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飞驰镁物专注前装 未来进军分时租赁

新浪汽车讯 未来汽车将被赋予更多人性化的科技智能配置,这一点在2015 CES亚洲展上表现的淋漓尽致,而车载互联则是智能汽车发展方向上的一个重要分支与构成,在车联网行业创业项目遍地开花的今日,众多怀抱着远大梦想的汽车人投身到了这场变革大潮之中。

于2015年年初成立的飞驰镁物就是这样一家坚守理想主义旗帜的创业公司,他们专注于在前装市场的探索与拓展,凭借自身创业团队在车载互联领域二十多年的技术积累,以独到眼光在BAT巨头无暇触及的细分市场掘取商业契机,未来这家公司还会致力于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方面的业务,他们希望通过互联科技与智能汽车的结合,实现交通出行的极致化便利服务。

5月25日下午,在2015 CES亚洲消费电子展的现场,飞驰镁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强先生接受了新浪汽车的专访,以下为访谈文字实录。

新浪汽车:各位新浪汽车网友大家好,这里是2015CES ASIA的现场,今天我们请到了飞驰镁物创始人兼CEO王强先生。

飞驰镁物创始人兼CEO 王强
飞驰镁物创始人兼CEO 王强

王强:大家好。

新浪汽车:飞驰镁物是一家新兴的车联网公司,很多网友对它还不太了解,请您先帮我们做个介绍吧。

王强:飞驰镁物是今年一月份成立的一家创业公司,我们专注车联网领域,目前的主要业务分为两部分,一是车联网前装,主要服务于整车厂商,为他们提供车联网服务。在2B业务方面,我们可以为车企提供从产品研发到后期运营的整包方案;同时,我们也在探索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提供交通信息服务类的产品,目前我们在2C领域专注于汽车分时租赁。这是飞驰镁物目前的大体情况。

新浪汽车:车联网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目前也有很多不同的创业公司在做车联网相关的业务,咱们公司肯定也有自己的特色,请问咱们的核心业务和优势是什么?

王强:这个问题要从我们的创始团队说起,我们创始团队最初有八个人,都是做汽车前装服务出身的,我们曾服务过20多家车企,帮助他们的车联网项目在中国落地,因此,飞驰镁物最大的优势是车联网前装部分。

众所周知,现在很多进军车联网的创业公司都是面向后装市场的,而飞驰镁物则是主攻前装市场,这是我们和许多其他创业伙伴们的不同之处。

前装市场需要专业性,还要能和整车企业打交道,学习汽车圈的思维方式,这就是移动互联网跟传统行业碰撞、融合的问题,恰恰这这方面是我们的优势。大家可以理解为我们是最懂车企的新兴互联网公司,这也造就了我们从一开始就想立足于前装市场。

新浪汽车:从去年开始,车联网这个概念越来越火爆,很多媒体都在报道车联网的各种新形态、新业务。飞驰镁物在前装领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请问我们现在是否有前装客户了?

王强:目前我们在和很多车企接触。汽车是个比较成熟的行业,车企的车联网产品从最初的规划到最终上线、落地,这个过程是相当漫长,需要配合车企的节奏。而车企的整个决策过程、实施流程都是非常严谨、缓慢的。这对我们这样的系公司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不过,由于我们公司的团队都是在这个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已经得到了众多车企的认可,目前也有很多车企非常积极的在跟我们接洽,共同讨论合作的方向和计划。

但是,和车企的合作项目离真正落地还需要一段时间,因为车企对于一个项目的判断和决策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马上定下来。

新浪汽车:车企的决策过程很长,而科技公司的特点是更新迭代特别快,那这两个行业的结合点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王强:我认为从它们的本质来讲,确实有很大的差异,因为汽车属于制造行业,无论对产品的设计,还是产品质量都需要的非常严谨,对可靠性的要求很高。这也让产品的周期比移动互联网产品慢了很多,但是汽车作为一个交通工具,并不能把它当作手机产品一样看待。汽车变为更好的交通工具的过程,靠车企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

从整个汽车的智能化进程来看,车企需要引入更多的外部资源,因此它需要跟移动互联网、互联网公司打交道,我们就做这中间的桥梁,把移动互联网、互联网中的好资源、内容,通过车企能够接受的方式融入到汽车产品中,这也是我们所提供的服务的价值所在。

