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所带来的汽车产业变革即将来临

2016年12月7日,第九届TC汽车互联网大会在上海正式开幕。作为一年一度的汽车互联网盛会,今年的主题是“汽车+移动互联网:跨界思辨汽车产业终局”。通过7、8、9日三天,集中行业话题,探讨汽车借助互联网实现转型与价值提升,在这场全球性汽车产业大变革中,打造中国车联网创新驱动力!以下为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博士主旨演讲。

自动驾驶所带来的汽车产业变革即将来临

主持人:感谢野边继男先生的精彩分享。他的演讲内容非常多,信息量给我一个启发。说到自动驾驶我有一个小的观点想跟大家分享。

我觉得我们一直在向往未来完全自动驾驶以后我们车可以很绚,但是在我们看来还有一种趋势,就是车会回到原来的本质,只是把你从A点运到B点,其实车里什么都没有,这也是有可能的,因为你自动驾驶只要看手机就好,车开就可以了。

我觉得时间关系我们长话短说,最后一个圆桌的环节,有请我们的嘉宾,我们请来了四位重量级的嘉宾来自地平线机器技术创始人&CEO余凯博士,南京隼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TO张慧博士,哈曼国际公司副总裁战略管理与投资者关系何逸静,Intel/Government Policy Group野边继男先生。有请各位嘉宾!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车联网与自动驾驶,尤其是有专家,野边继男先生是专门研究互联网,我们有非常知名的初创企业地平线的余凯,以及张慧博士还有哈曼的何逸静。

不止是传统企业在转型,更多的是我们来了很多外力,提供我们跟人工智能、传感器、数据采集相关的企业加入到生态圈里面来。我们想问这样一个产业向自动驾驶的方向转型的过程当中,哈曼会不会感到压力和挑战?

何逸静:可能大家对哈曼国际并不是很了解,哈曼是一个70亿销售额的公司,65%的业务是和汽车有关,一共有四个部门,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智联汽车是最大的部门,还有车载、音响、时尚音响,还有职业灯光,职业音响,最新的部门是跟智联服务有关,我们用10亿美金收购了很多软件公司。

从自动驾驶来说,刚才野边继男也讲到了,有不同的level,我最近看了一个报告,他说到2030年大概只有65%的汽车会实现自动驾驶。有50%是只有level1,对我们的定义是不用教,level2是四分之一的车不用手,level3level4是不用眼睛。

对我们来说,从传统硬件的公司越来越转向软件公司,你说原来的车载娱乐信息系统只有5万的销售额,现在可能是要2500万左右的销售额。软件的需求量就非常非常大,而且有很多是一家公司完成不了的,越来越重要了。但是我们作为Tier1的优势,为什么三星要购买我们呢?因为整车厂产品开发的流程是35年,对电子公司、互联网公司不太习惯这样长的流程,所以他们很需要有人能帮助他们进门。

主持人:谢谢何总。其实何总讲到了我们传统的Tier1也在布局,包括我们大陆也在收购企业。我们在软件能力的不强也是为了看到我们未来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向软件发展。

其实我们聊到了机会,我觉得更多应该给新进入者,初创企业,尤其像余凯博士这样的。我们新技术企业在自动驾驶的行业最大的机会、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余凯:在自动驾驶这样的产业变革来临的时候,整个产业的结构是有像传统的,OEMTier1供应商所构成的,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环节。第二种是新来的野蛮人,这种野蛮人是谷歌和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他们有大把的钞票,有新的思维,也有数据,也有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

第三个是真正的立志于端到端的控制用户体验的,这个特别典型像特斯拉、Uber、滴滴已经在智能出行的领域实践,而不是在空中飘着。

我认为这三个player在未来出行里面第三类会比较占据一些优势,因为他们具备的是一种对新的技术的掌握,在新的技术变革里面所激发的思维的改变。我觉得最大的是一个思维的改变,这个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过来的,从端到端的用户体验出发,基于用户行为的大数据,不断在云端更新模型,跟线下的每辆车去更新,整个的闭环的系统。

