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中国车企“走出去“尚处初步阶段

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主办的2014(第五届)全球汽车论坛于10月16至17日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届论坛以“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之智慧与远见”为主题,800多名中外专业人士就行业热点话题交流互动。以下为《“走出去”再思索》讨论会实录。         

主持人(汪大总):首先谢谢大家参加我们的“走出去”再思考的主题论坛,我是今天的主持人,我叫汪大总,这是一个让我感觉到亲切的题目,我的朋友们都知道,我在中国和美国的汽车界工作了30年,我一直觉得中国的汽车工业融入世界,是一个有利于中国,和有利于世界的事情。

实际上我工作生涯的前几十年是致力于把国外的汽车先进产业技术带到中国来,我们建了很多的合资企业,进入本世纪我回到了国内,在上汽集团和北汽集团担任主要的领导,我们致力于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共在中国搞了5个兼并,最近几年我在春晖资本,致力于跟中国的企业一起“走出去”,去年我们成功的搞了四期并购,所以这个话题使我感到很亲切。

从“走出去”这个角度来讲确实也不是新的话题,国家说“走出去”这个战略也已经十几年了,我个人感觉成绩很大,但基本上在一个初级的阶段,因此在新的改革形势下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也是业界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今天非常的荣幸,请到了五位很有成就和建树的专家,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他们的远见卓识。下面我介绍一下今天出席本场论坛的嘉宾,他们是:

陈林,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商务参赞(正司级)(中国),Silvio Angori, PININFARINA S.P.A。首席执行官(意大利)Patrick Katenkamp, Incadea首席执行官(德国)朱壁辛(Ellis B. Chu),美国美银美林董事,中国并购部主管(美国)Daesung Yoon,韩国汽车进口商和经销商协会(KAIDA)执行董事总经理(韩国)   

我们的流程就是每个嘉宾先发言几分钟,然后和大家进行互动,因为这个会开始有点晚了,并且嘉宾们还有其他的任务,因此我们会按时结束。下面有请陈林司长。

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商务参赞陈林
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商务参赞陈林

陈林: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在我们相当多的汽车企业还没有考虑“走出去”的时候,我们今天在座的嘉宾,已经在考虑“走出去”、再思考了,所以说在座的嘉宾都是很有远见卓识的,在此我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我也想借年会的机会,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全国“走出去”的基本情况,以及汽车行业“走出去”的基本情况,最后我想把10月6日商务部刚颁布实施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的修订的情况》简单的向大家介绍一下。

大家知道我们目前国际国内社会的融合度,资源的高效配置都来中国企业投资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市场基础,并且进入了快速的发展阶段,我也认同初步的阶段,我说的“快速”是指我们这些年对外投资的数量增长非常快,但是从国家整个的经济发展和总量来看,我们还是初步的阶段。

截止2013年底,中国1.53万家企业共设定境外企业2.54万家,分布在全球184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对外投资6604亿美元,年末境外企业的资产总额净3万亿美元,2013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已经超过了1000亿美元,这包括金融和非融的部分。同比增长了22.8%,名列全球的第三位,在发展中国家名列首位,存量占到了全球存量的2.5%,位居全球的第11位,今年1—9月份,中国非金融对外投资达到了794亿美元,比去年通过增长了21.6%,中国的对外投资主要分布在商务服务业、采矿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等领域,随着中国企业实力的逐步增强,除了传统的绿地投资以外,通过并购的方式实现的投资快速的增加,并主要集中在资源、汽车、金融、电信、家电、纺织等领域。

通过开展跨国经营一批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了参与国际经营合作和竞争的能力,已成为具有较强国际金融力的跨国公司,2013年中国大陆企业共有89家企业入选财富500强。

在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国门的过程中,截止今年的9月底,经商务部核准,我们企业在汽车领域的境外企业和机构共计852家,其中投资设立的企业共计828家,中方投资额为96亿美元,在境外设立机构共计24家,在投资企业中,汽车研发设计整车生产企业共50家,刚才大家听见了长安汽车张总的介绍,他们从03年开始在意大利设立了研发机构以后,在美国、英国等设立了机构,因此在这50家里,长安占了将近十分之一。

中方投资总额是41.67亿美元,汽车零部件生产和贸易企业共计749家,中方投资额为53.69亿美元,汽车客运运输和出租企业53家,中方投资额是1.7亿美元,总体而言,中国汽车企业应该说在“走出去”方面,还处于非常初步的阶段,跟全国企业“走出去”里的份额相比,基本上是微不足道。