车企和互联网的融合是需要一个中间环节的,而不是直接把自己暴露给互联网公司,这也是我们的经验之谈。飞驰镁物的团队成员跟车厂打交道都有五、六年的时间了,我们觉得车企确实需要这样一个环节。尤其前一段时间炒得比较热的车联网安全问题,有那么多汽车产品被曝光,我认为主要还是因为太激进了,把车当作手机在设计。这里说的并不是用户体验的问题,而是系统安全可靠性的问题,当汽车联网后,在这方面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新浪汽车:您也提到,飞驰镁物的目的是为车企提供更好的服务和解决方案,假如我是一家汽车制造商的话,您能给我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怎么样说服我接受您的服务呢?

王强:这是几个不同的环节,因为车企本身专注于制造,它的注意力是在整车功能方面的,或者说车企并不想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它不熟悉的领域。但是大家也看到了,包括今天的CES ASIA展会,有诸多的的汽车企业推出了大量的互联网相关服务的展示,比如音乐、天气、广播等,还有大量的跟娱乐、导航停车泊位等等相关信息,这些信息的整合需要很大的工作量。

车企不会自己做这件事,或者这件事不是车企的擅长领域,这时候我们就会帮助他们整合第三方内容,按照车企在车载终端中国年需要的格式和要求,整理出他们所需要的产品和数据。这时,你在汽车上看到的产品形态才是我们在汽车内真正看到的东西。

另外,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会提供一个安全通道,这个通道是唯一一个可以跟车机进行双向沟通的通道,这就保证了汽车不会受到黑客的侵扰。这是很关键的一点,也是大家很容易忽略的一点。对于汽车来说,最重要的是可靠性,而不是这款车比另一款多了两个车联网功能。如果有黑客攻击,你提供的服务能不能抵挡住黑客的入侵,才是车联网服务最关键的地方。

除了以上传统业务之外,我们也关注一些车联网领域的创新概念。比如我们现在在做的智能汽车服务,我们现在看到的车联网服务,都是人要主动去操作车机上的按键按钮,去访问它的功能。但是,在汽车高速行使过程当中需要考虑安全因素,不同于我们平时使用iPad。因此,我们认为无论是智能汽车还是车联网服务,都需要能够根据用户的使用场景主动将服务推送给用户,而不是让用户自己判断需要使用的车载功能。比如因为堵车约会将要迟到了,这时我们的产品首先将会主动告诉他换一条不堵车的路线;其次会提醒用户给约会的对象打电话,告知对方可能会迟到这件事;再次,汽车会自动打开收音机播放能难过缓解急躁情绪的音乐。其实这一些很细节的功能,恰恰是一个汽车智能化的体现,同时也是对于车联网用户的尊重。这是我们飞驰镁物努力的方向,也是目前我们这个阶段与其他企业最大的差异点。

新浪汽车:目前,互联网巨头、BAT等跟车企合作越来越多,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车企在做这方面的事情。BAT可能会做大的整合,对于咱们这种小企业来说,在这个行业的掘金点是什么?

王强:其实我对于前装领域持有非常乐观的态度,因为这个领域太专业了,BAT虽然在进军车联网,但是我感觉他们还是处于摸不着头脑的阶段。因为这是他们并没有触碰过的领域。汽车行业是非常复杂的,而且行业性非常强,你如果想切入这个领域,你首先要了解它、熟悉它,甚至要把自己的位置颠倒过来,站在车企的角度想他们需要什么,我觉得这是一个正常的演进路径。但是从BAT现在所做的一些尝试可以看出,他们对于汽车行业本身并不了解,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在按照自己的思路在做车联网。我认为这是我们这种公司的缝隙,我们在他们还没有看到非常清晰的脉络时,沿着我们认识到的必经之路前进着。其次,对于汽车行业,你会发现很多互联网企业在考虑后装,确实后装比前装的门槛低很多。汽车前装市场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讲,属于脏活、累活、苦活,他们不一定不愿意做这个。你可以看到他们现在也在扩展,挑一些够得着领域在做,比如汽车O2O。但是对于汽车前装市场,互联网公司现在进入可能得不偿失。

所以我们现在看准了机会,我们先做脏活、累活,在下一个路口等着BAT。

新浪汽车:您认为飞驰镁物未来几年的前景会是怎么样的?

