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虽然我国将7月1日定为建党节,但实际上,中国共产党建党的时间是1921年7月23日。意味着96年前的今天,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中国第一代共产党人为处在黑暗中的旧中国未来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中国的汽车工业领域,也有一群奠基人,他们在那个资源匮乏的年代,用有限的条件和无限的毅力,为中国开创了汽车工业时代。也是因为他们,中国才拥有了自己的汽车工业技术。
而他们中的佼佼者,是一个叫孟少农的学霸。
孟少农原名孟庆基,字少农。祖籍湖南桃源,因为他的祖父曾在北洋政府任职,因此他们举家搬迁到北京,他的父母于1915年(民国四年)12月12日在那里生下了他。
他六岁入读北京北师附小,12岁进入北师大附中。15岁那年,他跟随祖父回到湖南老家桃源,1931年初,孟少农考上长沙岳云中学,在班里成绩拔尖。次年,他参加湖南省全省统考,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当时全省最好的高中--"长沙一中"。
1935年他高中毕业,一心要进入大学继续学习。他听说清华大学招收"清寒公费生",就找祖父要了30元钱去往北平(今北京),一举中第,进入清华机械系学习,师从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吴有训先生学习。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占领了清华大学。当时孟少农才大二,就跟着北大、清华、南开等名校师生南下,在长沙与同系的一批同学一起在国民党"陆军交通辎重兵学校"里,他们把汽车拆了装,装了拆,练就了很好的动手能力。1939年,他来到位于昆明的西南联大机械系继续就读。
1940年,他从西南联大毕业,又考取留美公费生,于1941年到美国求学。
那一年,中国处于民国三十年,国民党对日宣战,全国正陷入抗日战争中期,汽车作为超级奢侈品,只有少数身居高位的官员和富商才能拥有。但是这一年,美国的美国汽车产量已经超过750万辆。欧美汽车工业发展迅速,德国大众的甲壳虫汽车让普通民众也能拥有汽车代步,还设计出安全玻璃、V8发动机、液压-机械联合传动系统、安全轮辋、四速半自动变速器及液压联轴器等"高科技"。这在当时的中国简直是天方夜谭。
孟少农以敏锐的洞察力察觉到,汽车工业是今后的中国需要大力发展的产业。于是他选择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院攻读汽车专业。为他今后开创中国自己的汽车工业奠定了基础。
在麻省理工学院,孟少农仅用三个学期和一个暑假就拿下机械工程硕士学位。按照学院规定,两年硕士就可获得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麻省理工校方向他发放表格,通知他做博士研究生。但孟少农觉得,继续研究学术,不如参加实践。
自1943年硕士毕业到1946年期间,他先后在美国底特律市的福特汽车制造厂、佛尔蒙州的J&L机床厂、锤士兰森机器公司和司蒂贝克汽车公司实习,还在美国林登城中国发动机厂任工程师。
1946年,他拒绝了福特汽车厂等世界顶级汽车制造公司的邀请,毅然回国,立志为中国制造属于自己的汽车。当时与他同行的是后来成为中国物理界泰斗,他的同学兼好友钱伟长。
可是当时国内条件非常不好,内战全面爆发,制造自主知识产权汽车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当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孟少农决定以退为进,在母校清华大学机械系任教,为国家培养和储备汽车工业技术人才。
孟少农是清华机械系的第一位汽车专家,由于师资不足,他一个人承担起汽车工程、工艺学、工具学三门主课的讲授。他把自己在美国学到、看到的当时西方国家最先进的机械工程方面的知识,尽可能地介绍给学生们。
他认为汽车工业,实践与理论同等重要,而当时的中国,即使作为全国最高学府的清华大学,要获得一台汽车也是不容易的事情。于是他想尽办法为学生"淘"来汽车练手。
听说日本人逃离清华时,把废弃的汽车发动机扔在河里,他就带着助教和学生一起下水寻找,把生锈的发动机打捞上来。他设法从天津弄到报废的车桥和变速箱,又低价买回两台小汽车,建起汽车教研室和试验室。他还为系里的工厂增添了车、铣、刨、磨等多种机床设备,购置了微型电影放映机和幻灯机,为学生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教学与实践器具。
1947年,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地下党为了保护高级分子,将一部分大学教授、学者护送到解放区安置,孟少农就在其中。
虽然不再担任教授,但孟少农也没有闲着,先后在位于石家庄的华北人民政府公营企业部任工程师、技术室主任。
