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bu:拒绝过度本土竞争 印度现代寻出口

新浪汽车讯 2016(第七届)全球汽车论坛于6月6日-6月7日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和重庆车展组委会共同主办,以“新一轮产业发展的战略支点——中国机遇:‘十三五’规划《中国制造2025》”为主题,力图引发行业行业从整体战略上思考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握住产业发展的机会。以下为Beyond Visual Range战略咨询公司主管、原印度现代汽车总裁Subbu的讲话实录:

BeyondVisualRange战略咨询公司主管 Subbu
BeyondVisualRange战略咨询公司主管 Subbu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感谢全球汽车论坛给我这个机会参加会议。

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非常大,就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转型和升级。过去二十年我经常来中国,基本上是每隔一年就会来一次,而且我看到中国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实远超过我们以前能够想象的程度,我们看到了汽车工业生产能力的发展。另外我们还看到中国市场现在其实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的程度,可以去影响到全球的市场。所以毫无疑问,中国向国外的出口量是很大的,但是我们看一下他们的出口目的地就能够发现,就能够帮助我们很好理解汽车行业发展的成熟程度。

如果我们看下一轮转型升级,我们自然而然会考虑中国的汽车工业应该能够去实现更加可持续性的全球化发展道路,中国的汽车工业是不是能够成功实现这样的可持续性的转型,还是说会沿着美国的老路发展下去。因为长期以来美国的汽车工业也是困在了滩头,顿足不前,可能也是因为美国一些汽车巨头的自满,难以实现很好的增长。特别是在二战之后的马歇尔计划推出之后,美国汽车工业,特别是欧洲汽车工业的抬头,包括后来越战,还有等于其他的一些影响,限制了美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同时我们看到德国、韩国、日本的汽车企业本土市场比较小,所以他们非常注重于在全球化背景之下进行出口,也对美国的汽车造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这些企业他们成功的实现了他们的核心能力,而且最终也能够获得这样的资金实力来去和美国的三大巨头竞争。我觉得中国的汽车工业现在也处在这样的发展阶段,能够去迎战世界巨头带来的竞争。我觉得大家可以,至少我自己可以从中国的汽车工业看到,毫无疑问我们看到现在中国汽车具备了这样的能力。而且也有大量技术方面的实力,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中国做得非常的先进。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消费的发展,我们看到中国的汽车行业现在也在和互联网,还有通信公司开始合作,我觉得这让中国的汽车工业有一个优势去处理大数据,能够更好的理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通过对这些大数据的分析,更加的了解消费者。但是我想说,现在一致的质量要求对我们的可持续发展还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方面中国的汽车工业做得怎么样呢?这是我们想要回答的一个问题。那我想这个问题先放一放,先来看一看另外的一个市场,我们对比一下印度的市场,印度的汽车市场仅仅相当于中国的1/8,但是印度的汽车出口每年能达到50万辆出口到西欧,而且我们知道这基本上是占到了印度生产能力的20%,都出口到了西欧。而且由于国内市场增长有所限制,以及本地竞争有限,一般来说这些车企都想积极寻求出口,不然就很难生长下去。所以我们看到现在在印度也有一些产能过剩的问题,所以很多车企也发现必须要走出国门才能够存活下去。

现在我们看到印度的车企一般会卖到整个欧洲,他们之所以没有出口到北美,是因为印度和北美的航线它的成本是比较高的,所以不便于出口到北美市场。而且与此同时,我们知道美国也不愿意生产北美的小型汽车,印度的汽车现在还很难出口到北美,主要是出口欧洲。那这样出口主要的原因就得益于印度汽车行业零部件供应商一直在进行创新,一直在满足欧洲的质量要求,而且我们的成本也非常具有优势,比欧洲同比的价格要下降35%。我们来看看,比如印度现代汽车在1998年成立的时候,在一年的时间内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的质量还有能力,至少能满足韩国的汽车标准,而且我们开始出口印尼还有北非。但是后来我们发现,除非我们能够再进一步降低成本,至少再降低7-8%,否则我们是没有办法和韩国生产的汽车展开竞争的,很难在欧洲市场打败韩国的产品,我们质量没有问题,但是成本还是偏高。当时我们也很清楚的认识到,现在印度需要去降低它的零部件成本,所以我们也花了很大的立起来提升我们的质量,印度的零部件生产商当时大概是200到300PPM的生产水平,后来我们就把这个流程进行了极大的提升,从300降到200降到100,现在好多印度的零部件只有5PPM的水平,拒收率只有5PPM,所以它的质量是很高的,大部分的都是印度本土的零部件生产商。中印差别是很大的,中国市场我们看到大部分的整机厂会选择做合资公司,但是印度的公司大部分都是依靠本土。印度和韩国的一些企业也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但是大部分时候这些组织和公司能很快从他们日本合作伙伴那里去学习,可以把一些日德的经验吸收过来,再就是我们把质量标准引进进来,不管是德国的还是日本的,我们可以移植到本土进行生产。这是印度零部件行业,包括汽车出口的基石,奠定了我们成功的基础。比如印度市场开始运营的时候,我们只有不到20%的供应商是来自于韩国的,而且是跟印度进行合资企业,其他80%的合资企业都是和其他的国家建立的合资。现在我们看到已经不一样了,现在印度有两大本土的零部件,已经是他们各自行业的巨头了,而且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领先的硬件商,过去关注成本效率,现在开始转向创新,转向其他的发展方面,让自己成为真正全球的巨头。

