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新浪汽车讯 汽车行业被纳入《中国制造2025》,这是过去一段时期行业最为热议的话题之一。在中国汽车业整体实力尚与发达国家有着较大差距的情形下,如何通过国家意志推动产业战略升级转型,是国家领导人与各大汽车企业关心的话题。
社科院研究员赵英认为,《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有神似之处,高投入高产出的模式非常适合汽车产业,这也是汽车产业不可缺席《中国制造2025》的理由之一。但与此同时,中国汽车业在升级转型道路上,也面临着配套设施不完备、零部件企业发展滞后、标准接口不统一等多重问题,盲目照搬德国工业4.0的概念,并不一定就能立竿见影解决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困境。
以下为在2015全球汽车论坛上,新浪汽车与赵英研究员的对话实录:
新浪汽车:各位新浪汽车的网友大家好!这里是新浪汽车2015全球汽车论坛的报道现场,今天我们请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赵英先生!赵老师好!
赵英:你好!新浪的网友大家好!
新浪汽车:赵老师这次也是为全球汽车论坛做了精心准备,《中国制造2025》也是最近非常热的一个话题,您认为这个宏观的概念应该怎样解读呢?
赵英:我认为宏观概念是这样,首先国内的背景就是中国“十三五”计划中,肯定是要把工业由大变强作为核心目标。从国际角度看,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国都推出了一系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到现在这些产业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就说国际领域制造业的竞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种背景下,所以中国也推出了自己制造业强国的计划,中国制造2025全面刻划了下一步中国产业升级的方向和重点,而且是非常及时的。
新浪汽车:其实《中国制造2025》这个方案草拟之后,我们当时也听到一些议论,就说汽车到底应不应该纳入,有一些争论,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赵英:我认为汽车毫无疑问是应该列入,至于当初有争论,我觉得这也很正常,因为在国际上,汽车工业迄今为止已经百余年的历史了,在国际上,而且从技术难度划分上,技术密集的划分上把汽车工业从中等技术含量的产业,甚至有人说这是一个老的传统产业,但是恰恰相反,汽车工业又是一个老而弥新的产业,包括汽车产品,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出现,不断地改变了自身。比如汽车下一步的智能驾驶,这个实际上跟无人机的技术都是一样的,甚至比它难度还大,比如汽车互联网,另外还比如现在德国的工业4.0,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把物联网、互联网的技术应用在汽车工业上,所以汽车工业有一个最特殊的地方就是什么?它是大批量、高质量、高水平地生产汽车产品,它是一切新的工艺、新技术的载体,从有汽车工业以来,世界上所有新的生产方式、新的技术都是首先应用在汽车上,因为它能用得起,能够检验汽车产品。就比如我今天说的火箭制造,技术水平很高,但是它用不用工业4.0?我觉得局部可以用,但是很多东西用不着,因为它单价高。所以我觉得汽车工业进入工业2025是很有必要,如果没有汽车工业,这些新产业都没有一个载体。
新浪汽车:很多人认为它是德国工业4.0的中国版本,但是德国的工业是有非常雄厚的基础,中国的话,就汽车来讲,我们可能整个体系的力量跟他们有一些差距,比方说嘉宾也提到了装备制造业这方面,很多整车厂不用我们自己的装备,我们的体系还不是那么健全、完备,这个是不是也会对未来产生一些影响?
赵英:肯定是有影响,因为中国的工业2025,我想跟工业4.0一个最大差别就是它不仅是包括了工业4.0中间很多内容,它还是一个按照各个战略性行业来做的,德国工业4.0是横向切了一刀,所有产业中间我就推崇这种生产方式,我把传感器、大数据、物联网都应用到所有工业里,来转变所有工业生产方式。这个前提是什么呢?德国作为一个老牌的工业国家,制造业强国,它的工业水平各个行业之间差别并不是那么大,而且它在工业3.0的时候,也就是电子化、信息化的时候,基本上就进入这个层次,中国呢?参差不齐,有很多产业,甚至工业2025里面列的很多产品,我们还是一个研发过程,所以我认为这个是《中国制造2025》跟工业4.0的最大区别。
另外,我也觉得对国外的很多东西也不能照搬,我们有我们的国情。就中国,我想就是主要行业将来进化到一定程度了,我们传统行业也还有,我们这么大的国家,它的工业梯度就很大。另外一个,根据中国国情,我们可能在工业4.0引进基础上可能还有创造,一定是国外的技术加上中国国情的创造,结合起来在中国才是高效的。
新浪汽车:那您觉得中国汽车工业跟发达国家的工业相比,我们最大的差距在什么地方?
赵英:我觉得还是研发能力吧,加上我们的品牌优化。研发是我们的技术问题,品牌是市场问题,这两者加到一块儿,使我们自主品牌的问题解决起来比较复杂一点,需要时间。因为现在根据我的调查,我们有些整车技术并不比国外差,但是为什么销售什么有问题,它是没有经过一个市场的认知过程来累计起足够的市场美誉度,对吧?你像中国多少年了,就认这个宝马和奔驰,咱们的红旗等等其他自主品牌没有积累起这样一个过程,但是反过来又是先有鸡后有蛋,你老是没有品牌又影响了自主研发,所以自主研发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但是我也觉得是有希望的,特别是最近有些品牌在某些领域都是有所突破的。
新浪汽车:那您觉得就研发这一块来说,是我们主机厂还是零部件,哪方面未来比较容易实现突破?