当然我们也有一些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也有一些需要进行研究的失败经验和教训,但无论如何,中国汽车企业的这些跨国经营,是中国企业企业迈向国际化市场的重要尝试,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二,我想就政府支持鼓励汽车企业开展境外投资,为他们创造的外部环境介绍一下。

实践证明无论是通用、福特、大众等等这些跨国企业,都是通过国际化经营拓展了经营方式,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通过对外投资,独资、合资并购企业实现经营的融合,对中国汽车企业而言,尽早达到国际化经营的最高阶段,是应对激烈的国内竞争和国际竞争,应对严重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有效手段。为了推动中国汽车企业在内的稳妥的投资,中国政府重视为企业提供服务和指导,并制订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主要有发布对外投资合作国别指南,对外投资合作产业指引,协助中国企业了解有关国家的投资机会和应注意的问题,加强企业境外投资指导。

二是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博览会、洽谈会,包括今天的论坛,也是为企业对外投资合作提供了一个平台,加强对外投资的促进工作。

三是利用多、双面机制和投资促进机制,协调解决企业境外投资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双边投资促进协定和避免双边协定,对企业对外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目前为止,我们一共签署了131个双面投资保护协定,92个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

四是编写出版了对外投资合作的教材,对企业的中高级人才在跨国经营理念和思维行为模式方面加强培训,加强境外人才的培训。

五是发布新修订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实施相关的合作方式。

下面我把境外投资管理办法跟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办法》我们是从10月6日开始生效的,上一个管理办法是05年5月1日生效的,现在跟上一个管理办法最大的区别,原来是全部核准,现在是到部分备案,少数的敏感国家和地区,敏感的行业需要商务核准,其他的全部备案。从核准来说,时间是20个工作日,备案3个工作日,这样大大的便利了企业对投资在政府审批方面的工作时间。所以我们把备案的要求和程序,企业在网上就可以了解到,他们只需要如实的填写备案表,在3个工作日以内就可以完成备案。

无论是备案还是核准,最后通过以后我们都会发放企业境外投资证书,企业持证书就可以办理一些相关的手续。如果我们的备案和上一个备案最大的不同,就是09年版的备案,当时提出“1亿美元以上的,无论地方企业都由地方企业为准”,现在是地方企业无论投资额大小,只要不是敏感地区,国别和敏感行业,都可以在地方实施备案。

第二,我们以后备案地方不一样的就发放地方商务厅盖章的境外批准证书,以前都是统一商务部盖章。如果说还有不同的,那就是原来我们的备案核准,要求相关部门的批准文件,这里包括其他的主管部门等批准文件,新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就不需要了,我们商务部根据企业如实填报的备案表和合作文件,就直接实施。

应该说新的办法从制度上,帮助汽车企业在内的所有国内的企业境外投资开办企业进行了松绑,是管理体制上的一个重大的改革举措,有利落实企业投资权,体现了政府鼓励和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对外开展投资的导向,我相信随着新办法的实施,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便利化程度将大大的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也将进一步的增强。

最后我想对我们企业“走出去”提三点希望。

一是“走出去”要制定切实实际的发展战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商品输出,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里企业要加强自身的准备,制定清晰的目标,前瞻性的规划,切实和自身条件量身定做的战略实施。不要强求并购大企业,可以优先选择符合自己要求的优势对象,采用多次小金额的收购,逐步的整合拓展,最终实现战略目标。我们目前有些企业在境外并购过程中并没有完全符合他的战略目标,这就是在他的并购初期没有实施明确的战略目标,这样在并购的过程中失败的教训又是有的。

二是要具备相应的国际化条件,我们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要清醒的看到自身与国际存在的差距,在准备国际化经营之前具备一定的水平和能力,拥有较强的能力和人才储备。

三是做好跨融合合作问题,并购是一个简单的行为,经营是复杂的过程,要对国外的文化有充分的认识,适应当地的经营理念,关于文化的融合,我想简单的讲两个例子,一是在境外出去的一些劳务人员,看到当地河里的乌龟很多,乌龟在中国是美食,结果就捕了吃了,结果在当地来说乌龟是保护动物,是不允许吃的,结果被遣送回国;还有一个例子就是企业在境外一个矿山的投资过程中,矿山必须要买土地,就要向土地的所有者去买,结果当地的人开始反对,仔细了解原因是因为土地都是土地主的,土地卖给矿山了,这些当地佃农,当地的土地人就失去了生活,他们怎么办?所以我们企业做这些工作之前,都要深入的了解这些情况,现在企业通过了解情况已经把这些问题很好的解决了,当地人绝大部分赞成矿山的开发。

这些都是一些小问题,如果我们企业在境外的投资过程中不加以注意的话,就会形成一个大问题,甚至会决定我们投资项目的成败。

总之,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投资和跨国经营是进一步扩大的选择,我们商部进一步支持企业的境外投资,包括汽车企业境外投资,为其提供有利的保障和良好的服务,谢谢大家!