谈到这方面,我们再结合来看中国的汽车工业。我觉得中国的零部件行业也会在未来更加的关注质量和创新,这种重视程度远超过去。如果说中国的汽车工业真的是想要发展成为全球的巨头,那创新一定是很重要的,通过创新能够实现更高的质量,减少成本,而且能够让中国本土的整机厂能够更加接受这些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提到创新,我觉得有两类创新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类是战术创新,也就是我们主要是看运营方面的创新。好的时候这种战术创新是因为我们想要提升我们的成本效率,另外我们要关注上市的时间,还有就是它产生的这种影响,一定是循序渐进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求我们全公司上下努力,这也是印度管理层在过去多年的经验,和日本合资企业积累的一些经验,和欧洲的合作伙伴我们也学到很多。比如我们和日本合作伙伴学习了全组织、机制化的创新,我觉得机制化创新确实让我们受益匪浅,而且这样的一些流程能让我们有这样的能力去建立高质量的标准,能够进入全球市场。其中的一些公司都自己的创新,同时他们还可以更进一步,和他们原有的合资企业一起来更上一层楼。现在我们看到,至少每年的有5到6个全球创新奖的获得者,其中就有1家是来自于印度,所以这就体现了我们的质量和创新的流程,是我们印度汽车出口成功的源泉。另外一类创新就是战略创新,这种战略创新指的就是自上而下,最高的管理层为了占领市场所推动的远见和战略创新,另外就是关注产品,而且一般它的营销都是巨大的,关注的是目标和时间。这方面的创新我们看到中国市场有大量的做法,比如中国政府就有很多战略目标和战略设想,而且在背后也有很多财政的支持,这是中国市场令人感到非常敬佩的一点,因为其他许多国家都没有像中国这样大规模推动战略创新。我看到有一些小的国家想要做这样的创新,但是也非常受限,在效果上并不是特别理想。看到比亚迪公司也有这样远大的设想,去参与技术,汽车工业已经有了这样的愿景。但是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些陷阱我们需要小心,中国的汽车工业应该去注意。一个就是所谓全球国际市场同胞的放血行为,有时候海外市场过度的价格竞争可能并不会刺激我们的产品开发,不管是整机厂还是零部件供应商。我举一个例子看看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问题。

比如过去起亚和现代一直在国际市场打对头战,后来现代战胜了起亚,90年代两家公司在当时那个阶段加起来出口量也就是300万辆,这个价格只是加价了100美元。如果他们之间不做过度的价格竞争,他们收入加起来能增加超过3亿美元,这笔钱省下来其实可以作为资源搞更多的创新,把你的产品质量搞上去。我们看现代和起亚两家公司的竞争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他们停止价格战之后他们整体表现和业绩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中国汽车行业不可能指望中国政府始终提供财政的支持,这是不太现实的。研发还要靠我们自己,如果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做研发,那我们盈利就要跟得上,如果相互乱了阵脚就会影响我们的收入,所以我们要却把在国际市场上不要有过度的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这样才能够在财力上有更多的结余,能有更多的资源进行投资。日本企业在六七十年代就做得很好,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经验。比如韩国政府和韩国银行在九十年代做得亲好,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方法。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的整机厂要去考虑抢占滩头市场,要去了解国际的需求,要把国际的先进管理经验内化进来。

我想举一个例子,三一是很知名的建筑公司,他们的成功就源于他们始终有一个全球的视野,三一重工在印度也有制造设备,他们和印度本地的企业也有合作,他们不断汲取印度本土市场的运营经验,把它引入到中国,把中国的实践又推到印度的子公司等等,这种双向的流动我觉得是三一能够成功的关键,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例子,其他的汽车整机厂可以去参考。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要尊重本地的文化,要打造本地的团队,并且要创造出彼此之间的关系,创造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的组织,而不仅仅是把中国的企业放到别的国家。比方说华为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成功,他在印度的运营在美国的运营做得很好,他也创造了一个规模非常大的,能力也非常高,而且在三个国家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创新能受到最好的培养。如果我们能够培养这种学习的文化,而且能够创造这种跨文化的能力,就能够促进创新不断发展。像华为这样的企业它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例子,如果说一个电子领域的企业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其他的企业没有理由做不到。在转型发生之前,中国的整车厂他们必须要关注的就是产业整合的问题,我知道这并不是最合适的我应该说的话,但是你们可能有20-30个这样的人才,你们想打造一个基础,但可能做不到,因为很多中国人才他们都流失到了美国的硅谷等等,但是像华为就能吸引很多的人才,所以我认为中国的整车厂他们也能吸引这些人才。如果说中国汽车产业能吸引当地的人才,这对于他们来说能够创造出一个很好的坚实的基础来确保可持续的全球化的战略,尤其是如果你想在下一阶段的转型中获得成功的话,这一点非常重要,我相信对中国的汽车产业来说在这一阶段它们有大的飞跃,我也祝愿所有的汽车行业同仁能够好运。

谢谢!

网友点评

    二手车

      查看更多二手车
      还有3个信息需要填写哦~
      底价将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您的手机
      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获取底价
      微博
      微信
      朋友圈
      关闭
      文章
      相关推荐
      取消
      取消

      海报生成中

      请稍后

      ...

      长按上图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