它甚至有可能抛弃传统的供应商的环节,比如说特斯拉,之前摩拜单车是一个相对传统的供应商的角色,它们打造了非常好的技术壁垒,这种技术壁垒是不是不可摧毁的呢?不一定,比如说特斯拉。最近他们把摩拜给换掉,换成别的计算平台。它是技术未动,但是传感器跟计算平台先行,在明年会在所有的新车上面装车八个摄像头,12个超声的传感器,加上一个前置的毫米波雷达。

每个车一年跑10000英里的里程,可能积累的是上千亿的里程,这样的大数据去更新自动驾驶模型。为什么呢?背后有个大脑是在学习这么多驾驶员,在各种的路况下面,各种长路上面,怎么去控制,怎么去做规划?

这个大数据是了不得的。我我们现在的Tier1,现在的OEM很难去调整过来。基于技术的深刻的理解,对这种产业思维的转变,我觉得这个是很重要的一点。至于百度和谷歌有这种技术能力,但是他们首先要解决的是这种商业模式的定位问题。但他们现在还在非常地挣扎,比如谷歌最近很多做自动驾驶的人都纷纷离开,整个商业化路径也不清晰。

地平线我们希望做的是自动驾驶的计算平台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地平线定义自己是嵌入式人工智能的行业领导者,互联网公司典型是在云端,在功耗不受限制的情况下做数据和计算,但是我们更加注重的是在本地,实时的,在不需要连网下面做感知、计算、注册。但是这里面需要有硬件跟软件的垂直整合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地平线是立志于做这样的嵌入式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供者,我们的定位是算法加芯片。

从未来来讲,因特尔的专家也提到在整个金字塔上最上面是运营商,最重要的是控制端到端的用户体验,控制它们怎么用车,怎么去分享。我们就作为第二层,新技术的提供者。这一点我认为在未来是有广阔的空间的。

但是,从传统的OEMTier1来讲,我认为充分地转变思维,并且需要加快脚步。包括最近我跟一些行内国际的Tier1去交流,大家普遍有感觉创新的步伐在加快。甚至整个业界在2016年的年初到现在今天对整个的自动驾驶未来的演进的步伐都发生变化,包括我自己都发生变化。

我以前在百度负责自动驾驶,从今年年初到现在我的深刻感受是技术革新的步伐不是在变慢,而是在加快。我也在修正,认为10年的时间里面,差不多到42025年,在非高速上面的自动驾驶的速度会基本ready,但是到产品里面会需要时间。

这里面存在变数,像Uber和特斯拉超大规模的数据基于驾驶员的路况数据去开发的不断更新的自我学习的自动驾驶平台能够演进到什么地步?我觉得是存在变数的,有可能会更快。

主持人:谢谢余博士。余博士说的很好,提到了我们真正价值链的核心还是在接近用户的一方,尤其是提到我们能获得海量用户,很集中的优质的用户的数据,我们能够更好地调向他们人工智能的平台,让他们的产品和服务更加面向用户的需求,能够更好地解决自动驾驶中的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痛点。

我们这里说到了2025,刚才何女士也说到了未来的趋势,描绘的空间还是蛮大的,市场空间、自动驾驶肯定是要到来的,未来我们可能说到数字2025,说到2030年以后。

我们国家在10月份的时候新能源与节能汽车技术路线的图,提到了一个数字,2030年需要有10%的自动驾驶的车路上,在中国实现起来难度非常大,不仅仅取决于技术,还有因素。

对车厂来说,数据连网的车多,车加载的数据项多,听起来是很美好的事情,但你如果想到数据分布的情况,说10000万辆卖出去,卖向全国的和一个地方的车10000辆是不一样的数据质量,所以为什么说滴滴、Uber这样的企业会有机会,因为他们的数据更加集中,这个是有意义的。

想请来自于隼眼的张博士来说一说,因为我知道我们说到自动驾驶,大家都说摩拜的方式,如果说到激光雷达都会说做,毫米波雷达怎么想?是不是我们也什么都能做?您怎么看未来做毫米波雷达里面数据采集和实现自动驾驶的机会。

