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9月14日,大众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的要求,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2018年3月12日起,分批陆续召回以下部分汽车,共计4,860,029辆。
本次召回范围内部分车辆的驾驶席或副驾驶席正面安全气囊装配了高田公司生产的未带干燥剂的硝酸铵气体发生器。在安全气囊展开时,气体发生器可能发生异常破损,导致碎片飞出,伤及车内人员,存在安全隐患。大众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将根据计划分批次为召回范围内的车辆免费更换新型号的驾驶员或副驾驶员正面安全气囊或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器,以消除安全隐患。
2014高田气囊事件轰动全球,各大车厂都受到牵连。不少在华厂商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决定采取行动实行召回,本田、日产、马自达、丰田等厂商都进行了召回。而直至今年部分车厂仍无所行动,在今年的7月5日,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就气体发生器破裂问题集体约谈大众、通用、奔驰公司,通报高田气囊气体发生器破裂问题缺陷调查情况,要求尽快采取相应措施,履行缺陷召回法律义务,切实消除安全隐患。大众、通用、奔驰3个品牌8个生产者仅提出召回小批量车辆用于试验分析,并未提出有效召回措施。
“召回小批量车辆用于试验分析”看似是在为事件负责,但实际上是一种“拖延战术”,如果按照现有数据来计算的话,全球因装配问题气囊而被召回的缺陷汽车总量超过1.2亿,而出现的伤害事故只有239起,也就是说出现事故的概率不足50万分之一。车企只通过小样本做实验的话,碰不上“问题”的概率显然大,即便是中国的消费者再群情激奋,也只能看着车企拿没有实验数据这个幌子“耍赖皮”。更重要的是,高田公司已经在今年6月申请“破产”,车企作为缺陷产品召回的第一责任人,巨额的召回费用恐怕只能自行承担了,如此一来,车企对于召回这件事的抵触心理进一步加剧。“仅提出召回小批量车辆用于试验分析,并未提出有效召回措施”的作法也被质检总局予以否定。
今年以来,国家质检总局又多次约谈了包括大众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和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在内的整车生产者,要求其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消费者的行车安全。受调查影响,上述3个生产者决定采取召回措施,消除安全隐患。虽然说安全气囊这件事跟汽车质量本身关系不大,但面对涉及行车安全的事件,从车厂的态度也就可以窥得一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