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几天后,东风英菲尼迪将迎来其一周岁“生日”,而从其在成都国际车展上的表现来看,这一新成立的合资公司已经为自己准备好了“贺礼”。
据悉,在以成都为核心城市的西部市场,英菲尼迪目前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2.5%,比2014年同期提升了1.1个百分点,这也使得英菲尼迪成为今年豪华车品牌中,成都市场的销售同比增幅排名第二位。
“面 对国内严峻的市场形势,英菲尼迪1~8月在华销量达到2.5万辆,同比增长了35.2%,领先豪华车阵营增速。”东风英菲尼迪总经理戴雷在接受《中国经营 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中,车型快速国产是销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8月,国产车型销量占比达到了72%,并且这一数值已经连续5个月超过50%,我们 非常有信心增加一些国产车型。”
由此看来,英菲尼迪已经实现其“2018年年销量超过10万辆,其中国产车型将占一半以上份额”目标中 的一半。不过,要在未来三年多的时间里让销量翻两番,英菲尼迪当前的增速仍略显不足。因此,除了增加国产车型之外,英菲尼迪仍需更多的战略布局来支撑10 万辆的销量目标。
逆势挑战
如果英菲尼迪近期进一步投放国产车型,以迎接当前的逆势挑战,产能可能会成为关键问题。
国产助力
自东风英菲尼迪于2014年9月22日成立之后,先后于2014年末和2015年3月推出了Q50L及QX50两款国产车型。
按照英菲尼迪的规划,2015年即是国产车型带动销量以及实现中期发展规划的关键年,并就此设下了2018年的中期目标。虽然在成都国际车展上推出的是进口车QX70绝影版,但在品牌宣传上,英菲尼迪仍旧将重点放在了国产车型布局上。
“两款国产车型的主力地位不断提升,Q50L近几个月的月销量一直超过1000辆,8月全新QX50单月销量也首次突破了1000辆,而且两款国产车型都是长轴距,是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制,其潜力还有待进一步发挥。”戴雷表示。
自 国产项目启动以来,由于在最大程度上利用了母公司日产与东风的合资公司——东风日产的现有资源,英菲尼迪的国产并不像其他品牌一样从零开始。其首批国产车 型Q50L及QX50也由东风日产的襄阳工厂代工生产,“轻资产”模式再加上产品质量把控,使得英菲尼迪的国产车型首战告捷,提前完成了国产车型销量占比 超过50%的目标。
尽管如此,相对于英菲尼迪的发展目标而言,其当前的销量及增速都略显不足。在此背景下,虽然东风英菲尼迪执行副总经理雷新表示第三款国产车型的发布时间暂时不便透露,但为求销量的迅速增长,英菲尼迪在近期进一步扩大国产车阵容几乎是势在必行。
“轻资产”模式再加上产品质量把控,使得英菲尼迪提前完成了国产车型销量占比超过50%的目标。
以 英菲尼迪前8个月的销量及增长幅度推算,其今年的销量预计在4万辆左右(英菲尼迪2014年在华销量为3万辆)。而要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达成目标,英菲尼迪 需保证年平均同比增速要达到37%左右。而随着中国汽车市场以及豪华车市场增速的不断放缓,实现这一增幅的难度也将逐年加大。
“今年市 场情况虽然很严峻,但市场格局还没有完全定下来,未来还会有波动。我觉得未来有机会快速上升,但也可能遇到一些问题而下降,包括其他成熟的品牌,所以这是 个机会和挑战并存的市场。”戴雷坦言,“作为后来者,英菲尼迪最大的挑战是知名度还比较低,还有很多人不了解我们的品牌。同时,对我们的经销商来讲,由于 目前的保有量还比较低,经销商还是要依赖新车销售盈利,这跟其他更成熟品牌相比是一个挑战。”
的确,虽然近两年凭借着大量的综艺节目、 影视剧等植入营销,英菲尼迪的知名度较前几年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仍未能摆脱“小众”品牌的形象。而且,知名度与销量之间存在着双向促进关系:英菲尼迪要提 升销量,品牌力的打造必不可少;但品牌力要获得实实在在的提升,却要以销量基数作为基础。如何在这样的循环中寻求共赢,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继续困扰英菲尼 迪。
此外,英菲尼迪还要面对来自于内部的压力。即使其避开了国产前的选址、建厂、投产以及政府审批等环节,但与合作方在国产初期的磨合却不在“轻资产”模式的解决范畴之内。
按 照此前的规划,襄阳工厂为英菲尼迪预留了6万辆的产能,以支撑其2018年的目标。不过,国产车型上市之后,却仍旧存在“供不应求”的情况。对此,雷新解 释称:“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可能要有一些相应的协调。但客观来讲,Q50L上市后,有些车型就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并不是说襄阳工厂的产能不够,主 要原因还是我们处在一个磨合的过程当中,产品规划和需求预测还要更准确一些。”
由此看来,如果英菲尼迪近期进一步投放国产车型,以迎接当前的逆势挑战,产能可能会成为关键问题。这意味着,合资双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需就此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和磨合。
汽 车行业知名分析师贾新光表示:“目前市场仍处于消费升级阶段,同时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进入消费主流,这两点对英菲尼迪有利。不过,这一品牌的发展在 短期内可能遭遇的主要问题还是国产产能,因为豪华车的产能扩张非常困难,对工艺要求较高,难以在短期内迅速提升,这也是多数豪华车品牌都曾遇到过的瓶颈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