张慧:我这边主要想谈一下我们隼眼在毫米波雷达上的看法,因为隼眼作为一个初创型企业,所面临的机会和面临的台站,我们隼眼在毫米波雷达技术上的一些进展,作为初创型企业,在自动驾驶产业链到来的上面,我们感觉充满机会,也是充满了挑战,因为从机会上讲,自动驾驶还没有落地,在它落地之前我想任何一个新到的企业都是有机会来去进入的,而且自动驾驶又不传统与电子技术,主要的特点是因为它包含了众多的传感器,包含了众多的车联网、V2X,还没有标准的新的科技,这里面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像传统的Tier1也不会把所有的技术都掌握在手里,这给了初创型企业机会去进入。我们觉得只要初创型企业在自动驾驶产业链的某一个环节有过人的本领,并且能够跟车厂和Tier1有良好的合作,机会还是非常多的。

我们作为初创型企业面临的挑战也是非常大的。

第一,作为初创型企业往往之前不是在汽车领域去工作,因为它可能掌握了某一个关键技术,传感器技术或者是互联网、V2X的某一个技术,想借着自动驾驶的春风切入进去。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能不能跟传统的车厂和Tier1进行很好的合作,我们知道在汽车领域有相对比较固定的游戏规则,如果初创型企业不能够适应这一些规则,只是沉迷于某一项技术的话,往往到最后会陷入比较被动的境地。

第二,传统的Tier2也不是等待新的阶级做新的技术,他们也是快速地切入,而且花费非常大的代价去做新的自动驾驶的技术。初创型企业在想进入汽车领域的时候,其实面临的挑战非常大。

作为一个初创型企业想进入的话,我们跟车厂,Tier1都在不停地打交道,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不像消费电子类产品,比如说手机,后到者是有机会的,你的工作做的好有可能还后来居上,像华为这种企业。但是作为主动安全驾驶领域(自动驾驶领域),因为这个领域比较敏感,往往是B2B的工作的方式,所以我们面临的并不是直接消费者,而是车厂,但是车厂在做事的过程当中往往是非常严禁的,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节点,而且布局也会提前。如果我们隼眼不能够把握住这个节点,在这个节点前完成所有的测试和认证工作,可能这个节点一到我们相应的机会就会错过了,后面想再进入就比较困难。所以初创型企业进入自动驾驶产业链是有很多的机会也有很多的挑战。

我们隼眼主要是关注与毫米波雷达,我们的主要特点还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第一个是我们是依托与中南大学国家毫米波实验室,尤其长期受技术牵引、需求牵引不足和频段、技术的禁运,这方面发展是比较匮乏的,而且在民营领域是比较缓慢的,而且人才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科研院所和军工单位。

所以我们利用中南大学毫米波雷达实验室相关的人才,我们能够在毫米波前端得以快速的推进,在毫米波测试领域能够得到比较充足的配合,我本人也是中南大学毫米波雷电实验室的老师,我们进行深度的捆绑,希望在这上面有国产化的突破。

另外,毫米波雷达领域面临主要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毫米波前端的毫米波核心芯片主要还是高度依赖于国家的大场,比如说NXB、高通,这是相关的国际的大场。这个技术还是比较受制与人的,这个对国内的发展其实也是比较大的挑战,所以我们在这方面也是做了充分的布局,也是跟国际的大场充分地进行合作,做了很多的工作。

主持人:谢谢张博士,张博士提到了几点,我觉得他的切身体会非常深刻,一个是说不可以太沉迷于技术,还说到了B2B的工作方式很严禁,还有要把握时间节点。另外我们毫米波雷达的核心技术还是掌握在国外的手里,尤其是芯片的部分,我们都知道NSP、高通这些企业掌握了这些技术。总结性的回答我们让给野边继男来说,因为他今天讲了大量的分享,我们可能听的还不够过瘾。

其中很清楚讲到了企业转型由传统的制造业才是盈利方变成了创造业的金字塔,尤其第二页信息量很大的图展现出什么时间发展什么,对于车速是什么的模式,我想问问野边继男,我们在这个时代到来的过程中,什么样的玩家才是代表?我们有哈曼的Tier1,也有隼眼和地平线这样的产业,我们什么样的阶级会有更多的机会?未来的挑战会在哪里?