主持人(汪大总):谢谢陈司长的精彩演讲,我听了以后很有感觉,一是中国政府对企业“走出去”是非常支持的,支持、指导、帮助的力度非常大,特别是最近提到的改革,确实有实际的意义;另外陈司长刚才提到,作为汽车工业来讲,我们对外“走出去”的步伐还不够快,他用的词叫“微不足道”,这个反差相当大。

Silvio Angori
Silvio Angori

Silvio Angori:中国自主品牌应反思产品与品牌统一性

下面请Silvio Angori先生发言。

Silvio Angori:首先我想感谢女士们、先生们,感谢主办方邀请我来参加这样高级别的会议,我非常的高兴能够代表我们的公司,跟大家分享我们公司的经验。

我们通过长期的转型和发展,很多时候是有很强烈的一些措施,比如说我们设计了1200多辆车型,因为我们自己不生产汽车,但是我们会为这些汽车制造商提供支持,他们需要一些新的车型,我们就会给他们做设计,而且我们也做过一些汽车的生产,所以有的汽车的车标或者是车内的内饰,零部件会应用我们的设计拿过很多国际的大奖,而且我想在这里跟大家分享的就是,这些奖项都是因为我们的设计在全球的市场上引起了大众的认可,我们是一家上市公司,并且在全球都有一些设计事务所,包括在中国有50个人的团队设计。

在我们整个的组织中有80位全球员工,其中50人是设计师,其他人是工程师,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没有忘记设计根本的基础来自于工程,它要结合设计和技术,而且我们的客户有一些非常大的品牌,比如说玛莎拉蒂、宝马、奔驰等等,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忘记,尤其在过去几年,我们发现了其他的一些世界品牌,包括中国东风、奇瑞、华晨这样的中国品牌也都非常的重要,因此我们这几年和他们有一些合作。

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特点,其中一个关键就是他们和自己供应商的合作,或者说跟合作伙伴的合作,我这里想沿用一下我们和法拉利的一个合作伙伴,我们认为跟法拉利合作,是因为法拉利能够和其他的公司有很好的合作,而且法拉利和其他公司的合作,也打造了它本身品牌的价值,这些品牌价值是值得所有的汽车制造商借鉴的。

我们认为考虑到中国的本土品牌在全国扩张时,这里有几个先期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看一下我们的资金是否要花到一个新车型的开发上,这是大家都要考虑的问题,因为我是做设计的,我其实更应该谈论设计而不是资金,但是我想先把资金的问题谈一下。比如说你现在有限的资金用到车型的生产上,汽车的投资回报是否成功,最重要的就是他的设计是否是好的,所以我们在做投资时,比如说你可能做50万欧元的设计,但是在设计方面花费是很少的,因为很多人做生产时,没有考虑到设计,大家可能考虑它的机械性能,电力系统等等。但是我要强调的一点就是,我们有些非常经典的车型,它其实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因为我们知道吸引力是消费者去做消费决策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因此我们在做投资之前,一定要去牢记的一点就是,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谈到工程生产和设计组合时,我们就有必要去重新的思考我们的产品组合,要做精心的设计。

而且我们要做跨领域的研究,其实很多在全球领先的公司,比如说宝马、玛莎拉蒂,他们都做过这方面的研究,我们根据经验知道,为客户提供了一些支持,尤其是一些新型的市场,他们有市场的需求,有基础设施,但是可能还要在设计上更上一层楼,我想主要谈两点。

一是我们对于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理解就是,现在我们没有一个非常成功的品牌,我们看到很多在路上开的车辆,都是合资的,也就是说有一些车可能有挂你的牌子,但是设计的语言不统一,再就是客户眼中感知的质量,就是你知道想在车上实现什么,但是消费者不一定认可,也就是说你设计的整个流程中要保持一贯的信息。

