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本文转载自法制周末)
近日,一封由中国斯巴鲁经销商代表委员会发布的《致中国斯巴鲁经销商全体同仁书》,让斯巴鲁引发社会关注。
该信提及,斯巴鲁品牌销售量和客户满意度不断下滑,2017年销量仅为3万辆,绝大多数经销商出现了亏损。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斯巴鲁总部决定,拿出2亿多元人民币给中国的斯巴鲁经销商作为补贴,一半用于去年销售的补助,一半用在今年,具体金额为卖一台车补3300元。
法治周末记者最近走访北京来广营中冀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斯巴鲁店,店内销售人员表示,对上述总部的决定并不知情。并且,斯巴鲁官方热线也对记者称不知晓。
在中融创投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曹鹤看来,无论斯巴鲁总部是否补贴了经销商,补贴并不能完全挽救斯巴鲁现在的危局,如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实现“自我救赎”才是斯巴鲁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5年内销量下滑近五成
与国外大多豪华品牌在中国合资生产不同,斯巴鲁在中国市场采取的是经销商代理模式。
2011年,斯巴鲁曾与奇瑞传出绯闻,在众人都以为斯巴鲁将要国产化时,最终因审批问题不了了之。
2013年1月17日,庞大集团与斯巴鲁母公司日本富士重工株式会社签订合同,以约13亿日元入股斯巴鲁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原富士重工独资的斯巴鲁汽车(中国)公司变更为中外合资公司。庞大集团对中外合资公司的持股比例达到40%。在此之前,庞大集团作为斯巴鲁在中国区域最大的代理商,贡献了斯巴鲁在华销量的七成。
斯巴鲁的这种模式,像是一把“双刃剑”。
由于斯巴鲁都是进口车型,整车价格贵、维修保养费用高,成为之前消费者吐槽的主要两个问题。
曹鹤认为,经销商集团代理,会导致斯巴鲁的配件价格及维修成本相对较高。而整车价格与竞争对手相比,斯巴鲁作为进口车也并不占优势。
进口车涉及到关税,这使斯巴鲁相较于其他同级合资品牌要贵30%至40%税费。以傲虎 (配置|询价)为例,在中国,其价位一直在27万元以上,而竞品大都在25万元以下。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竞争产品不断推出,斯巴鲁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销量也相应下滑。”曹鹤说。
法治周末记者查阅近5年来斯巴鲁的销量数据发现,2013年,斯巴鲁在中国市场累计销量5.7万辆,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分别为5.4万辆、4.7万辆、4.5万辆和3.1万辆。
下调价格对提振销量影响小
自5月22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关于降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的公告》后,斯巴鲁在第一时间公布了调整后的车辆零售指导价格。森林人 (配置|询价)、傲虎、力狮、XV4个车系车型价格下调了13000元至19000元不等。
同时,庞大集团旗下的中冀斯巴鲁对调整后的报价还推出让利活动。在北京来广营中冀斯巴鲁店大厅,“降税让利、一步到位”的横幅格外醒目。该店销售人员介绍,斯巴鲁森林人在活动期间,最低已降至21万元,傲虎也降至26.2万元。
那么,对于价格更加亲民的斯巴鲁而言,进口车关税下调能否挽救销量持续下滑的斯巴鲁呢?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汽车市场分会常务副理事长苏晖认为,国家下调进口车关税,对于斯巴鲁来说是件好事,但仅下调价格,并不能推动斯巴鲁重振销量。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表示:“目前,斯巴鲁产品线车型过于单一,在进口车关税下调的大环境下,不仅是斯巴鲁,各大车企对于旗下车型价格都会作出相应让步,仅调整价格并不能给斯巴鲁的销量带来足够提升。”
此外,业内专家一致认为,斯巴鲁在品牌战略、产品营销上的缺失是制约斯巴鲁前进的重要一环。
“在品牌营销与宣传上,斯巴鲁投入力度很小,消费者很难通过品牌宣传途径来了解斯巴鲁,而雷克萨斯立足于中国市场,在广告投入、品牌营销上的力度要大很多。这也是造成斯巴鲁越来越小众的原因。”曹鹤说。
法治周末记者梳理发现,斯巴鲁目前在中国市场只有4款车型,而同为进口汽车的雷克萨斯旗下拥有IS、ES、GS、LS、NX、RX、LX等近10款车型。
因质量问题屡次被召回
此外,频繁出现的质量问题,也是斯巴鲁近几年来发展的掣肘。仅在2018年,斯巴鲁就进行过3次召回。
2018年3月20日,由于车辆存在起火安全隐患,斯巴鲁召回2009年7月31日至2012年6月7日期间生产的2010年至2012年款进口力狮系列汽车,中国大陆地区共涉及3396辆。
2018年4月27日,由于汽车安全气囊问题,斯巴鲁宣布自2018年5月9日起,扩大召回部分进口力狮、傲虎、翼豹系列汽车,中国大陆地区共涉及424辆。
2018年6月20日,由于车辆燃油泵问题,可能导致车辆熄火、发动机无法启动,存在安全隐患,斯巴鲁再次宣布将自2018年8月20日起,召回部分进口力狮、傲虎、翼豹系列汽车,中国大陆地区共涉及9228辆。
此外,早在2017年10月,斯巴鲁被曝篡改排放数据和质检造假,CEO吉永泰之引咎辞职,令斯巴鲁雪上加霜。
崔东树对法治周末记者称:“斯巴鲁首先应把好产品质量关,同时顺应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潮流,在产品上推陈出新并适应中国市场,并且要改变以往在中国的发展策略,重视中国市场,才有可能站稳脚跟。”
选车网总裁管学军也表示,斯巴鲁现在的问题和铃木比较像,能否自救与市场无关,而是与企业的品牌战略、营销方式有关。
“中国市场包容性很强,没有容不下的销量,只有不容于市场的产品。”管学军说。他分析称,铃木离开中国市场,并非中国不接受铃木品牌,而是铃木非要在一个逐渐缩小的市场上打拼,产品也缺乏创新,“斯巴鲁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