野边继男:挑战很多,行业的结构就得改。新加坡格雷大学一起紧密合作做出来的,有些在做出租车的试点,他们是把传统和新的结构,比如说雷诺30,最终是电脑来决定怎么开。还有很多的东西是在车之外,觉得是一个比较好的。我的意思是现在需要OEM供应商之外的技术。尤其是光学雷达或者是地图的技术都是非常好的例子,以后可能都是会有成功的机会的,大学以及新的初创企业都有机会,尤其是像谷歌这样的公司,还有微软和IBM

这些都是行业的利益相关方,所以在整车厂之外有很多的企业都有机会。我们做分析师共享的自动驾驶车的话,整车厂可能在提供服务过程当中的日常运营并不非常擅长,他们就是卖车,卖完之后考虑的是下一代的车,他们是不会跟进客户的情况,所以整车厂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很难通过大数据分析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我觉得这跟现在传统的整车厂的公司是完全不一样的。

主持人:其实开始讲了新加坡的例子,新加坡可以教会人怎么样开车,或者近似于自动驾驶的方式,用雷诺30的车来做的产品,另外野边继男提到了车厂之外的机会,没有提毫米波企业,提到了机器学习的方向。重要的一点提到了我们这种出行共享的方式会催生相应的服务业的机会。

时间关系,我想问问在座的各位有没有问题给专家,如果没有我继续提最后一个问题,我知道后面两位点评的嘉宾都已经急不可待了。

我知道我聚焦在国内,我们在向自动驾驶演进的过程当中,我们国内的企业机会和价值主要在铊玮例如,有没有可能我们在一定时期内实现我们国内企业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弯道超车?会比我们国内市场有好的发展?我们自由发言。

余凯:国内就是中国的企业采用新技术是不缺的,但是我觉得要使速度加快的话有一个问题,现在比较成熟的技术还比较少,中国的企业不是特别愿意去伴随一个研发的过程,让一个东西从不成熟到成熟他们更多地希望无论供应商或者是像我们这样的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有足够成熟的技术,如果这个技术足够成熟,成熟包含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技术真的足够好,第二层意思是说实施这个技术的复杂度足够低,其实我认为中国的落地会比国外还快。因为中国的消费者是比较愿意去尝试这些新的东西的。

问题是我们怎么样去跨出第一步,这个在中国看起来比在国外更难一点。为什么呢?主要的原因是大家不太愿意去陪你玩儿,玩儿这种不确定性,你的技术最好已经放在桌面上ready了,这样大家就会上的很快。

地平线初创企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我们从当前的需求,目前有一些企业是有上雷达项目的需求的,但是从自动驾驶的方面来讲,像地平线这样的企业可以一开始就上globe,他们愿意去拥抱这种不确定性,你们可以去培养别的,一旦成功的话可以在中国大规模地实施落地,这个是打法。机会还是有的,关键是怎么从01,在中国的挑战比在国外大。

主持人:余博士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呼吁我们甲方一起来努力,来拥抱这种不确定性,对于新技术出现的时候更多地投入风险,跟余博士这种企业更好地拥抱未来,相当于对自主产业的支持。我想问问隼眼的张博士,能不能简单说一下。

张慧:国内虽然刚才也说了挑战是非常多特别是挑战国外传统的Tier1但是也有有机会的,我们认为隼眼可以提供的相比较国外Tier1的厂商更好的地方在于我们能够提供更多,更全面的本地化的服务。第二,我们可以提供定制方案,我们可以根据车厂根据Tier1的需求,来去调整毫米波雷达的因素,探测位置、探测角度、想探测行人或者车辆,这种就是定制的产品是可以提供的。

