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据央视3·15晚会曝光,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垦利县,以及滨州市的一些私营企业石油化工厂存在利用各种添加剂来调制汽油的现象。这种调和汽油含甲缩醛,易造成汽车线路漏油,挥发有害气体,污染环境。16日,山东省质监局对此作出回应,已连夜派出两个工作组进入企业调查,确认涉事企业都是未取得石油加工资质的“假地炼”企业。
看得出,在对待涉事企业的处理上,山东省质监局反应迅速,处置果断,丝毫不含糊。连夜派出两个工作组,会同当地质监部门,进入涉事企业进行调查取证。这样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确实值得称赞。
然而,透过管理部门快速反应的背后,人们也许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面对矗立在齐鲁大地上持续已久、林林总总的200余家调和油加工产生企业,相关的监管部门早干什么去了?为何非要等到3·15晚会曝光后才进行连夜突击调查呢?
应该说,倘若是如同央视3·15晚会曝光的那样,这大大小小的上百家企业,确实不是一个小数目。从监管部门来说,除了质监部门、还有环保、工商等部门。而且,从县市省到国家,上上下下四级监管部门竟然都毫无察觉,任由其产生销售,岂非咄咄怪事?
窃以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怪事,除了众多监管部门工作不细致,被这些挂羊头卖狗肉调和油加工产生企业所蒙骗之外,或许还有其他难言之隐。也许是地方保护主义作祟,为了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监管部门对此类现象视而不见;也许是与涉事企业存在一定的利益纠葛,有着千丝万缕联系。
无论从那种情况看,让这些黑心企业打着“化工厂”的名义私下调制毒汽油流向市场,都是不应该的。往小处说,这与我们一些监管部门不作为有着直接的关系;往大处说,是由于监管部门的失职和渎职所致。
看来,要根治毒汽油之类的现象,并不在于监管部门事后如何反应迅速、亡羊补牢,最重要的是还要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日常监管,做到未雨绸缪,这样的做法才值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