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是重资产行业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原动力

2016122日,“聚力突变”暨第三届AutoLab汽车行业年会在上海跨国采购中心成功举办。本届大会由AutoLab汽车实验室主办,并以“聚力突变”为主题,重点聚焦新车制造、智能车联、共享出行、车后市四大垂直领域的深度交流。

汽车是重资产行业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原动力

以下为圆桌论坛“世界还缺造车企业吗?”发言实录:

赵焕:我就是主持人介绍的赵焕先生,我发现王超的发型还蛮像的。这个论坛跟我见到的其他行业的论坛风格不太一样,之前我见到的都是西装革履的,今天大家都很休闲、随意,风格确实完全不一样。有请我这个环节的几位嘉宾。

章正超:大家好,我是携车网的章正超。我之前做过4年的媒体,做过产品销售,又在携车网这样一个创业的公司做了5年。

赵里:大家好,我是赵里,是小鹏汽车的。大家可能知道我们在今年10月份的时候发布了一个β版的车,都是在我们这边通过一些从去年,应该是在2014年我们一直在筹备,包括我们现在也在筹备下一款车的一些具体的进展。

宋兆桓:大家好,我叫宋兆桓,来自吉利汽车,也是近期刚刚到吉利,到了自主品牌。我还记得差不多两年前杨总挖我的时候也问我一个简单的问题,就是说问我了解大众的FQB嘛,两年之后我们吉利这个品牌就出来了,这是吉利全新的品牌,其实在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就开始做这方面的准备了。

赵焕: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现在既有互联网造车的新势力,也有传统车企的。现在咱们请现场的两位代表不同势力的老板,每个人来讲一讲自己的优势以及对方的劣势,讲完了之后互相交换一下意见,你认可不认可对方所认为的你的这个劣势,最后请章正超章总来做一个评价。我们先从赵里开始。

赵里:这个问题的提出很明显就是让我们吵起来,就是我们说对方然后对方说我们。你们这个主题就是世界还缺造车企业吗?一定是非常非常需要的,刚才沈海寅也讲到百年的奇点。回到这个问题上,我们来看互联网汽车有什么优势和劣势,以及传统汽车的优势和劣势。刚才大家也提到特斯拉,特斯拉为什么能够这么快的冲到大家的视线中呢?其实宝马、沃尔玛等等,可能这个技术都达到了,为什么他们没有去推出而特斯拉可以现出来呢?其实就是一个新品牌的优势,因为它可以尝试一些有风险的,哪怕是有一些风险存在它也可以去承受。但是像这种比较有传统车企背景的这种,肯定是没有这种力量一下子去投入这种新的网联化和智能的相关产品,因为一旦遇到一些小问题就可能影响到整个品牌的销售。以前的这种可能一定是要百分之百才能生产,沃尔沃说我可以百分之百的担保我这个车的辅助驾驶一定不会有问题,如果有问题负责任,但是特斯拉肯定不敢这么讲,他们会讲我们还在初期阶段。所以大家一定要抓住新的技术的发展和产业链的发展,有这样一个土壤,包括政府的支持来去推出这些差异化的产品的属性特征,来去和传统的主机厂竞争。传统的主机厂也意识到需要往这方面走,但是他们可能还需要时间推进,毕竟他们现在还有目前市场上产品的需求,我们做的是未来3到5年甚至10年的布局,所以我们会更快速的去把我们想要做的事情推进下去,而且是很差异化的。而他们可能是在维持原有的产品发展基础上来推动他们的新品。