另外我们可以开放数据,雷达可以向车厂和Tier1开放数据,为后面的策略处理来提供更多的可能。

至于刚才李总讲的弯道超车,我本身是做技术的,我认为在毫米波雷达的产品上,目前弯道超车还为时尚早,因为像国外优秀的Tier1,博士、康定已经有了非常多年的积累,不管是在技术上还是产品化上,还是市场上已经做了很多年,这个积累是不容忽视的,而且也是必须承认的,因为我们在前期的工作中肯定也是延着他们的思路去跟随,但是我们认为当我们到了一定的程度,后面弯道超车或者紧紧地追赶他,或者有些方面做的更好也是有可能的。我们认为后面有可能的机会的机会在于毫米波雷达的3D的成像,我之前的博士课题就是做毫米波成像的,雷达最终的发展肯定要做3D成像,目前是2D,实际上是水平方面的扫描,我们认为后面发展的趋势肯定是做3D,整个平面内的,三维3D方向的成像,这可能需要更大的阵列,或者是一些主动成像的技术,这个是我们在中南大学毫米波雷达实验室的重点推进做的研究。

另外,我们认为有可能存在的机会是由于互联网,由于V2X,由于一些高精度地图的引入,由于一些新的影像处理技术,这些全新的技术引入结合毫米波雷达,有可能在某些时间或者是某些场合有所突破,相比较国外的Tier1能够更多做一些主要是这样,谢谢。

余凯:其实管关于自动驾驶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这件事情上面,其实中国可能不太存在弯道超车的问题,我们现在跟主流的OEMTier1有很多的交往,他们在人工智能技术上的积累不存在弯道超车的问题,相反中国有一个很特殊的情况,中国有世界上面最大的几家互联网公司,这些公司培养了相当的人工智能的人才,比如说我们在机器学习的实践方面,在大数据的计算平台处理方面,所以我相对觉得我们还有非常独特的优势。像地平线现在差不多200来个人,其中有大量的从百度、谷歌、Facebook出来的人工智能的算法人才,国际上面的Tier1OEM都是非常非常确实,他们要招到人工智能人员非常难,所以它很难去吸引这方面的顶尖的人才,所以我觉得在这点上,像地平线代表的人工智能的公司反而有优势。

主持人:通过张博士和余博士的发言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蛮有信心的,一方面本身就具备实力,我们有大的互联网工资的能力,我提到了在机器学习方面的实践,这些优势。同时我们也有张博士提到的差异的这种竞争方式,不一定非要直接竞争,可以在未来的很多领域做融合,比如说高精度地图用我们的V2X,包括互联网的能力,而且我们可以在未来的领域布局,不一定完全跟现在的这些做的事情一样,通过两位的回答还是很有信心的。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就没有时间给何女士和野边继男先生来了,感谢你们的参与。谢谢!

接下来的时间就留给两位非常英俊的汽车80后的才子,有一位脸稍微大一些的人就是我的偶像,有请两位!

方瑞中:首先按照惯例我们介绍一下自己,方瑞中,福特汽车有限公司亚太地区总部连接服务商务开发经理方瑞中先生。

刘晓贝:我们常年的历史任务就是做个点评,陪着最后没走的人,你们没走我肯定就给你们抽奖,走了的让他们走吧。

方瑞中:现在走了回头不算。

首先很感谢亲爱的组委会,每年请我们俩给大家闲聊一下,我们在这个行业里面混的时间比较长,今天来的时候非常感慨地看到快10年了,掐指一算,人生十年没几个,按照生活中来讲,中国汽车互联网这个孩子应该能蹦能跑,能说能跳了,但刚才在候场的时候觉得孩子的路还很长。