我看到一些中国的车,很多最后的终端产品跟当初的设计不一样,因此一定要有一个很清晰的信息,要有一个很协调一致的设计生产流程,也就是说我们的产品开发和我们的超前设计团队,一定要有很有效的沟通,就是说我们真正要追求的目标,就是要有一个理念,要在我们的产品当中去彰显这样的一个理念,在你所有的产品组合中体现一致的理念。

我们的设计师往往是比较超前的,如果你光去请西方的设计师帮你做设计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在基础设施和生产流程上灌输这些设计,这样你能够在市场上和消费者眼中有一个很清晰品牌的身份,这是我们眼中认为能成为一个全球品牌的重要因素。

刚才政府的官员也提出了要鼓励大家“走出去”,我们过去帮助了很多汽车制造商去提供支持,我今天来并不是要去宣传我们的品牌和我们的公司,而是要客观的跟大家分享这些观点,中国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市场和国家,因此如果大家将来需要我们的服务,我们会给大家提供支持。谢谢。

主持人(汪大总):发言非常的精彩,陈林参赞刚才说首先要选择自己的产品战略,他谈了两点,就是将一个产品的战略重点更多的转移到设计上,因为这种热情就能使销售量上升;另外是要有品牌的战略,我觉得这都是非常好的建议,谢谢。

   Eric Sentuc:“走出去”要学会留住自己的顾客

接下来有请Eric Sentuc先生分享他的观点。

Eric Sentuc:大家好,女士们,先生们,政府支持对“走出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就是要有很好的合作伙伴。我们Incadea公司是一个国际公司,总部在德国,我们在北京和上海都有分布,在全球很多地方也都有我们的机构,我们和国际非常多的主机厂合作,在任何一个市场要销售我们的产品,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一个非常强劲的分销网络。在欧洲很多的主机厂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有很多的行政高官人员参加今天的会议,我长期有一个梦想就是要成为这样一个企业家,建立自己的公司,所以我和一个朋友进行了合作,他是一名律师,我们决定要制造出一种全新的理念,不是说做具体车的生产,而是一个新的概念,比如说在法国建立一个快餐店,这家公司叫BM,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品牌,也有很好的设计,大家可以看到,设计也不错,资金也不错,我们有政府的支持,但是在几年以后,我们就要面临亏损了,所以我们把这家公司卖出去了。

相当于是一个中国人开了一家日本餐馆,因此我们要想想汲取一些教训,我的合作伙伴是非常优秀的,但是问题在哪里呢?我们有非常好的规划,有非常高远的目标和市场,我们餐饮市场在法国都是非常好的,在不远处也有一些其他的竞争餐馆,我想零售行业的这个例子,就说明我们会有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中国的企业,如何能够“走出去”,去其他的国家,我们可以想到很重要的因素,包括设计、如何建立一个国际化的品牌,要有合适的人才推动我们这样一个非常伟大的事业,进入其他不同的市场,大家可能会知道汽车行业的市场周期是怎样的。

大家看到这个曲线表明这个市场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最开始新车的需求跟市场非常的相关,我们要进行投资,投资会不断的增长,然后达到一个高点。我们保持了很好的势头,在中国可能这方面的经验也有很多,但是当我们达到了一定的限制以后,这些数据就开始不断的下降,仍然有一定的增长,但是这个增长是在不断的下降的,所以增长就不如以往强劲,就是这样的一个增长的周期。

另外一个图就是我们的汽车保有量,这对汽车保有量的影响是很大的,从本质上来说汽车保有量是不断增长的,当市场刚开始时,这个保有量是非常快的增长,然后增长就比较平稳的阶段,然后再进入增长下滑的阶段,很多市场都是一样的。

这些因素对于零售商的商业模式来说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我们需要关注的就是在最开始的时候,很多的利润是来自于新车的销售,占绝大多数的比例。还有一部分来自于服务,例如融资等服务。随着增长不断的放缓,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的网络发生了一些转变,从新车销售率非常大变成了其他的服务,比如说融资是售后服务等等。这是我们一些研究的结果,得出来的数据,大家可以看这个表里的数据,新车的销售对利润的贡献率原来是90%,售后服务10%,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比例就是,二手车和新车销售的比例是1:2增长到了1:5。在很多城市是这样的情况,融资方面从20%增长到70%,这是新兴市场和成熟市场数据的比较。第一次买车的人新兴市场20%,成熟市场是70%,所以这就是成熟市场70%的新车购买车,新兴市场20%的购买者。

新兴的汽车市场和成熟的新兴市场是有不同的特征的,我们可以更容易的看到增长所占到的比例,另外还是一张新兴市场的表,我们看到交易商的网络增长非常的快,但是并没有稳定,而是在不断的缩小。在新兴市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收购,把车卖给新车的购买者。

