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力争这三天全市无e代驾,给公司一个严重警告。”晚上八点,一群代驾师傅聚集在一个名为“e代驾商讨群”中讨论,该群成员已超过200人。多位代驾司机称,将以“罢工”的形式“维护师傅利益”、回应e代驾方面增收部分平台费的举措。
不断有新的成员加入进该群,该群成员迅速超过400人。但在抱怨之外,大多数司机的解决问题办法并无新意。“或者每个星期五至星期日都罢工”,一位代驾师傅在群内出主意称。
最终,大规模和长期的平台罢工并未出现。
上述矛盾起于2015年12月末,彼时e代驾方面开始对代驾司机增收部分平台服务费用,并针对用户收取少额的保险费用。
事实上,e代驾此举是为了帮其自身“造血”,尽快实现盈利。在风投重归理性、市场竞争对手减少后,e代驾这位互联网代驾平台的先行者,重新踏上探索盈利的道路。艰难之处在于,摆在O2O企业面前的盈利手段极为有限。
鉴于目前代驾市场仍有滴滴代驾这一有力竞争者,并未处在垄断地位的e代驾调整价格,极有可能引来用户和代驾司机的逃离。另一厢,开拓汽车后服务市场的高毛利业务,也被证明在短期内难以实现。
增收服务费
“我们的目的是要争取合理的信息费扣费,不是要搞垮e代驾。”1月25日,有传闻称e代驾有代驾师傅短暂“罢工”,缘由是e代驾方面提高了平台服务费。
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司机罢工持续了几个小时”。但e代驾方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否认了该说法。
e代驾方面告诉记者,目前每个城市e代驾收取的服务费不同,以北京为例,39元订单收取10%的信息费,39元以上则统一是20%。e代驾方面称,e代驾在39元以上“一直都是收取20%的服务费”,今年以来唯一的调整是代驾费是39元部分收取10%服务费。
而滴滴出行方面告诉记者,目前滴滴代驾在多个一线城市收取的服务费用收取比例在15%左右。
对于依仗代驾兼职甚至谋生的司机而言,e代驾调整服务费收取比例无疑动了他们的奶酪。而e代驾平台也显得“冤枉”,毕竟增加服务费是其为实现盈利无法绕过的举措。
不得不说,O2O企业大肆补贴的时间段已经过去。然而,向前端的用户或者司机收费,似乎并不可行。另一种做法是,尽量打开后服务市场,通过高毛利的新服务获利,这也是创业者讲给VC的故事之一。但事实上,此举也并不容易实现。
“e代驾在微信平台上推出了代保养等服务,但目前仍未推向APP客户端。”e代驾方面告诉记者,此前e代驾曾推出“e车管家”平台,涵盖的服务包括预约保养、上门洗车、车辆年检和违章查询等。但这些服务的发展均慢于e代驾此前的规划。
e代驾方面对此的解释是,在目前市场环境下,e代驾对于推出新的业务较为谨慎。
滴滴代驾方面告诉记者,其在推出汽车后市场服务方面同样较为谨慎,目前滴滴出行主要从用户消费、使用场景进行切入,推出“包时服务”,并推出孕妇代驾、旅行代驾等多个基于特定场景的标准化产品。至于代保养等服务,滴滴将在未来考虑推出。
后补贴时代
2015年年末,e代驾宣布裁员20%。此举被外界解读为e代驾在资金链方面承受了一定压力。e代驾方面则表示,裁员更多是出于早前人员规模扩充过快、超出业务量需求。
e代驾表示,无论是罢工还是服务费的调整,均被外界过分解读。在公司看来,自家平台增收服务费,是一家公司的合理决策。
事实上,增收服务费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无关系。e代驾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滴滴代驾在补贴方面的投入,的确使e代驾承受了一定压力。
据 滴滴代驾方面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滴滴代驾的单笔补贴红利大致在20元至40元,此外每个城市每个时间段补贴也不同。毋庸置疑的是,滴滴出行整个平台为 用户使用代驾服务提供了便利,直接为这块业务输送大量流量。原先很多不习惯使用代驾服务的司机,通过滴滴出行的App逐渐养成叫代驾的习惯。此外,对于在 滴滴出行平台上兼职的顺风车等车主,也被平台视为可直接转化为代驾用户的群体。
根据滴滴对外公布的数据,2015年11月,滴滴代驾在上线100天时的高峰单量数值是50万单,滴滴的强势进入,使得代驾市场一度呈现e代驾和滴滴代驾二分天下的格局。
e代驾方面告诉记者,2015年年底,其日成交量峰值达40万单。e代驾是采用的是发红包补贴的形式,但“整体滴滴代驾补贴力度肯定优于e代驾”。
2015年5月,e代驾宣布完成1亿美元D轮融资,由美国华平投资集团领投,上一轮投资方经纬创投、光速安振创投跟投。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e代驾将过多资金投入在营销层面,例如聘请黄晓明等明星,但实际取得效果有限。
“e代驾需要证明自己和其他O2O公司不同。”上述e代驾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和通过补贴创造需求的企业相比,代驾无疑是刚需且是高频次的消费。”
但e代驾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2016年,仍存活的O2O企业将如何归来?这是一个交给创业者的问题。竞争对手变少了,获得投资人认可的门槛抬高了,公司甚至还将遭遇估值的缩水——当然,前提是你还有机会融到下一轮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