宋兆桓:我想简单的分享一下我个人关于这块的理解,第一个我觉得在找差异化的前提我们可以先找一下共性。就是说我们今天做这个车在围绕什么事,解决什么事。从我的理解来说,汽车是解决交通出行方式的这么一个解决方案。但实际上我们在造车的根本上来讲其实是一个从A点到B点的过渡,这一点是我们的共性。我们还有一个共性其实就是因为我们要真正的去关注用户的体验,就是我们今天做什么东西其实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能不能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是不是用户真正的有这样的一个需求,我们是不是能满足这样的需求。这个可能今天就是说我们谈所谓的新势力和传统的主机厂的模式来讲,我们要把这个分清楚。还有就是我们所谓的传统企业和我们新兴的这些企业,很高兴今天有这样一个大时代,把这样一个大互联,把汽车这个行业或者说汽车这种交通方式纳入到我们生活在的所谓的大数据里面,这个生态有出行的这个过程。我们面对着这个时代的诸多挑战,其实我们传统车企试图在寻找突破口,或者说试图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不断的优化自己、更新自己,让自己能在这个生态圈里能够继续的得到发展。

其实从整个行业的规律来讲,我理解的包括吉利做的,就是说如果分三步走的话,第一步我们经历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看山吃山看水吃水的过程,就是说我们要造一个好产品,要符合当下的用户习惯、符合当下的模式。下一步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模式,我们是给更好的用户体验还是应该把我们所谓车的技术不断的改善。最后我们还会回归到产品,因为我们最后发现我们一定要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样的时候我们最终要实现的这个产品一定还是真正从产品去满足我们的用户。可能我觉得在这个大逻辑下其实不分传统的主机厂的模式还是我们新兴的所有的这种汽车的行业的一些新兴力量,大家都要走这样一个过程。今天也谈到了智能化、网联化,这一定是我们要走的过程。

赵焕:宋兆桓刚才讲到山和水的例子也充满了禅意,现在互联网早车吉利是处在哪个阶段呢?

宋兆桓:吉利可能经历的过程最早就是我们造车的过程,从产品的角度出发,之后我们走到了一个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过程,就是我们在吸收这个技术,我们在包容和接纳在全世界各种汽车的资源。最后我们觉得包括整个的生态体系,这里面可能也有生产、采购、销售等等一系列的体系,最后我们仍然会回到产品。因为你作为一个汽车行业到最后仍然是要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说话。其实我理解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因为我们在一套的循环之后会走下一个大的逻辑。但是我相信吉利在目前的状态里,包括这一次的新产品对全球的发布来讲,能够看到它对未来的技术或者是经营模式的思考。

赵焕:我发现让传统车企评价一下互联网造车挺不容易的,现在宋兆桓你就简单的评价一下小鹏或者是奇点吧。

宋兆桓:我很高兴能遇到这样一个大时代,看到这种百家争鸣的过程,但是我相信在整个最后的这个百家争鸣之后一定会有一些最后所留下的可能是真正能够经得起这个时代推敲的几家非常有分量的,或者说他们新的模式真的能够接近现在的用户习惯,真正能够满足于当下的产品逻辑的一些产品。从这个过程中我不好去做什么多过的判断,比如说从互联网造车这个角度。但是我这个观点仍然是很高兴汽车行业在这一次大的数据或者说大时代的过程中被纳入了整个这一套生态里,最终我们会实现整体的出行方式。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能够抓住这个时间的窗口,能够尽快的发展自己,我相信这个百家争鸣之后一定是有一个非常繁荣的景象。