另外我们要看怎样维护好已有的顾客,保留这些顾客,在一个新的市场,你没有声誉,没有自主品牌和经验,如何来稳定我们的客户群,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在新兴市场上,大家对一种品牌的忠诚度并不是很高,中国在上海的主机厂表示对于年轻人来说,人们对品牌的忠诚度不是那么高,他们希望得到新的品牌,新的体验。这是相对于成熟市场来说的不同点,成熟市场的忠诚度就比较高。

再比如说图上最左边的数字,2010和2012年增长的数,从1.8万降低到1.4万,这是新车交易上的数量,中国新车交易上的数量从2.1万增长到3.8万,印度是4000增长到1.2万。最后一张表很复杂,大家可能会看不懂,最左边是综合增长率,例如看2020年的数,7%的年度增长率,我们看到了一些非常成熟的品牌,对于这些自主品牌的忠诚度是相对比较高的,例如看看印度和东南亚国家,这个数只有11%,这要低于西欧国家,所以我们在进行“走出去”战略中要确定几个选定的市场,要避免一些比较难的市场,这可能会要求我们有很大的投资。

主持人(汪大总):谢谢Eric Sentuc,他给我们这些数字都非常的有意思,通过他的研究得出了一些数,尤其是当我们从一个新兴市场转为成熟市场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对于中国的汽车产业来说,在“走出去”的战略中也是可以借鉴的。

朱壁辛
朱壁辛

下面有请朱壁辛先生发言。

朱壁辛:中国已越来越多的走向国外

朱壁辛:谢谢主持人刚才对我的介绍,我叫朱壁辛,是中国美银美林中国公司的主管,在这么多的从业经历中,我听到了很多有意思的观点和政策,尤其是中国政府对于中国“走出去”提供的支持,同时也听到了很多发言人说的建议,尤其是我们商务部的领导,说到了特别冒进的进军国外的收购,很高兴听到刚才各位的介绍。我今天主要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国并购的一些趣事,如果我们倒退十年,看全球的500强公司,大概有3%的公司来自于中国,但是现在我们如果把时间快进到最近的全球排名,我们看到这个比例几乎上升到了20%,因此几乎是500强里有100家来自于中国的公司,而且我们都知道阿里巴巴最近在美国成功的IPO上市,大家真正的认识到了中国,所有这些变化和趋势,说明中国越来越走向国外,这是一个真正的发展。

过去我一直在中国提供咨询负责,据我观察,中国是发展最快,意愿最强的国家,在07年的时候,很多的中国企业都在谈这件事,那时我跟中国的政府和客户交流时,都在谈“走出去”,但是那时具体的措施不多,但是现在我们看到每天都有很多人跟我打电话和咨询,因为中国的企业在海外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项目想要收购,想听一下我们的建议,所以真的是很多人跟我打电话,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政府发出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政策上的立场,就是说中国政府从政策上为中国的企业“走出去”,真的是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支持。

比如说刚才说的注册简化的手续,包括发改委提出门槛的消除,中国政策灵活度的改善,还有央行的一些监管方面的政策等等,真的让我们每天感受到中国政府在政策方面非常的支持企业到海外投资,所有的这些支持都和国企的改革非常的一致,因为这些国家和企业,现在应该变的更加的进步,而且这些企业越来越想要去提升他们的盈利能力,获得更多的盈利,从经营的角度来说,确实必要“走出去”。

从货币的政策上,从总体的政策上,国企都有非常很多有利的条件,能够鼓励他们“走出去”做投资,给他们提供支持,所有的这些“走出去”的政策,其实和李克强总理说的观点是非常一致的,因为他说过他对于市场的愿景就是不仅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一个主要推动力量,还要成为企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这也是我们最后参加会议听到的。

我觉得对于汽车产业,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数据。在12年时,我们当时看到了一个趋势,因为我们那时候作为一个咨询业务公司,我们当时也关注了中国的汽车产业,在2012年时零部件的供应商,相关的并购大概是12亿,其中三分之二都是海外的,到了2014年我们看到汽车行业已经并购总额达到了33亿,50%都是在海外,而且我们也相信这样的一些数据真的是让我们展示了未来会有更多的汽车企业去海外进行并购,收购更好的技术,改善他们的产品组合和业务质量,作为一个并购部的主观,我觉得真的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时刻。

