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太多人的目光都放在了花了钱的吉利却不是最终的控股方,吉利是不是吃亏了?但却没人看到在收购细节中0.1%股权的巧妙安排背后,既让一家民族品牌保住了尊严,也让吉利的走出去显得不那么障碍重重。
5月24日,吉利控股集团公布收购DRB旗下宝腾汽车49.9%股份,剩余的50.1%的股份将继续由包括DRB集团在内的马来西亚方面把持。
伴随这一股比分配形式落地,吉利控股集团将扮演宝腾汽车最大股东方身份,而宝腾汽车的控股方的身份依然留在了马来西亚。
外界纷纷开始向吉利发问,为何吉利花了钱收购宝腾,却放弃了成为宝腾汽车最大的控股方?马来西亚留住的这0.1%的股比有何深意?少了这0.1%后吉利吃亏了么?
吉利为何选择让出0.1%?
在双方正式签署具有约束力的关键条款协议当天,吉利公布收购宝腾汽车股比分配的具体事宜。按照常理,收购方通常会作为被收购方的最大股东,并成为被收购企业的最大控股方。
此次吉利与宝腾的收购事宜中,吉利控股集团虽然作为宝腾汽车最大的股东方,持股比重达49.9%,而控股方的身份最终落在了包括DRB集团在内的马来西亚手中,马来西亚方面的综合持股比达50.1%。
那么吉利为何要放弃这0.1%的股份,来让外界认为吉利在丧失对宝腾汽车的直接控制权。其实这样的股比分配一方面来自于宝腾汽车一直以来所处的特定背景,而另一方面正是巧妙的规避了一直阻挡自主品牌进军东南亚市场最大的障碍——关税!
一直以来,宝腾汽车都是让马来西亚骄傲的民族品牌,这样的股权分配最直接的信息意味着,宝腾汽车尽管被收购,但依然还是马来西亚的品牌。
过去,以马来西亚为主的东南亚汽车市场一直是日系品牌汽车的根据地,虽然东南亚市场有着庞大的需求体量,但由于高达30%的进口关税的限制,成为中国自主品牌进军东南亚市场最大的阻碍。
而在这样的股比分配下,被收购后的宝腾汽车,未来还将继续享受马来西亚方面对于当地本土企业所提供的政策优惠,宝腾的经营业绩也将继续纳入马来西亚发展计划的范畴之中。
吉利吃亏了吗?
虽然这样的股权占比下,吉利有着进入东南亚汽车市场的优势,但未能作为控股方,不能直接掌管宝腾。外界不禁发问花了钱的吉利吃亏了吗?
显然,吉利并没有吃亏。在当日,吉利控股集团与马来西亚DRB集团达成关键条款协议中明确表示:吉利集团将成为宝腾汽车的独家外资战略合作伙伴。这就意味着,宝腾汽车的外资伙伴仅此一家,马来西亚绝不会让其余外资企业干涉宝腾汽车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宝腾汽车发展的稳定。
同时,据汽车预言家了解,吉利集团还将掌握宝腾汽车未来的独立管理经营权,这也意味,在宝腾未来走向上,吉利有了绝对的话语权,换种角度来讲,吉利虽然没有成为宝腾最大的控股方,但却享有了控股方所独有的管理权。
依照这样的条件来看,似乎吉利对于宝腾的收购上让出的0.1%股权,并没有让吉利吃亏。
东南亚市场的“诱惑”
此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秘书长助理徐海东曾向汽车预言家明确表示:“东南亚市场是仅次于欧美市场的又一大汽车市场。马来西亚则是东南亚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言外之意无处不在体现占领东南亚汽车市场对于中国汽车发展的意义深重。
近年,以马来西亚为主的东南亚汽车市场发展状况良好,甚至可以说一直处于平稳上升的状态。据汽车预言家查阅马来西亚近6年汽车销售情况后发现,马来西亚一直作为大东南亚市场第三大市场,每年均超过60万辆的新车销售量,2016年的最大值达66.7万辆。
而以整个东南亚市场里2016年数据为例,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和文莱的七国在内的累计汽车销量以及达到316.5万辆,同比增长3.1%,并且据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数字未来还将继续增加。
以吉利与宝腾合作后主要面对的马来西亚市场来看,人均收入水平位于东南亚地区前列,并且拥有相对放松的私家车控制,这也导致了马来西亚的人均汽车保有量一直远超于新加坡。
对于吉利来讲,马来西亚一直作为东盟自由贸易区,吉利可以相同的关税优惠进入整个东盟,显然对于吉利来讲绝对是好事一件。
依照目前现状来看,吉利已经涵盖了包括吉利汽车以及全新豪华品牌“领克”在内的高、中、低的多个车型。并且与沃尔沃共同研发的“CMA”模块架构和未来还将继续展开的”AMA””DMA”模块架构还将继续降低吉利的价格同时提升产品力。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过吉利的平台发展:“质量与价格是两条固定距离下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舍弃一方则势必要在另一方去弥补。目前吉利的平台化构建意味这两条平行线能够无限接近,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最优解。
以此来看显然吉利所拥有的独特条件对于日后与宝腾合作后,进军东南亚市场都是十分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