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本文转自 莫言清风
首艘国产航母下水,大飞机C919首飞成功……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需要给中国品牌一个清晰的定位和标签,需要给中国和世界消费中国品牌的用户一个情感认知。对于刚刚发布中长期产业规划的中国汽车品牌,值此我们需要总结和反思什么呢?
战略既定
战略无关组织或企业的大小,一句话定调其发展方向和目标,统筹部署计划和配置资源,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保障目标最终得以实现。4月25日《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下发,对中国汽车行业未来十年的发展给出明确方向。核心要求做强中国品牌汽车、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路线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突破口,引领整个产业转型升级。
坊间对汽车行业的市场换技术一直是有争议的,已经蝉联八年全球销量第一的中国汽车市场,并没有换来与市场对等的技术,大而不强成为公认的积弊和必须解决的顽疾。此次,国家中长期战略规划定调做强中国品牌汽车的总目标(做强是国企和民企共同目标),如此坚定明确的导向对行业和企业非常有必要。首先,国企经营要分开看合资和自主的业绩,若干部聘任有自主的刚性指标更妥帖,这比单纯的看整体经营业绩有价值;其次,民营企业无须为自己坚守感到孤独、没有得到政策而感到委曲,机制的灵活比资金和政策更有意义。
历史从来没有假设,走到今天再看过往,不管成功与失败,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市场换技术是手段,做强中国品牌汽车是目标,这个高于企业经营业绩的指标,在未来尤其对于国企来说是考验,在拥有更多合资技术和资金积累的前提下,比民营做得更好才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当务之急
在刚刚落幕的上海车展上,WEY、领克、奇瑞的国际化团队成为一抹亮眼的力量。中国汽车正在整合全球优秀的汽车人才,涵盖技术、设计、质量、营销、管理等方方面面。形成这样开放的格局实属不易,既要汽车投资人有这样的心胸和前瞻策划,也要有国际化人才留下来的舞台和机制,还要有本土团队的谦虚接纳和对成功经验的消化吸收能力。人才是战略明确之后,改变中国汽车最根本的力量。
中国汽车与世界汽车的核心差距是人才!在汽车市场向中国转移的过程中,优秀的汽车人才并没有同步。那些合资企业的人才代表,在合资和双签框架下,更多代表了外方股东的利益。在合作过程中我们是观察和学习,而不能直接让优秀的海外汽车人才为中国汽车服务。正如在合资公司发展过程中,一些中方的代表在进入外方的高管团队带给大家惊喜一样,合资公司框架下的人才,根本上还是代表着不同股东的利益。
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欣慰的看到全世界优秀的汽车人才,成梯队的加入到长城和吉利这样的民营企业。这体现了中国汽车掌门人的格局和视野,没有融合世界汽车人才的舞台、环境和机制,就不可能造出世界级的好车来。而在这一点上,国企的体制和人才聘任成为了发展的束缚。5月6日广汽集团曾庆红董事长亲自带队组织了一次海外人才的招聘会,这是敢想敢干的国企负责人的担当举动,背后也折射出了国企体制因市场和竞争而在做出微妙调整。做强中国汽车和走向海外市场,都需要国际化的人才队伍。人才,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做强的当务之急。
肯定成绩
希望是一盏灯,指引我们不断向前;在前进中即使有再多荆棘,总要看到正向力量激励我们不断向前。当前的中国汽车品牌,是有几点成绩可以分享的。
首先,2017年1季度中国汽车品牌的轿车和SUV累计销售了206万辆,占狭义乘用车市场的份额接近40%,这是2002年后的历史高点,中国品牌在SUV的市场份额达到了62%的高点。
其次,中国品牌轿车份额2017年1季度为20%,以吉利、奇瑞、长安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品牌,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平均提高了万元以上的产品定位;尤其中国品牌的SUV,不仅形成了在15万元以下市场的主导格局,在与合资品牌直接竞争的过程中,传祺GS8 (配置|询价)率先在15-20万元的市场破局成功,WEY和领克的开局也给了我们成功的自信。
第三、销量结果背后支撑的核心是产品和服务,中国汽车品牌近年来的颜值设计和质量稳定性是可以看到和感受到的提升,J.D.Power历年的那些调研对标数据,看到了中国汽车品牌质量的进步,比如传祺在中国品牌阵营中已连续四年领先,并且高于很多合资品牌新上市的车型,这些数据与用户的口碑和心智认可程度是对应的,与销量结果也是对应的。
第四、好产品和好服务产生的结果是体系能力的保障,在长城、传祺、吉利和奇瑞这些年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中国汽车品牌体系能力的建立与提升。体系的核心不是流程和制度本身,而是围绕让用户满意而做出的观念和制度的改变。这些年的积累和发展,让我们回到了用户的原点上,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是个人主观意识主导。体系建立的衡量标准是什么,除了销量结果要看用户满意和口碑,以及产品持续和系统性的成功(局限在一款产品的成功不代表体系能力,很有可能你遇到风口被吹了起来)。
反思不足
中国汽车品牌这几年的进步不小,当然也有几点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NO.1不能客观认知自身当前所处的位置,不能正视与国际品牌之间存在的差距,以至于经常冒进和犯些低级失误。比如,在新的产业规划中,2020年出口到发达国家市场就显得有一些激进;再比如,到2020年培养若干世界前十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在政策引导下的新能源销量不代表核心技术的领先。
NO.2战略定力不够,投机心理较重。新能源市场的骗补和无序乱象,就是一个浓缩的代表。国家政策引导的初衷是好的,通过引导和鼓励建立几家具体行业竞争优势的企业,为后续的技术积累和成本降低做前瞻工作。在发展过程中有些事与愿违,问题只能在发展中纠偏了。
NO.3汽车产业链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积累,核心的汽车发动机、自动变速箱、关键电池技术还是明显短板。我们当前的发动机,停留在企业自用层面,与国际品牌的竞争、在国际整车企业的配套上是零。定义零部件企业规模指标,不如聚集精力做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
NO.4中国汽车的海外战略没有那么快见效,中国汽车先期出口是从中兴和长城的皮卡开始,后续的奇瑞、吉利等乘用车企业跟进,即使传统贸易的格局稍有改变,可是主导海外某一个市场的能力依然是零。这需要中国对外合作的双边和多边服务,更需要中国品牌自身体系能力可以驾驭,现在当需谨慎。
NO.5中国汽车的品牌策划及管理意识不够,在发展中需要一个明确的差异定位,需要一个持续的培养推进过程,比如从孩子或校园的参与引导,比如产品和技术场面的不断体验,比如文化的建立和情感的培养。汽车强国背后的品牌支点是什么,何为强呢?WEY、领克、传祺要代表中国品牌,带给中国和世界消费者什么样的品牌认识呢?
我们一直在路上,从不怕跌跌撞撞。感谢那些可爱的用户们,给了我们不断试错提升的机会。汽车强国之路不管有多远,只要耐住寂寞砥砺前进,一定可以实现。
附:中国汽车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