主持人(汪大总):谢谢朱先生,他两个重要的信息,一是他看到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日益高涨,这一点我非常的同意,第二点我不太同意,他提到了世界500强公司里,20%已经是中国企业了,这个数据可能是对的,但是我想说真正进入统计数据里的公司,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跨国企业,可能销售额达到了,但还不是真正的跨国企业,所以我觉得中国企业还有一个很长的路要走。

Daesung Yoon
Daesung Yoon

Daesung Yoon: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到了冲刺的节点

下面请Daesung Yoon先生发言。

Daesung Yoon:今天我想主要谈一谈全球化不同的角度,分享一下中国邻国韩国“走出去”的视角。

我们看一下这张图多少的美味,如果我们的要员喝大了以后,第二天要吃这种海鲜,在韩国大型的超市,家庭主妇都是会花10美元买这样的海鲜回去煮给她老公吃,但是大家看到这个海鲜是来自中国、比努、新西兰,在我们还没有注意到的时候,我们已经生活在全球化的视野中,不是我们想选择的,而是一个现实。

不仅在韩国,在全球国家,没有了“中国制造”我们是活不下去了,中国也有很多的本土品牌和国际品牌竞争,比如说汽车行业。在北京和上海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汽车品牌,全球品牌都参加了上海的车展,国际上的一些主要的车展,比如说日内瓦和巴黎、首尔,只有一两家中国的本土品牌参加了这样的国际大型车展,我们应该怎么办?中国的汽车品牌在走向国际的时候应该做出怎样的改变。

我们看一下数据,作为一个全球品牌,我们知道大众在欧洲做的很成功,丰田在东南亚、日本和美国做的很好,现代在美国和中国做的很好,从这样的幻灯片上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一个全球领先的汽车品牌,他们也是要有所选择的,不是说所有的方面都能是老大。

下面一张图大家非常熟悉了,可以看到在去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了2000多万,到了2020年可能会达到3000多万辆,所以中国到那个时候会成为世界毫无疑问遥遥领先的汽车制造大国,所有的汽车制造商都不得不去重视中国这个市场,因为它实在是太重要了。

我们知道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了60年,过去30年一直在做合资,所以虽然说我们还没有看到本土品牌成为全球领先的品牌,发展速度还是很可观的,但是我们要反思中国汽车产业能否去赶超其他的国家,其他的洋品牌。中国的品牌是否要去先发制人,要成为第一个重视做出努力,大家看一下幻灯片的图片,其实是一个骑自行车大赛,在某一个时间点上,我们的选手要取得交大的竞争优势,然后在最后冲刺时才能保证胜利,所以我觉得对中国的汽车行业来说,也是到了要去冲刺,要去改变我们发展方式的时候。

包括要进行一个整体的平台系,通过海外的并购作为一个跳板,要提供一些移动的服务,比如说我们过去注重汽车产品的本身,现在还要关注移动的服务,还要考虑要发展新概念汽车,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汽车和互联互通的汽车,还有我们要思考一些问题,我们在全球化的路上应该怎样去走,这里也要考虑一下很重要的变化,在这个幻灯片上看到了华为和小米的图表,这些都是中国的通信业的巨头公司,而且他们的成功是因为中国有非常大的用户群体,他们在中国成为了行业老大,因为中国人口比较多,甚至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对他们来说,在中国本土企业里做的全球化最好的,也是全球所有的大品牌里,在中国本土上最有优势的。所以它结合了两者。

韩国在过去也思考着,我们怎样在全球去传播韩国的文化,最后我们发现其实最韩国的就是世界的,最上面有一些中文的汉字,比如说“大长今”、“韩流”,这些都是大家熟悉的韩语歌曲和影视。

我们再看中国,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大国,但是要成为汽车强国,还要去改变我们的发展和模式,我们今天在武汉开会,小米公司的雷军其实是毕业于武汉大学,从这个角度来说,武汉是从来不缺创作精神的。如果赶上大台风,甚至是猪都能飞上天,我不知道这个比喻中国的汽车产业的趋势是否合适,但是我想说中国的汽车行业一定要在大风暴来临之前抓住机遇,取得先发制人的优势。

主持人(汪大总):谢谢Daesung Yoon先生的激情发言,让我们给所有的发言人以热烈的掌声!