赵焕:现在请章总来对新生的互联网造车企业和传统车企各自的优劣势做一个评价。

章正超:刚刚我们看到了代表主机厂的回答,滴水不漏,一点毛病都没有。但是我就想说咱能更犀利一点吗?所以在这一点上我先表达一下我的观点,还缺少造车企业吗?我认为缺少。有很多原因,刚才我们看到三个关于新的这种智能的车的PPT,我觉得没问题,讲产品、讲诉求然后展望未来。我给一个评论,就是不能同意更多。但是这个是在场的人都不能同意更多,我相信我们的主机厂也不能同意更多。我原来在整车厂做产品,在我原来提10个产品需求里面会被驳回7个,为什么?因为要考虑的方面、维度太多,考虑成本,考虑用户接受程度、考虑市场竞争还要考虑可靠性等等。这是整车厂现在所存在的一个客观的情况,这是第一点。现在有多少的车主对车上的原厂导航是不满意的?大家会选择什么?就是说用手机来做。但是现在出现了一个新的通道,比如说今年的双十一采用阿里的云OS的智能当行产品,包括车上替换的车机,卖了50万台。所以用户会选择我换掉你,我不要你。所以这种封闭在我看来所有的封闭结果都是一样的,这些整车厂,这些品牌在修复一个坝来维护自己的体系,但是这个坝修的越高,最后溃败的面积就越大。我们需要一些新的不那么滴水不漏的,不那么太极的这些血液来冲到这个市场里来。但是,刚刚看到三个演讲之后我又想提一个问题,这是给互联网造车企业的。我们一直认为这个汽车是需要可靠性、需要性能、需要安全性的这样一个机械部件,和我们刚刚所有畅想的这些智能、新能源等等的一个叠加。这个里面要看车主的诉求是什么,就是说这些新的东西、智能的东西是否足够的在用户心目中的地位大到大于这些性能、可靠性、操控所有这些我们认为所有的传统企业已经积累了一百年的东西。这里面举个例子,比如说智能手机对一个传统的功能机,我们到现在为止还认为我们用的iPhone的防摔的性能不如诺基亚,诺基亚能砸核桃。但是用户认为这些功能比砸核桃还要好,所以我就放弃了这个功能,但是在汽车上是这样吗?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迭代的速度,我们举了很的例子,包括数码相机取代胶卷相继、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手机等等。汽车的话你再怎么换代我也不可能一年换一台,所以它的迭代速度比我们过去所经历的手机等等周期更长,周期更长会有一个什么问题?比如说我们现在知道恐龙的灭亡是一个突然的自然变化,如果这个突然的自然变化延长到5千万年或者1亿年,恐龙是否一定会灭亡?它也会进化。所以这样一个变革时间的周期,我认为它是对于传统的车厂的一个优势,因为周期更长,它足够的大,它是恐龙,可以慢慢的迭代。这个时候互联网做的品牌,你能够以同样的速度去赶超他们传统的这些性能上的优势吗?

上述表达两个观点,第一是我们需要,第二是机会是不是这些企业的?

赵里:其实你首先刚刚讲的前面一段基本上全是说传统主机厂,无论是说传统主机厂封闭还是说有很多东西一下子全否决完了,其实你分析的很到位,这些是我们这些新势力的优势。第二方面是讲迭代,第一个问题就是讲到智能这个新的东西在用户中的比重。这个东西很多人都会问,但是大家可能模糊了一个概念,我们其实做的更多的是锦上添花,微创新。所需要的汽车属性本身的交通、安全等等我们一定还是要做好,我们肯定是在把这些东西做好的基础之上再去做微创新,而不是说把所有的东西都颠覆掉然后玩我们这些所谓的很花的东西。就是说你强调的这些,我们肯定也是去做的。第二点就是迭代,你提到一个观念就是说手机用一年大家就换了,汽车要用5年、6年,可能更长,有的需要10年以上。其实你另外一个角度想一想,为什么不只用一年呢?我们是不是可以做个共享,可以做租赁?当用户用了一年之后他想换我们就可以帮他换,这个可能要从服务上面来做,可能我们会从买卖以外的这些服务、运营和产业里面做更多的商业价值。所以其实当你发现这些模式变的时候,可能以前想到我们这个车要保证5年内不迭代,我们就可以打破掉了。每个人可能以后都不需要车了,因为未来这个电动车开始普及之后它的技术、瓶颈包括它的平台可能会慢慢趋同于这种平台化,不像燃油车门槛这么高,可能类似手机慢慢变成一个框架性的东西,大家会发现你做的和我做的差不多了,不会有那么多差异性的东西了,所以说可以拿过来变成不同的服务方式。