王强:前景需要伴随着整个车联网的整体趋势,现在的车联网发展并不是我们前几年提到的车联网,是一个大概的预测或者不准确的信息。目前,基本上一线的主流车企都把2020年定为了一个时间点,他们要求自己生产的所有车型将在2020年之前标配车联网。

在这种情况下,明年、后年会是一个前装车联网市场的爆发点,前装市场正是飞驰镁物的目标市场,我们认为如果顺利的话,五年之内,飞驰镁物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前景和未来,会在业务上突飞猛进,真正在这个列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新浪汽车:前装比后装更复杂,那么是不是需要更多的技术和资金的投入?

王强:是的,这是前装市场的挑战,一方面是资金,前装业务的资金消耗量比较大,因为它的商业模式比较固定,在合作中需要垫资的过程,这时就要看企业是不是家底够厚了,至少要撑到项目做完。这方面对于飞驰镁物这样的企业来说是个比较大的挑战,前装对现金流要求非常高。

同时,车企车联网项目的实施周期、合作周期会很长,这个对于参与其中的企业也是比较大的挑战,因为它对于资源的调动要求比较高,所以执行方的经验、技能都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行,否则很难应付。而这点恰恰不是这些互联网企业的强项,也有可能是他们不屑于做这些。这恰恰是我们之前一直在做的事情,所以我们知道该如何去处理,如何去应对,因此在这方面,我们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新浪汽车:咱们刚才聊的时候,您也聊到了分时租赁这方面的业务,能不能介绍一下?

王强:前装车联网业务可以理解为是我们份内的事情,是我们的强项。同时,我们还有一个美好的愿景的规划,希望能为整个城市的环境保护、人们的幸福生活做一点贡献,我们可以利用车联网相关的技术,真正把它用到实处。基于这个理念,我们同时衍生出了我们的另外一块业务——汽车共享。

在整个城市交通的需求方面,我们认为即便滴滴快的这类企业已经趋向成熟,但还是不能满足的整个城市的出行需求。这个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大家也知道现在中国的环境压力非常大,尤其是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急需普及新能源汽车来改善环境问题。但是,实际情况是电动汽车的销售、推广看上去不是那么顺利,所以我们想出另外一种出行方式,改变一下车的属性,让它从私人财产变成“出售使用价值”。

在这方面,我们基于互联网技术,通过远程开关门、远程鸣笛等非常成熟的车联网应用,正在做一个分时汽车共享项目。分时租赁,这也是区别于传统租车企业的出行方式。传统租车企业租车只能按天,或者周来计费,而其实现在城市内交通更多的是短时使用需求。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提出了汽车共享+分时租赁的方式,这个项目在下周即将开始小范围内测。

新浪汽车:这些车联网技术会不会也把它导入到电动汽车上?

王强:我举几个例子大家就理解了,一是远程控制技术,我们用在了租赁、预约、取车、还车等等一系列的过程当中,这是我们通过车联网技术实现的;另外一方面,在所有共享汽车中,我们也会搭载车载终端,这时包括导航、取用、驾驶有关的功能也都会在汽车内有所体现。因此,我们是让用户真正租一辆联网汽车,让出行更佳方便。至于汽车本身,我们想把它打造成一个交通工具型的车辆,而不是一辆私家车,所以基于这个考虑,我们前期也经过了很多的讨论和筛选,并找到了很多合作伙伴。我的第一个车企合作伙伴是一家意大利的开源汽车制造商——OSVehicle。他们提出了开源造车理念,按照积木式的方法造车,可以做到真正按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量身定做。这个思想跟我们非常吻合,因为它是开源的,我们可以在上面做很多事情,所以我目前的分时租赁项目主要是和OSVehicle合作,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合作让国内的更多车企看到这部分业务的潜力,之后跟更多企业合作。

新浪汽车:未来会跟国内的厂商谈合作吗?