1949年新中国成立,华北企业部正式改为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部长由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陈云同志兼任,孟少农成为重工业部的第一批公务员,也是当时中国汽车工业的唯一主管。
新中国一直在准备创建中国自己的汽车工业,就从苏联政府引进斯大林汽车厂总设计师斯莫林,与孟少农探讨中国的汽车发展。1950年,中国决定要立刻着手筹建中国汽车工业,成立汽车工业筹备组。
这个决定让孟少农兴奋不已。当时全中国大约有8万至10万辆汽车,较大型的修配厂约有100个,有2500台机器,10700名员工,生产能力(大修能力)为11500台次/年。但当时中国的公路全长超过137000公里,与汽车保有数极不相称。
当年开始,孟少农作为汽车工业筹备组负责人,到全国去考察,回来提交调研报告,向国家提出工厂建设计划,以及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并组建了汽车筹备组基本成员。
他推荐哈尔滨高等工业专科学校毕业的工程师郭力为组长,主持政治工作;他自己任副组长,主管技术,两人相互扶持,协同奋斗,共同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泰山北斗。
1951年1月,并经中央会议,确定了中国第一个汽车厂的建厂方针以及选址范围,正式下发关于建设中国第一个汽车厂的决定。
随即,孟少农与苏联专家一起考察了厂址,做好工厂的设计工作。由周总理亲自批示,任命孟少农同志为长春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并送他到苏联学习。
1953年,孟少农回国,开始筹备中国第一个汽车工厂的建设。同年7月15日,长春第一汽车厂举行奠基典礼,这也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奠基。毛主席亲手书写"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汉白玉基石。从此刻起,中国汽车工业在长春开始了。
1956年,一汽建设完毕开始投入生产,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解放牌卡车。1958年又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和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企业集团之一。
1965年,国家筹建第二汽车制造厂,筹备组领导人,时任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厂长的饶斌与孟少农一起研究二汽建设问题。
1969年,二汽在湖北十堰市开始建设。1977年,孟少农来到二汽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在二汽,他主持开发研制了EQ6110型柴油机和EQ6105型汽油机,经鉴定,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中上水平"。由他主导研发的新型"东风140"5吨载重车使二汽当年即实现扭亏为盈,以后十年每年产量均以万辆幅度递增。孟少农不断对东风卡车进行设计改装,让东风成为符合国内道路条件的"国民卡车"。
1983年,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建成,由孟少农任首任校长。他一边管理二汽的研发,一边指导该学院的办学目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师资力量等。直到1985年,他70岁高龄,仍在学校利用自编讲义,为学生讲授《汽车设计方法论》。
在此时,孟少农由于多年操劳,患有痛风病、肾功能受损,但他仍然坚持讲学。有时他连楼梯都爬不动,需要助教扶着上下楼。
1988年1月15日,孟少农在北京病逝,享年73岁。
In the end
对比现在国内的精英学霸们努力争取外国国籍,拼命留在国外生活的情况,回想孟少农的一生,车辙君无比感慨。
孟少农不是不能有更好的生活。如果他当年留在美国,也许有更好的生活条件,能享受优渥的医疗条件。但这个从小到大只当第一名、只进入最好学校的超级学霸,却放弃了优越的物质条件,毅然决然回到当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中国,为中国发展汽车工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的精神,就是真正的、符合我们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
作为新中国荫庇下的我们,应当记住这一个个奠基者的名字。如果没有他们的无私与付出,就没有我们今天强盛的祖国。
我们只专注原创汽车内容的生产,想要变得更懂车,可以订阅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车辙(ID:cartracks)。目前已经集聚了数十万的粉丝,等你!
(文章来源:车辙余建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