赵焕:既然提到了互联网车企和传统车企互相之间怎么看待的,新浪汽车之前曾经联合Autolab还有德勤、普华永道以及供应商和投资人、汽车消费者、传统车企做了系列的调查,让他们来看看互联网造车到底是怎么看的。我在这里简单分享一两个数据给大家,这是我们针对30多个副总级别以上的传统互联网车企高管的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关于主机厂对于新兴造车企业的整体印象,其中有32%占最大比例的主机厂对于新兴造车企业非常期待,认为他们是汽车的发展方向。依然有16%的比例认为新兴造车势力存在着PPT造车圈钱的印象,并非真的想造车。另外的一个数据就是说新兴造车势力对于自身企业的影响,传统整车企业是这么认为的,50%的主机厂认为现阶段还没有什么影响,39%的主机厂认为会产生合作,认为已经产生竞争的仅占6%。是否愿意为新兴造车势力来代工的话,愿意考虑和非常愿意尝试的加起来占到72%。还有一个愿意为新兴造车企业势力共享销售网络,其中有将近50%的企业愿意进行尝试。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的话题,就是关于人才的方面。因为在这个调查的最后我们有一个选项,就是针对这些传统车企的高管,如果互联网造车企业高新挖你的话,你愿不愿意过去?我们的选项一共有四个,一个是非常看好,愿意过去。第二个是说不太看好,不愿意过去。第三个是我再想想,第四个是我不关心。但是有62%的人甚至不愿意想,直接就选择了这个选项。大家还是有一个咆哮的心,有时候也是该打太极的打太极。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给到你的话,宋兆桓,我知道你喜欢打太极。你选哪个?

宋兆桓:我先给出答案,我会再考虑。是这样,这里面我不知道今天我代表吉利来是被定性为一个传统企业的。我自身理解的是我原来没有进到吉利之前可能也觉得吉利是一个传统企业,但是当我进到了这个新的组织,感受到这个新的公司的文化的时候,我发现它也是跟互联网企业共通的,它有很多的互联网思维,也有很多的互联网造车的基本理念,因为它也在解决这个大时代所赋予的很多当下的问题。其实我觉得这更是一个求同存异的事情,这里面没有谁是真正的代表传统,也不代表说互联网企业、互联网造车是多少新鲜。我觉得这里面要辩证的去看问题,因为最终要落在产品本身,我们都是做产品的,只不过是说我们基于互联网多一些,还是基于传统模式多一些。我希望这个大时代无论是给新兴的还是我们所谓的这种传统也好,能够有所同有所不同。有所同是因为我们最终要回归到一个产品去解决所有用户的出行方式,最终我们有所不同的是我们基于的可能是我们的技术的不同,或者是我们关于数据的应用不同。但是我自以为,或者说我个人的理解,我觉得这个东西一定是一个殊途同归的过程,最终我们为了满足用户的出行方式最终的解决方案是一致的,所以这里并不是一个所谓的对立性的,而是应该在相互的探讨中,相互的借鉴中用一个互相成就四个来总结我们的理解会比较好。

赵焕:赵里之前在整车企业做过吗?

赵里:做过。

赵焕:你在新企业跟你之前的企业的薪水多几倍呢?

赵里:可能比之前还少。我们当时其实做这件事情,一开始是不需要领公司的状态,其实我们在公司是领最低薪水的。但是我们在主机厂挖人基本上都是好几倍的,这个要看什么职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说他的认同有多少,比如说他很赞同公司的方向,还有就是说他可能就是一个职业经理人,更多的是从发挥价值的角度想。第二块可能也是边走边看,可能是先进来以一种职业经理人的身份,这种可能就会高。甚至很多外企的这种,可能他各种补贴都需要做。

赵焕:你现在拿到的投资当中有多少钱是用来做研发的,多少钱是用来挖人的?