赵英:还是我说的,中国具有相对优势一些,这个相对优势包括市场的相对优势,我们自己力量的相对优势,还有把各种资源结合起来形成的相对优势。我一再说,中国最近自主品牌在SUV和MPV市场上表现不错,大家不要把它当做一个偶然的机遇来看待,而是一个战略选择的结果,就是说中国汽车企业在中国主场竞争,我能够比跨国公司更早地发现市场的战略机遇,更早地作出决策,跨国公司永远是根据自己的全球战略,我拿出几款车来到中国,不可能像我们中国的汽车企业,在全面的研究中国市场,研究突破,是吧。所以我想应该总结中国汽车企业这几年在SUV、MPV上的经验,一定还有这样的机会,因为这不是偶然的,这等于是中国汽车企业不自觉地抓住了中国汽车轿车升级、消费升级的这么一个战略机遇,因为一般轿车消费完了,第二轮发达国家来看,一定是SUV、MPV,甚至有小的面包车,它要求比较大,拉人比较多,甚至出去远足,带上帐篷、滑雪板、冲浪板,我们这个企业正好适合了这个机遇;再比如小米和华为的崛起,也是抓住了相对优势,它抓住什么东西?中国人喜欢自拍,我这有很强的自拍功能,另外它还抓住了我怎么组合中国市场的优势,你看小米几乎是白手起家,但是它把中国市场上的资源组合得非常好,所以中国汽车工业要有创造力。
新浪汽车:就华为跟小米这种公司来讲,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比较现实的可以学习到的、借鉴到的一些地方可能在哪儿?
赵英:我觉得还是你怎么组合各种的资源优势,寻找突破口。
新浪汽车:咱们这次论坛很多嘉宾提到2015年可能是中国汽车业的一个转折点,回顾过去,中国汽车也是经历了一个非常快速的成长时期,就您个人分析来说,中国汽车业过去在世界汽车业中扮演一个什么角色?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以后又会转变成什么样的角色?
赵英:过去是世界汽车的主要制造基地,这是毫无意义的,是世界汽车最大的消费市场,但是,不是世界汽车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方式的提供者,这也是中国汽车至今没有进入第一梯队的一个标志和原因吧,今后我想在一定条件下能不能在新能源汽车这个领域,中国汽车企业能够有所突破,在传统轿车领域,中国汽车在某些领域能够有所突破,首先成为某些车型具有优势的制造商,具有自主品牌的制造商;第二步,慢慢地成为有某些独特技术优势的厂商,这个还得有十年的时间吧。
新浪汽车:就新能源汽车来讲,有的嘉宾非常乐观,但实际上它到现在整个市场规模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小的,未来能不能真的实现高速成长,可能还是一个疑问。
赵英:这个我倒还真赞成徐总的观点,为什么呢?我的依据就是一个,只要政府把深入到社区和小区的充电桩搞好,新能源汽车会呈几何型的增长,还有基础设施的问题,因为从这两年的趋势看,这个是毫无疑问的,有可能还会超过,这都很难说。从政府的政策商来说,我觉得大政策都已经到位了,可能就是一些具体的消费环境的创造,还有政府政策的具体落实。比如充电桩究竟怎么弄?充电桩进小区以后有很多细节又怎么排除和解决呢?比如现在净是物业跟消费者在扯皮,但是这个扯皮你用法律法规来解决,又到不了那个层次,你说其他的什么政策,目前又没有什么好政策,所以经常出现现在消费者买回去,自己在4、5楼伸出一根电线来充电的现象,所以这个要做细了,如果是解决好了,我倒赞成徐总的预测,因为一个新的技术变化和到被别人接受,可能到一定的临界点以后可能还是星火燎原。像新能源汽车从续航里程上,从可靠性上现在都有很大改观,因为你始终不方便。
新浪汽车:但就基础设施这块来讲,很多的民营资本想介入,但是他会遇到一个问题,比如他没有办法盈利,找不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如果一种商业行为没有盈利的话可能就是不能长期持续的?
赵英:这个我认为是这样,这就是说这个电价怎么解决,还有就是今后能不能用互联网思维,就是把这种充电跟其他利益绑在一块儿,实际上让从事经营的人盈利。比如说日本的日产电动车,它进入市场靠什么呢?跟一个很大的餐饮连锁企业签定协议了,这个餐饮连锁企业有很多的网点,所有的网点都设有充电设施,它可能在这点上不盈利,就保本,但是它达到了一个,把顾客吸引来就餐的目的,所以我觉得这个商业模式也是一个方面,互联网就是这样的,谁沾到互联网上,互联网不盈利,但是互联网可以从你在互联网上的活动收获其他好处,这个也是探索。另外一方面,北京市提高电价也是一种探索,但是这个探索今后就有一个什么问题?就说你在家里头地库的车位弄个充电桩是不是也是这个电价?这要有一个统一电价政策问题。
新浪汽车:其实充电桩这个事情,几年前有些企业可能进入了,他也建了很多桩,到最后发现没有办法盈利,最后就退出了,同样的道理放在《中国制造2025》上,可能也是会发生同样的情况,比如有些企业真正做到高投入,花了很多钱,引进先进的设备、先进的生产线,大力气的投入,到最后发现?
