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早高峰在车上听交通广播,同一时段,这个城市的一条快速路上发生了三起追尾事故,可见追尾的风险有多大。事实上,在高速公路上,追尾车祸所占的比例更高,后果也惨烈得多,公安部交管局曾发布数字说,追尾事故占高速公路事故比例超过70%。
为什么会追尾?说到底还是后车没有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有一条:“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后车应当与前车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安全距离”,追尾事故一般是后车的全责或主责,依据的就是这一条。
但问题是:多远才算“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安全距离”呢?
我们中国人在这方面基本上是“跟着感觉走”,保持多少车距全凭感觉,而且往往盯前车比较紧,所以追尾事故特别多。也有所谓“时速多少公里,就保持多少米的车距”的“老司机”说法,不管有没有科学依据,首先你的眼晴又不是激光测距仪,谁能瞅一眼就知道跟前车距离多少?你知道那是30米还是50米?
这方面,我们不妨来个“洋为中用”。在欧美国家,有一个非常流行的办法叫“两秒规则(Two-second rule)”,政府机构和民间驾驶培训机构都把这个办法作为实用小贴士向车主们推荐。
“两秒规则”的好处是简便易行,每个车主稍加练习就可以掌握。
所谓“两秒规则”,就是跟同一车道内的前车保持两秒以上的“距离”。秒,当然不是长度单位,所以,这个办法的重点不是看留出了多少米的刹车距离,而是给自己留出充分的反应时间。当你看到前方的车亮起刹车灯时,从想一下怎么处理这个情况,到把脚从油门踏板挪到刹车上,这需要点时间。一般而言,两秒钟基本够用,能让你的车在到达前车刹车的位置之前,也开始刹车,只要刹车性能正常,就能避免追尾。
这个“两秒规则”适用于大部分的车速,只要保持“两秒”以上,速度快了,车间距自然会拉大,速度慢了,车间距也会缩小。大致换算一下的话,大概是速度每增加8公里,车间距会增加大约一个车身长度。
怎么练习两秒规则?
首先要迅速在路上寻找“固定标志物”,这其实非常容易,路边上的标牌、树、广告牌等等,路面上的某个“补丁”、接缝等等,只要一眼看上去比较明显,就可以作为“标志物”。
接下来要“读秒”。当前车通过“标志物”后,开始“读秒”,如果在两秒之内,你的车也到达了“标志物”的位置,那就说明你跟得太近了。
怎么“读秒”?两秒确实很“短”,但实际上比大家想象得要“长”。美国建议车主以正常语速说“one thousand one, one thousand two”,或者来一句生动些的“Only a fool breaks the two-second rule(傻瓜才不遵守“两秒规则”)”,说完这句,基本就是两秒。
这句话大概是6到8个英文单词,我们说中国话,正常语速两秒也可以说8个字左右,比如“别跟车太近,会追尾”、“跟车太近的是缺心眼儿”等等。选一句朗朗上口的8字诀,手机上不都有秒表吗?掐着秒表实验几次,对“两秒”就心中有数了。
“两秒”只是最基本的要求,有的国家感觉两秒不太宽裕,就提倡“三秒规则”。另外,路况差的情况下,比如雨雪天气、夜间行车等,“两秒”就远远不够了,至少要4秒甚至6秒以上才合理。4秒怎么掌握?就是把8字诀念两遍呗。
在中国目前的交通环境中,往往你想保持“两秒车距”,但就有那不长眼的贱货见缝插针挤到你车前去;这时候怎么办?放宽心,适当松下油门,再留出“两秒”左右;实在不行,就适当缩点距离,但这时你就要高度警惕,密切注意前方情况,一点不要走神——不能保证“两秒距离”,就只好缩短自己的反应时间。
为什么一定要留到“两秒”?一是防止自己追前车的尾,二是在后车追自己尾的时候,不至于把自己的车顶到前车上去,造成“连环追尾”。
还有一种车爱充当“尾行痴汉”,紧咬着别人的车屁股跑,碰上这种烂车,一定要避让,能变道,就变到其它车道上去;不能变道,也不能被这种二货逼着拉近与前车的车距,该留多少还是留多少,否则,一旦有情况,你就真有可能成为“夹心饼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