赵里:我们大部分的钱都是用来挖人的,其实产品最根本的就是人才,我们是非常开放的。如果有更好的人进来的话我们都会欢迎,跟我们一起把这个事情做大。其实开放就是封闭,就是说你开放的越开,你最后封闭的越大,就像微信一样。

赵焕:有个小小的八卦,我曾经问过乐视的从上汽挖过去的某高管,有传闻说以前他在上汽的时候可能年薪就在40万,到乐视之后年薪60万。然后我就问他,他说你们媒体别瞎传,我之前挣的没有那么少,现在挣的也没有那么多。

赵里:我想说的就是说汽车确实是资本很重的,但是确实不需要花那么多的钱,可能相对来说是比较多的。因为我们这个阶段还是前期的发展阶段,我们每个阶段的时候花钱的重点一定是不一样的。做到后面的时候,可能到下一阶段的时候可能铺的越来越重,在线下、服务和各种售卖上。但是回到一开始的话,互联网现在融资遇到一些寒冬,其实看你怎么样看。无论是乐视还是蔚来,还是小鹏,大家可能每个人的切入点都是不一样的。他们可能就是像从最高端的,就给人一种一直找钱、花钱、烧钱的感觉。我们是从产品出发,我们今年10月份已经出了一个β版,是可以落地的,我们明年马上这个车可以发售了,已经进入了最后的测试了,我们是以产品为导向的。所以当你为产品为导向的时候,这个阶段还没有铺那么开的时候其实不需要花那么多的钱。其实归根到底还是以产品为导向,而且现在各种投资其实到处都是钱。以前创业可能都是到处找人,现在都是投资人找你。

赵焕:下面我们由嘉宾做一个简单的一句话的陈述吧,对于新的造车企业来说,就是对于不同阶段的企业各自从自身出发,决定企业将来生死成败的最关键的点是什么?

章正超:刚刚我听到赵总在说我是那边的,我其实首先是一个叛逆者,我离开整车厂,我肯定是一个叛逆的,我绝对不会站在传统那边。但是我作为一个创业者的良知,因为上述的资本寒冬、上述的不被理解、被怀疑我都遇到过,所以我们应该在一个企业、一个品牌最盛的时候给予对诚恳的忠告,在他最难的时候给出最好的祝愿和祝福。我觉得对乐视也是这样。

宋兆桓:我觉得因为汽车行业相对来讲还是一个重资产的行业背景,不断的技术创新一定是这个企业发展最原始的动力。所以我觉得可能对任何一个车企或者说对一个产品来讲,可能不断的创新、不断的更贴近用户的本质需求,让他们的生活更快捷、更方便、更有效、更安全,可能一定是这个行业一直在追求的东西。所以可能如果说这个汽车行业在未来的这种不断的发展中,无论是模式上的创新还是产品上的创新,一定是汽车行业不断追寻的东西。

赵里:我相信所有的创业者,包括可能创业成功的已经上市的公司每天都在想这个问题,每天都在想明天会怎么样,明天能不能继续活下去,明天会不会有新的机会,明天会不会有一个新的东西出来。因为你永远都想不到,我们觉得这个行业未来可能会死掉的原因,我觉得其实就是这个行业,就是一个势,这个浪潮如果下去了,你拿再多的钱,资源再多,你再有激情也是死掉了。一旦这个势起来,你只要跟着这个势走,你只要自己不放弃,我相信大家都可以活下去,只是说你活的好还是差。

赵焕:谢谢三位分享的嘉宾,我们已经占用了会议太多的时间。但是我相信这个占用时间是值得的,给大家分享了很多的观点。

网友点评

    二手车

      查看更多二手车
      还有3个信息需要填写哦~
      底价将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您的手机
      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获取底价
      微博
      微信
      朋友圈
      关闭
      文章
      相关推荐
      取消
      取消

      海报生成中

      请稍后

      ...

      长按上图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