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1月19日,《2015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发布,北京毫无悬念稳居榜首,而其它进入Top10的城市依次为济南、哈尔滨、杭州、大连、广州、上海、深圳、青岛、重庆。报告显示,在监测的45个主要城市中,只有南通市是唯一一个拥堵小幅缓解的城市,其余大部分城市和地区拥堵都在进一步恶化。
堵城排行北京夺魁 全年仅1个城市拥堵缓解
报告显示,2015年度中国十大堵城依次为:北京、济南、哈尔滨、杭州、大连、广州、上海、深圳、青岛、重庆。北京去年虽然3次实行单双号限行政策(全国最多),但未能阻止其拥堵夺魁。数据显示,北京高峰拥堵延时指数2.06,平均车速22.61公里/小时,即北京驾车出行的上班族通勤要花费畅通下2倍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拥堵时间成本全国最高。
此外,本次年度报告首次揭示了中国堵城排行Top45榜单,发现2015年中国一、二线及省会城市是堵车的重灾区,但从拥堵分布来看,拥堵现象不再是大城市的问题,它已经出现在各种规模的城市和地区,不断加重的拥堵现象也在向中小城市蔓延。例如,济南、哈尔滨、杭州、大连4大二线城市拥堵纷纷超越一线城市,涌入年度拥堵榜单前5名。
而在高德地图交通大数据监测的45个城市中,报告对比近两年各城市高峰期拥堵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发现:2015年有44个不同规模的城市和地区,拥堵都在进一步恶化,只有南通拥堵小幅缓解。其中,加剧最严重的TOP5城市为广州、成都、长沙、郑州、杭州。同时发现,各城市每个月的拥堵均有加重现象,其中6月拥堵延时指数涨幅最大。
高德地图数据分析师王宇静分析认为,从影响2015年交通拥堵的宏观因素来看,2015年各城市通勤高峰期的拥堵程度都在恶化,可能与这几个方面相关:1)2015年我国汽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已经突破了1.63亿辆,成为全球第二。而汽车的快速增长,导致城市道路负荷过重,势必造成拥堵的日益严重。2)2015年的厄尔尼诺现象是近15年来最糟糕的一次,天气中降雨、降雪等因素都将会影响城市的道路拥堵。以广州为例,2015年与2014年相比,广州拥堵上涨接近20%,而根据历史降雨量记录,广州5月份的降雨量达到了804.5毫米,一个月的降水量与往年半年的降水量相当,拥堵的上涨与恶劣天气的影响有较大关系。3)根据高德交通大数据显示:运营车辆日均出行里程对道路的占用率是非运营车辆的5-10倍之多;这意味着每多一辆运营车辆将相当于增加10辆非运营车辆。2015年,互联网打车软件盛行,在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模式(公交转约车),互联网约车在某种程度上势必会增加存量车的周转率,形成增量出行需求,从而增加城市运营车辆的数量,也会不同程度的加重城市拥堵。
圣诞节当天全年最堵 南方人比北方人夜间出行频繁
报告显示,从45个城市季度拥堵程度的分布来看,2015年有84%的城市在第四季度拥堵最严重,成为名副其实的堵车季,且四季度晚高峰的17:00-19:00是全天最拥堵的时刻。相反,2015年有一半以上的城市一季度最畅通。王宇静认为,这一现象应该与进入冬季北方恶劣天气频繁、冬季白昼时间缩短人们出行更集中、年末商场打折促销、各类活动频繁等情况有关。另外,一季度包含春节,各大城市拥堵也都会急剧下降。
此外,传统大家认为最繁忙的开学季9月应该为最拥堵的月份,但通过高德地图交通大数据显示,2015年的9月并不是一年中最拥堵的月份。在监测的45城市中,12月份有43%的城市为年度最拥堵月,其次是11月有33%的城市。相反,2月有88%的城市是全年最畅通的月份。王宇静认为,12月为最堵月份应该与年末商场促销增多、节日密集、集体外出活动频繁等有关。而2月为最畅通月则与春节期间人口返乡,导致外来人口多的城市拥堵下降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大部分城市拥堵延时指数最高的十天中,重大节假日前夕、接近年底的周五都是出行高峰。而且比较明显的是,洋节(圣诞节、平安夜)比中国传统节日的出行高峰更加拥堵。其中,12月25日(圣诞节),全国45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是全年最堵,而这天济南、杭州当天拥堵排名全国最堵,拥堵延时指数超过2.5,尤其晚高峰拥堵程度达到爆表瘫痪状态。
而有意思的是,根据南北方城市日均出行里程占比的分布规律来看,高德地图交通大数据团队还发现一个现象:70%以上的北方城市驾车出行集中在上午时段,出行量远高于南方城市,其上午出行峰值在10:00-11:00,侧面也说明北方以上班族为主。而所有南方城市下午和夜间出行量普遍高于北方城市,其晚间的20:00-23:00差异最大,这也说明南方人出行不局限于上班,时间支配更自由,夜生活也更加丰富。
单双号限行效果逐年减弱 石家庄“闯限”比例最高
2015年三季度,大连、北京、厦门、天津和石家庄五个城市都实行过单双号限行政策,但同样的政策对不同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缓解的效果有较大差异。高德地图交通大数据团队研究发现,对道路过饱和度越高的城市,限行效果越明显,譬如北京、大连。而对于天津这样道路拥堵不严重的城市,限行产生的效果有限。同时,五座城市限行期间公众驾车出行量的下降比例在14%-22%之间,拥堵缓解幅度在7%-28%之间,两者呈非单一的线性关系。因此,城市拥堵的缓解除了依赖车流量之外,还与城市过饱和路段量、公众出行分布、拥堵程度等多种因素有关。
而在去年三季度单双号限行的五个城市中,天津、厦门、北京和石家庄在去年和今年都采取了单双号限行政策。对比这两年限行期间的交通情况发现:今年各城市限行的效果明显弱于去年。随着从汽车保有量的进一步增长,可以预见在未来一两年内,限行政策的效果将进一步下降。
此外,高德地图联合清华大学戴姆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分析发现,北京限行期间虽然交通拥堵情况有明显缓解,但也导致了今年9月的报复性拥堵。清华大学戴姆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李萌教授认为,今年9月北京拥堵尤为严重的原因是阅兵期间单双号限行以及对进入北京市各类客货车辆的限制,影响了生产生活活动,如中小学推迟开学、物流延缓等,再加上两节临近,使得交通需求在阅兵后的9月报复式增长。
另外,报告显示,除大连外,9月份为本季所有城市的最拥堵月。相比7、8月,拥堵加剧TOP5城市分别是:天津、石家庄、西安、北京、哈尔滨,城市拥堵延时指数全线飙升13%~15.8% 。其中,北京、天津、石家庄均是单双号限行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还显示,2015年度单双号限行期间,各城市都有部分限号车辆依然冒着“闯限”风险上路。从各城市限行期间平均“闯限”的比例来看,石家庄最高,违规比例约17%,而大连最低(图9)。与此同时,报告进一步分析了各城市限行首日的“闯限”状况,发现限行大部分城市第一天“闯限”用户最多。石家庄限行首日违规比例高达22%,比限行期间高5%,也就是说每5辆车就有一辆不按限行规定出行。而厦门第一天“闯限”比例相对最低,与厦洽会成常态,人们更习惯有关。由此来看,限行首日“闯限”比例主要与政策宣传的广度有较大关系。当政策出台时,如能较大力度广泛的宣传,可能会使政策执行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