赵英:你说的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适合工业4.0的生产方式,工业4.0的方式按我的研究,一定是能够承受高投入带来的成本,能够消化有高收益,而且是大批量生产的行业,否则的话就没有必要,比如说我们生产数控加工中心,基本上是三台,或者一年几十台,几百台,你有没有必要搞流水线?没有。所以我看到德国的工业4.0推进计划,基本上指的都是汽车工业,这一点国内外专家的认识是比较一致的,不能盲目地搞。
新浪汽车:但是就德国来讲,比如它有大众,这种年销上千万辆的企业,而且做到了模块化生产,这些都是中国的车企不具备的。
赵英:还有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就是它有一个常年跟随它的,采用同样技术标准的供应商体系,这样标准、接口,甚至行动意愿都是协调的,生产水平,中国行吗?中国每次跟供应商还要砍价呢,国情不一样,发展阶段不一样,但是工业4.0必须得重视,因为这个东西我觉得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不是砍的东西,是一个逐渐变成现实的东西。
新浪汽车:如果它真要落地?
赵英:它现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开始落地了,当然说是一个过程吧,比如今天长安讲开始在局部生产线上适应了,实际上它就是一个初级的,不那么全,但是这个东西一定要跟上,否则的话,我们跟发达国家在制造方面差距又拉大,以前我们是制造水平,我们劳动力成本有优势,这个工业4.0真是符合这些发达国家高的劳动力高成本设计出来的,它是最重要把生产第一线,所有的劳动力都给排除在外,就剩一帮人看着机器来回修,看着数据,这个是跟国内对付高工资工人是一致的。中国劳动力什么的相对低廉,有些地方可以吸收。比如说多年前中国传统企业,有一道工艺是所有人戴着防护罩在那儿喷漆,现在全部是机器人,这是一个组合问题,宣传问题变了。盲目地套上工业4.0,我看有些企业也承受不了,也没那必要。
新浪汽车:比较现实的路径,可能哪些环节可以开始先慢慢地推进这个过程?
赵英:生产线、装配线都可以,包括四大工艺都可以,焊接什么,它无非就比以前,现在咱们焊接已经都自动的机器人了,无非再加上传感器,把这个零部件什么的,识别、辨别、反馈更强了,可追踪了,就这样。以前是装配线自动化沉默的工作,现在是装配线自动发给它的状况,比如说今天讲的很快就可以诊断,问题在哪儿。
新浪汽车:工业4.0的铺开肯定是需要一些数据的积累,但是中国的工业4.0,有些企业的数据库都没有解决。
赵英:从头积累数据库倒没有问题,主要是虚拟系统的构架,这里头有软件、传感器、大数据、数据中心这一套东西,然后你还要再延伸到供应商,怎么搞?这中间就有一个保密的问题,软件问题,一个标准接口,一个软件。首先,统计标准、鉴别标准必须得一致,才能反馈,要不然不同语言;再有一个就是保密,集团内部的东西开放了,不能让对手知道,这个东西怎么保密,很麻烦的事,因为你都存在一个大数据和云端里,安全问题他们认为是最重要。
新浪汽车:这个概念是不是有一部分类似高级版本的丰田精益生产模式?
赵英:不一样,丰田的精益生产更大程度是管理的模式,这个主要是物联网改变了整个的运作方式,就说你人通过改变理念,改变生产线的组织就可以解决,你硬件上不一定有太大的改变,但是它通过改变组织、改变生产方式解决了一个生产中间的浪费什么的,我认为德国的工业4.0比精益更精益。
新浪汽车: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谢谢赵英赵老师!
赵英:谢谢各位,谢谢新浪!
tanff新浪网友
中国制造2025是否能够成功,汽车行业确实是最重要的工具,因为汽车零部件生产牵涉到95%以上的基础制造,如果中国有类似于日本商社的企业运用日本的资源成本理念对中国汽车局部实施丰田成本控制系统改造,那么中国至少95%基础制造我们可以和丰田模式相似,使我们生产的汽车质量上可以和丰田媲美,成本上因为中国资源价格低于日本而形成巨大的价格成本优势,使中国生产的汽车比丰田汽车更具备价格性能比。由于是现代物流管理商社建立了中国丰田模式,那么一旦我们如果在汽车上能够和丰田竞争,那么就意味着其他产品也可以使用这些基础制造来提高产品的价格和质量格竞争力,从而实现中国制造从粗放到精细的转变,大幅度提高中国制造产品的利润,从而至少可以实现中国制造占全球市场占有率和全球利润占有率相匹配。汽车行业对中国制造2025关键作用是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加速所有行业的中国制造的快速升级和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