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文章转自中国汽车报)今年1~4月,乘用车整体市场微增2.5%,自主品牌乘用车同比增长4.6%,市场份额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达到45%。令人欣慰的是,自主品牌的销量和市场份额提升并没有以降低售价为代价。日前,记者走访北京汽车销售市场发现,自主品牌车型终端价格相对稳定,主流品牌利润显著。
一家长城汽车4S店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今年前4个月,该店的销售情况和去年相比相差不大,畅销车型仍较抢手,如2017款哈弗H6,目前店内没有现车,必须预定,预定后一个月后才能提到车。同时,在优惠方面,也只集中在一些非畅销车型身上,优惠幅度最高也仅有1万元。
销量向优势品牌集中
在自主品牌汽车销量普遍增长的同时,我国车市也出现了销量向优势品牌集中的现象。“强者更强,弱势品牌加速被淘汰”的情况在今年前4个月体现得更为明显。据统计,销量前五位的自主品牌车企前4月在自主品牌总销量中的占比,与去年相比增长了3.25个百分点。此外,去年增长势头较好的自主品牌今年前4个月的市场份额同样在增长,如:与去年相比,广汽乘用车和上汽乘用车在自主品牌总销量中的占比分别提高了1.21和1.56个百分点。
记者走访市场也发现,目前,主流自主品牌的降价并不明显。以长安CS75为例,目前的市场优惠幅度在1.5万~1.6万元之间,而年初其优惠为1.3万~1.4万元。吉利旗下吉利博越和吉利帝豪GL两款热销车型目前均没有优惠。据吉利经销商介绍,吉利旗下主销车型的销售并没有明显受到所谓车市淡季的影响,销量情况一直比较稳定。目前只有吉利博瑞、吉利金刚等非主销车型才有4000~6000元的优惠,但这样的优惠也并未对其销量起到推动作用。再看上汽,荣威品牌主销SUV车型RX5的优惠力度也不大,只优惠5000元。据其经销商介绍,该车型优惠幅度一直变化不大。总体来看,主流自主品牌旗下车型的终端售价均未出现明显波动。
一位长安汽车经销商告诉记者,目前长安旗下车型的优惠力度已处于最高水平,未来几个月不会有较大规模的降价。自主品牌的利润空间有限,为保证厂家和经销商盈利,降价空间十分有限。
按照以往的规律,接下来几个月车市将进入销售淡季,自主品牌面临的销量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但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面对销量增速放缓,自主品牌会加大促销力度,但不会进行大规模的价格战。
随着自主品牌的不断向上,以吉利、长城、传祺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不仅可以在传统汽车领域与合资并驾齐驱,在更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自主品牌已经渐渐走在了合资前面。
得益于政府补贴和我国电动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比亚迪汽车凭借领先的电池技术一度主宰着中国电动车市场。比亚迪4S店的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虽然随着政府的补贴退坡,比亚迪的电动车销量也出现下降,但厂家对经销商价格控制比较严,目前几款主销车型均无优惠。随着行业逐渐成熟,长期来看,比亚迪仍有可能是笑到最后的赢家。”
相较于比亚迪一季度电动车销量的大幅下滑,北汽新能源2017年以来销量遥遥领先,市场占有率明显上升。北汽一家4S店新能源车市场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三四月,新能源车市迎来购车高潮,我们店的销售人员平均月销40辆车。此外,北汽EU260的优惠幅度也比较大,厂家促销优惠两万元,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销量增长。”
弱势品牌生存压力大
相对于主流自主品牌销售情况的稳定,自主品牌中相对弱势品牌则面临较大生存压力。
去年车市整体向好,自主品牌整体销量增长20.5%。在这种情况下,不仅销量排名靠前的自主品牌增速较快,众泰、郑州海马等排名并不靠前的自主品牌,其销量同样快速攀升。但是,去年增长明显的自主品牌“网红”车型众泰大迈等目前的市场表现着实堪忧。统计发现,今年1~4月,众泰汽车在自主品牌中的份额占比,与去年全年相比下滑了1.09个百分点。
前4个月,在自主品牌总销量的占比中,上汽通用五菱、吉利汽车、长安汽车、上汽乘用车、广汽乘用车表现较好,相比去年全年分别增长了0.2、3.14、0.71、1.56、1.21个百分点,而江淮汽车、郑州海马、华晨汽车、力帆汽车的份额则分别出现了1.05、0.3、0.56、0.29个百分点的下滑。
4月,自主品牌销量分化更明显,这是自主品牌车企长期分化和短期调整效应叠加的结果。如长安汽车4月调整产品结构导致销量增速放缓。而从前4个月的情况看,分化效应比较明显,竞争力强的自主品牌增长较平稳,竞争力相对较弱的则销量下滑明显。随着自主品牌分化的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在企业规模、品牌效应、产品质量等方面竞争力有欠缺的自主品牌将面临边缘化,甚至被淘汰的风险。
“这种分化与淘汰一直存在,只不过今年购置税优惠幅度收窄,使这种状态更明显。”汽车行业专家颜景辉表示。竞争力较强的自主品牌车企此前在产品、品牌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因此即便目前市场不好,依然可以保持较快增长。但一些自主品牌还停留在“山寨”其他品牌产品的阶段,这样的策略在车市好时还有一定效果,但当整体市场不好时,就会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值得注意的是,按照以往的情况,每年4月到9月是车市的淡季。业内普遍认为,届时自主品牌的分化效应恐将进一步加大。
对此,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目前来看,二季度自主品牌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降价,或许会根据市场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但上升不到价格战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