是一件好事儿。
奥迪需要面对的另外一个问题,便是如何处理现有一汽-大众奥迪销售渠道与未来上汽大众国产奥迪销售渠道之间的关系。在官方消息尚未发布时,多年来一直未能成立的CADA奥迪经销商联会便迅速成立,打算“抱团取暖”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至今,这个经销商联会尚未发表任何官方诉求,但随着上汽与奥迪未来更多合作的出现和落实,如何处理与现有经销商渠道的关系,也是摆在奥迪面前,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奥迪红杏出墙?因为大众集团很缺钱!
没错,深陷排放丑闻的大众集团,很缺钱。将奥迪引入上汽大众生产和销售,本质上,奥迪不用花钱,大众集团却可以在中国市场,赚取更大的利润。
之前与一汽-大众谈判多年的股比变更和增资,也因为大众集团排放丑闻的影响,没有资金做增资,最终不了了之。可见,排放丑闻对德国大众集团财务状况影响之严重。
今年11月初,大众汽车集团与美国监管机构所达成的和解协议中表明,大众将向美国赔偿147.33亿美元(约997亿元人民币),并于今年11月中旬开始回购在美国出售的47.5万辆涉及排放造假的柴油车,创下了美国历史上汽车企业赔偿的最大金额。
同样是在11月,欧盟委员会宣布大众汽车承诺将在2017年秋季前修复所有欧洲安装非法软件的车辆。但即使如此,欧盟官员依然对大众集团的差异化处理方式存在不满。
全球市场,大众集团都受到了排放丑闻的影响,中国是唯一的避风港。
以今年5月为例,受“排放门”事件的影响,大众品牌在德国、美国、巴西市场分别下滑5.7%、17.2%和31.4%。中国市场成为了大众保持销量平稳的最大救兵,大众5月在华同比增长5.7%,交付量占到全球总量的46.9%。
如果,VW品牌可以被中国市场所拯救,并占据VW品牌全球近一半的市场份额;那么,奥迪品牌同样可以豪赌未来五年中国豪华车市场的潜力,并用最小的成本,去为大众集团赚取最大的利润,一起渡过难关。
至少,按照与上汽集团备忘录的合作方式,奥迪不仅可以赚取授权许可费用、相应技术开发费用、零部件体系收益等一系列盈利点,还可以享受到50%的销售利润回报,最重要的是,在不涉及到太多投资的情况下,还可以制衡原有的合作伙伴。对奥迪而言,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生意只有利益,没有忠诚可言
当看到上汽与奥迪签署备忘录的照片时,笔者想到了卡尔哈恩的那本《我在大众汽车60年》中,关于他当年与一汽谈判引入奥迪轿车时的各种兴奋的描述,那种对中国市场巨大潜力的贪婪,寻找新合作伙伴的迫切,以及幸运地拿下一汽这个合作伙伴时的兴奋。
这份贪婪与兴奋,如今也写在了德国大众集团和奥迪公司高管们的脸上,不是么?
往期回顾
版权声明:本文为《童济仁汽车评论》独家稿件。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须注明出处为《童济仁汽车评论》和撰写作者。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文章来源:童济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