Daesung Yoon:中国将大量涌现比尔盖茨式人物

下面进入互动环节。

请问陈司长,您提到了政府支持,但是中国汽车企业在“走出去”方面还是微不足道,您觉得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陈林:这个问题提的很好,但是对我来说也很难回答。要我来诊断中国企业“走出去”比较落后的原因,我就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谈一点观点。

我所说的微不足道,是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今天已经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了,相对而言我们的汽车工业的对外投资“走出去”,在这里显得微不足道。大家一说汽车工业“走出去”也有一些很典型的例子,从最早上汽的双龙,虽然失败了,但是也是很早的“走出去”,包括现在的吉利,并购的沃尔沃,还有福田在印度投资建厂,还有上汽,虽然不在直接投资的统筹范围之内。

另外还有一些中航汽车,在美国的汽车零部件的并购项目,说起来也有一些很好的成功案例,但是我为什么说还“微不足道”呢,就是因为我觉得我们的汽车工业今天已经2000多万辆的产量,但是出口也就是100万辆左右,这个是不相称的,如果说我们汽车产品的出口要跟我们的产量比例逐年的提高的话,仅靠贸易向下是肯定不行的,必须资本向下,必须要境外投资建厂,才能使我们的汽车产品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要想做到这一点,就是刚才我在讲话之前提到的,就是汽车行业,特别是汽车企业,对于走出去应该加深认识。

我说我们现在在座的已经开始再思考了,但是我们很多的企业实际对“走出去”还没有思考,所以说这里我认为就是我们汽车为什么“走出去”到现在还微不足道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没有把“走出去”作为我们企业发展战略中重要的一环。我想要做好这个功课,这要跟国有企业的改革,跟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不断的加剧都是有关的,所以简单说就是企业要重视国际化经营,要重视“走出去”,要把它纳入到企业发展的战略中来。

主持人(汪大总):谢谢陈司长,他有一句话很关键,就是要和国家的改革结合起来。还有一些问题是给Silvio Angori先生的,他提到了我们要对“走出去”战略做好准备,那么我们具体怎么操作?如何做好准备?以及设计工作室、设计中心和企业内部设计部门的角色如何区分?

Silvio Angori:谢谢您的提问,关于第一个问题,我觉得最重要的因素,除了刚才陈司长说的以外,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非常明显的品牌的定位,如果你想在他,尤其是新型的市场进行竞争的话,有这样的一个明显的自我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全球市场是在不断增加的,当然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中国和印度,在欧洲市场比较稳定,在美国也是如此,所以你要进入这些海外的市场的话,你就必须要有一个非常鲜明的品牌,要有非常高质量的产品。

除此以外你还要有非常明确的战略,你必须要有这样“走出去”的战略,包括你模式的改变,例如产品要有一个非常鲜明的特性,我有一些怎样的特征,买车有两个原因,一是你要有一样商品,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必须要有实力的产品,独树一帜的特点,要认识到这一点。

另外关于设计中心和设计公司,尤其是有很多年经验的公司,可以支持我们进行这样的定位。例如奥迪公司几年前还不是一个品牌,但是现在却成为了最重要有影响力的世界品牌,这对于宝马来说也是如此。所以对他们来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非常具体的战略,要坚持这样一个战略,要进行长期的合作来实现他们的目标,这就是我个人的建议。

主持人(汪大总):谢谢,我希望给每位发言人都提问,请问Incadea公司的Eric Sentuc先生,当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候,他们缺少一些战略的规划,还有一个品牌的战略,那么中国企业在建立品牌方面需要做什么,尤其是在海外市场。

Eric Sentuc:中国企业还是面临很多好的机会的,我们知道品牌是和你的市场投资、创新是仅仅相连的,我们谈到创新的时候,我们在今天的会谈中也能提到很多人说的“产品创新”,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忘记程序方面的创新,工艺方面的创新,包括商业模式的整合,很多的工序也是能进行创新的。

对于那些公司希望“走出去”,但是还没有踏出这一步时,他们必须要有这样的意识,我们知道世界上有非常重要的各种因素,来改变这世界各个地方的汽车市场,我们今天早些时候提到了阿里巴巴的案例,在几年前这个公司还没有存在,都没有建立起来,但是现在却如此的成功,所以在你“走出去”的战略中,很重要的是建立一个旗舰店的品牌,大家可以去你的店里参观。

当然也有一些竞争的问题,签订了一些独立的分销合同,有一些公司和工艺商之间并没有签订合同,你想把这些产品直接的销售到客户手中,这样的利润更高,在这样一个商都体系中还是要进行创新,尤其是进入新的市场。比如说在第三方的角度来看,汽车的保养可以进行合作,所以我还是觉得机会还是很多的。