刘晓贝:不是很乐观,咱们俩见证着整个T圈的发展期,咱俩几年前在台上互吹牛逼手机互联是方向,今天不能怪咱们俩,是这届供应商和群众不行。

方瑞中:晓贝讲了一个我挺想跟大家聊的事情,因为昨天我没来,听说昨天有大场面我没赶上,我也听到一些东西,每年有很多热词,我感觉在这几年当中T圈最大的热点是一个叫转型,虽然大家都走的差不多了,但是还有很多坚守在这儿的朋友们,在这些朋友当中很多的公司都经历了转型,做软件的。

刘晓贝:做硬件的开始做车联网了,做车联网的开始做硬件了。

方瑞中:造车的开始玩互联网了。

我想就转型这个事儿咱们说道说道,因为我们一直在思考这个行业到底怎么样是个很好的发展方向,而转型也许是这几年看到最值得欣喜的部分,大家都知道原来的路走不通了,可能需要换个活法。

刘晓贝:说到转型,这两天我们通过T圈跟圈里的朋友大家经常有一些小聚,我们就聊起来。很多车圈的朋友聊互联网想进入汽车行业,大家在概念上还是在区分互联网人和汽车人大家不需要刻意地转型,其实现在行业发展已经没有太清晰的界限了,我们是互联网的日常使用者,我们从事的行业只是汽车相关的行业。

方瑞中:大家从我们的穿着上可以看出来,我们已经很不传统的汽车人了。

我觉得很多汽车人或者是在座的各位已经或多或少非常地互联网了,已经很有互联网的思维,说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今天在这里面有一个互联网的创业公司的话,在座的各位或多或少都能作为一个产品经理去设计一款很有用的产品。我刚才跟大家开玩笑我们都是CEO,我们都是首席体验官。

刘晓贝:咱们抽奖吧。当时周平找我们来开始让我们抽奖,抽奖多丢人,怎么不让颁奖,后来一想抽奖还是有用的,我们全程参与,颁奖什么都参与不了。今年奖不错。

方瑞中:十年了,请大家常回来看看中国汽车互联网的进展,同时也代表组委会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所以组委会在大会推出了超过80万人民币的重磅奖励,今天的总奖值是21万。首先第一份奖品是2017年度T行神州系列活动的门票一张,价值5000元,我们会抽取6份,麻烦工作人员把盒子拿过来吧。咱们会抽出6份,组委会也给了一个规则,必须叫到名字在现场的才能拿奖,否则我们重来,大家听到名字就不要客气了,不要谦虚了。

杨永喆、张宏。

刘晓贝:王桂坚、北汽电子电气部车联网可诸景尧、戴姆勒系统整合车载智能互联信息系统应急测试杜春燕、吉利电子电器部信息娱乐系统科科长路影。

方瑞中:刚才我们修正了原则,工作人员会联系获奖嘉宾,大家都别再惦记了。

接下去就是晓贝说的很有意思的奖,就是2017年度T行神州系列活动酒店免费住宿一晚,每份价值人民币1000元,抽取2份。

张澎湃。

刘晓贝:中国电信向家勇。

方瑞中:2017年度T行神州系列活动主题演讲一次,每份价值70000元今天抽取2份。

蔚来汽车陈辰。

刘晓贝:博世中国区市场和业务规划亚太区集团与市场销售郭琦那。

方瑞中:接下去会有4份价值9800元的TC互联网大会的门票,2017年度的,将抽取4位。还有两位2017TC大会酒店免费住宿3晚,价值3000元。你抽四个,我抽两个。

刘晓贝:戴姆勒的胡昊、北汽的李彪,U-blox华北区业务拓展经理胡杨、海马汽车的蔡刚强。

方瑞中:FCA的袁沁,裕隆集团的颜久焱。

这是我们优势以来抽奖抽的最有意思的一次。

刘晓贝:感谢一下多难得还有人坐在这儿。

方瑞中:谢谢大家,谢谢各位回去吃好喝好。

网友点评

    二手车

      查看更多二手车
      还有3个信息需要填写哦~
      底价将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您的手机
      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获取底价
      微博
      微信
      朋友圈
      关闭
      文章
      相关推荐
      取消
      取消

      海报生成中

      请稍后

      ...

      长按上图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