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新浪汽车讯
2018年,国内乘用车市场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全年销量同比下滑已成定数。但是车市的萧条并没有打乱车企推陈出新的节奏,接踵而至的新车让我们眼花缭乱。
12月16日,2019新浪年度车评选线下测试投票圆满结束。本届年度车入选范围是2017年1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期间内正式上市并公布售价的全新、换代及中期改款车型(某款车型的增配、个性版及年型车不在本次评选的入围车型范围内)。
当天,共有35名专业评委参与其中,对39款新浪年度车候选到场车型进行深度测试,并根据车辆在测试中的实际表现进行打分。
在2019新浪年度车评选线下测试现场,专业评委接受了新浪汽车的采访,从当下自主品牌品质提升、造车新势力发展情况、车企新车效应三个方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近年来,得益于在研发、生产环节的持续发力,自主品牌产品品质快速提升已经是公认的事实,尤其是以WEY和领克为代表的高端品牌的出现,更是打破了自主品牌15万元的天花板,真正做到了与合资品牌正面竞争。
“通过对WEY和领克品牌产品的试驾,我觉得在底盘、操控等性能上已经超过很多合资品牌,WEY和领克实现了自主品牌对于豪华高端的追求,当然这条路才刚刚开始,但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够成功。”新华社高级记者、网上车市社长李安定这样说道。
其实目前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的竞争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差异化的竞争,自主品牌在智能互联、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方面优势明显,但是在品牌、核心技术的掌握以及整车品质方面与合资品牌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
明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将进入存量竞争的环节,竞争会越发激烈,在新浪汽车总编辑闫小欧看来,自主品牌未来的提升应该是体系化整体提升,除了进一步打磨现有产品,在品牌建设包括营销策略以及售后服务上也需要进一步体系化的提升,以面对未来整个中国车市的竞争环境。
自主品牌的发展有目共睹,与合资品牌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希望接下来自主品牌车企能够进一步加大在研发、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尽早做到与合资品牌并驾齐驱乃至超越。
“随着自主品牌不断向上,它们的产品越来越丰富,智能互联等技术的搭载逐渐普及,我个人认为在三到五年里,自主品牌赶上合资品牌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对于自主品牌接下来的发展,汽车头条APP副总裁、执行总编辑杨小林充满信心。
如今电动化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主要趋势之一,与燃油车相比,电动车在加速性能、噪音控制、科技感、智能互联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
当下消费者对于购买电动车的顾虑主要集中在充电问题上,但是随着电池性能的提升以及充电桩的进一步普及,相信消费者购买电动车的热情将大幅提高。
未来是属于电动车的!从对2019新浪年度车专业评委的采访就能深深感受到这一点。
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造车新势力近来一直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2019年,将是造车新势力的交付大年,可以预见的是,明年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将更为激烈,那么造车新势力能否在新能源市场对传统车企造成直接威胁呢?
在大成汽车研究院副院长,选车网高级副总裁、跟我视驾网高级副总裁蓝河看来,造车新势力仅完成交付是不够的,还要看其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如果影响力不够的话,消费者依然不会买账。
人民日报工业采访室副主编王政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讲,可能他们对于比较熟知的品牌信任度会更高一些,所以我倒不觉得说明年造车新势力会因为交付量的增加,就能够成为新能源车的主流。”王政这样说道。当然,他也指出了造车新势力对行业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他认为造车新势力带来了一些创新的做法,包括设计上、体验环节上,因为他们更重视用户体验,关注消费者痛点,相信这会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好处。
而在华山论剑&汽车女记者创始人黄少华看来,造车新势力与传统车企相比欠缺造车积淀,并且虽然明年是造车新势力的交付大年,但是传统车企也会有很多有竞争力的新车推出,包括奔驰的EQC等等,因此黄少华认为明年的竞争会非常激烈,但她更看好传统车企。
由此来看,作为国内汽车市场的“新物种”,造车新势力一定要沉下心来做好品牌、品质、渠道、服务等方面的建设,不能为了交车而交车,否则一旦形成负面口碑,就很难扭转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了。
2019新浪年度车入选车型均为各大车企推出的重磅新品,新车往往是车企在汽车市场摧城拔寨的利器,这在此前的国内市场表现得异常明显。但如今随着国内汽车市场以及消费者的日趋成熟与理性,新车效应还会像之前那样明显吗?
“在市场越发成熟的情况下,新车效应会越来越弱,当下的消费者对于车辆的性价比或者是自己所关注的某一点会更加专注,新车如果满足不了这一点的话,那可能就会被摒弃掉。所以新车拉动销售的模式一定会有用,但还是要找到准确的车主群和车主定位,这是最重要的。”风度Mens Uno,智生活1843,时计出版人王钢这样说道。
然而除了找到准确的车主群和定位,在行圆汽车内容运营部总经理张效铭看来,车企还应该提升新车在产品质量、价格等方面的综合竞争力,否则上市三个月之后可能就会被遗忘。
确实如此,在日趋成熟的国内汽车市场,车企还是应该更多的“修炼内功”,造精品车,掌握好新车推出的节奏,并在营销层面大胆创新,这样方能在竞争越发激烈的国内汽车市场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