主持人(汪大总):下面请问朱先生,您提到过很多中国的企业还是非常希望“走出去”的,但是需要这方面的经验,我们知道技术可能会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尤其是在“走出去”中,所以您觉得中国的买家,或者是国外的卖家来避免这些反映。

朱壁辛:我觉得平常这些中国公司“走出去”大概有三个比较大的障碍,第一个障碍就是监管(政府)的批准,他们平常对这个不了解,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障碍。第二个是融资方面,当然中国很有钱,但是他们也不知道这家公司没有听过,或者是不熟悉,他们就从融资方面觉得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第三个障碍就是公关的问题,我记得过去两年,我们那个时候代表一个很大的中国央企,他们那个时候在去北美收购一家公司,那个时候项目也很大,他们去到那个国家做了一个调查,就是问你们这个国家的人,他们认为中国央企到那里收购他们比较大的公司有什么想法和意见?90%的人都讲是负面的,都是讲有一个中国央企过来收购我们的公司,我们不满意。所以我觉得中国公司有时候可能要好好的考虑一下,就是你们要“走出去”的时候,比较敏感的就是你去另外一个国家比较知名的品牌,或者是收购他们的技术,肯定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所以我们解决的方式就是从开始跟他们谈的时候,就知道这是一个问题,所以从头开始,我们就帮他们去找了一个公关公司,平常大家以为我要签的时候,公布了以后就把这个PR公司请来给我们计划,但是我们知道这件事是很敏感的,因此从一开始的时候,整个项目必须要有PR公司的意见,否则收购的时候就会太晚了。

我们要考虑哪些人对这个项目是很重要的,他们到底是批不批,另外要对员工做分析,哪些人是要留下的,哪些人是需要安慰的,我们做了很多不同的分析,因此不管是哪个中国公司,如果你现在考虑“走出去”,一定要从开始的时候,不只是要看估值,钱够不够,是否适合我们的战略,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但是另外也要考虑从PR方面,怎样解决一个顺利的程序。

主持人(汪大总):非常好的建议,下面请问Daesung Yoon先生,您刚才说了中国要做出提前的准备,提到了范式的改变,能否具体的提一下其中的一个范式的改变是什么?

Daesung Yoon:我并不是说中国并不需要再出口了,中国在未来还是要出口的,但是我们并不是说要把这个饼摊得太高,比如说日本,他们也有他们市场的关注和区分,所以我们要学的是像现代这样的一些规模经济,有一个整体的实力再去出口,但是再出口的时候要有所选择。

另外就是中国的本土品牌在全球化来说应该是彻底的全球化,当然是以中国的资产和问题为基础,我们知道除了美国以外,其他地方没有像比尔盖茨或者乔布斯这样的人,在欧洲是找不到的。但是我敢说中国以后可以涌现像比尔盖茨这样的人物,我们看到华为、小米等品牌,中国的潜力是很大的,也就是说我们的消费者的力量,不光是人口,而是说我们社会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现在中国的消费者力量越来越大,因为我们知道消费者一个个体拿出来可能微不足道,但是所有的消费者加起来就会创造很大的消费活力,这跟中国的生活方式是密切相关的,因为中国非常强调群体概念,在韩国也是一样,韩国的社会也有类似的文化,所以我们可以去利用自己的优势,国界并不重要,到底是在中国或者是其他的国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范式改变,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而且现在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谢谢。

主持人(汪大总):我做一个简要的总结。

第一,中国企业“走出去”虽然有很多的困难,还是要坚定不移,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真正的汽车强国不是国际化的,世界上没有一个可持续的汽车企业不是国际化的。

第二,我觉得“走出去”有三个要素,一是产品,二是品牌,三是人才。目前国内确实自主品牌比较困难,我们今天也谈到了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也听到了要突围,作为我现在是业界的老兵,我提一个词叫“联合突围”,我们自主品牌很多都很小,汽车企业是一个典型的规模效应明显的其他企业,需要有产量,我们自主品牌都搞一点点是绝对不会有竞争力的,希望我们的市场能够联合突围,就有可能解决产品问题,人才问题。

最后谢谢大家,让我们给所有的发言者再鼓掌,谢谢他们!

网友点评

    二手车

      查看更多二手车
      还有3个信息需要填写哦~
      底价将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您的手机
      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获取底价
      微博
      微信
      朋友圈
      关闭
      文章
      相关推荐
      取消
      取消

      海报生成中

      请稍后

      ...

      长按上图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