王强:是的,未来共享汽车大批量投入市场还需要和已经在国内市场投放汽车的企业合作。目前,我们的产品除了用户端(前端)能感受到的便捷的租车流程,我们在后端基于云计算平台以及先进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已经实现了动态的车辆调配,能够让车辆在整个城市中的运行像一个自己会思考的交通网络,保证车辆使用率的最大化。

共享车的使用效率是一个大问题,因为一辆车不能一天就一个人开,这样是对车辆使用的浪费。我们希望一辆车一天可以七个人使用,这不仅仅是APP能实现的,需要后台动态的缜密调配,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我们现在在和麻省理工大学合作研发一个可以让后台更加优化的算法,包括车辆合理的调配调度,所以这个项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并不是、简简单单把线上租车业务复制到线上来做的APP。

传统租车是需要门店的,但是我们讲的分时租赁,车辆始终在移动过程当中。我们希望能实现共享车更大的使用价值,把一辆车当成七辆车使用,共享车使用得越多,这个城市就越绿色、环保。

我们做过估算,一个五百万人口的城市,基本上部署三十万辆共享车,这个城市在理论上就不需要购买私家车来解决出行需求了。所以这个项目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也是把车联网技术从汽车本身运用到人们实际生活当中的一个实例。因此,这条路我们会一直走下去,直到成功为止。

新浪汽车:汽车共享需要后台的高效率,另外它需要一定数量的汽车。

王强:是的,需要规模效应,所以我们现在也在呼吁,能够跟广大的中小型的租赁企业合作,把这些企业中的闲置车辆集中起来,通过我们的虚拟平台,把它推送给想租车的人。这样,租赁公司的所有闲置车辆就能充分被利用。

对于用户来讲,他看到的就是他可以用到的最大的汽车资源;而对于租赁公司来讲,他可以得到有租车需求的最大用户群。相比每一家小的租赁公司单独做这件事,我们的平台能最大化的发挥汽车的价值。这件事并不是技术问题,是一些思维、观念的问题,当然我们也在乐此不疲的跟这样一些企业洽谈,争取能把他们吸引到我们的体系里面,真正的发挥分时租赁最大化的效益。

我们认为任何一方或者单一企业小规模做这件事都没有太大的价值,只是一个噱头,达不到我们所说的最美好的效果。我们希望更多的参与者能跟我们一道,打造真正的绿色出行,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浪汽车:我们刚讲到的是解决如何找到车的问题,下一步就是如何找到用户。

王强:没错。用户来源于几个方面,第一是挖掘用户,有一部分用户其实是被忽略的,我们的八个创始人中就有一位兄弟是典型的这种用户,他在北京是自驾出行需求高度迫切的人,很遗憾,他摇了五年都没有摇到号。当然,他也不喜欢打车,而是喜欢自驾,对于这类人群的需求,市场目前就没有很好的满足。因为传统租车更多是周末包车出去玩,但这类人群除了周末出行需求外,还有平时上、下班的用车需求。对于这类用户,我们会主动通过市场手段把他们找出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第二,是通过导流吸引用户。我们的产品和目前市场上的打车、专车产品是有交集的,并不是所有的打车用户都不开车或者没有驾照,其实有时他们是没有办法才打车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从打车、专车软件的用户中抢一部分,我不是抢这部分市场,我是希望作为它们的一个很好的补充,让用户有更多的选择。

当然我们也分析过,传统租车的用户也和我们有交集,但不是太大,我们的受众可能是跟拼车、打车产品的受众有很大交集。

新浪汽车:时间过得很快,我们还有两分钟的时间就要结束此次采访了,您还想和新浪汽车的网友们交流些什么呢?

王强:我希望跟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想法,我认为无论车联网还是分时租赁都是非常有潜力的市场,非常有前瞻性的领域,这个市场非常大,单靠一、两家企业是做不好的,需要大家协同合作的产生效果。只有大家一起贡献自己的力量,把这个生态环境搭建好,才能把我们所有的想法和目标付诸实践。

新浪汽车:好的,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先到这里,谢谢飞驰镁物,谢谢王强先生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精彩的内容。

网友点评

    二手车

      查看更多二手车
      还有3个信息需要填写哦~
      底价将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您的手机
      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获取底价
      微博
      微信
      朋友圈
      关闭
      文章
      相关推荐
      取消
      取消

      海报生成中

      请稍后

      ...

      长按上图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