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童事件: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舆论场?

舆论是个好东西, 舆论能让我们敏锐地感知和发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核心导读: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舆论是个好东西, 舆论能让我们敏锐地感知和发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新时代社会发展与治理的平衡与充分。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开放、包容、立体、多元的微博社会舆论场,因为这里的网民就是人民,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那里汲取社会参与的治理需求和智慧养分,我们同样更需要一大批遵循新媒体传播规律的政务新媒体,开创一个政民联动、无“舆”不欢的自信开明的政治文化氛围。因为,这里是微博,是中国唯一可能并能够直接打通社会各个阶层关系、聚合不同社会群体生态、交互多元声音与异质意见的社会化舆论场,是“中国网民重要且首选的舆论参与平台、网民可信任的公开舆论场”,是不可替代的典型政府公共关系舆论场。

简明回顾:点燃舆论的微博

11月8日,随着携程亲子园(托幼所)虐童事件的家长在线下的维权行动展开,早前发生在亲子园虐童行为的现场监控画面视频,以及8日幼儿家长痛哭控诉的系列短视频也开始在网络疯狂流传。

从曝光发生在亲子园现场的视频来看,11月1日的视频显示,“老师”在帮孩子换衣服,忽然将孩子的背包拿下摔在地上。这名“老师”(保育员)在帮孩子脱衣服时,还将孩子推倒撞到了椅子上。11月3日的视频则显示,“老师”在给孩子穿衣服时,不知为何给孩子嘴里喂了疑似芥末的东西,随后孩子开始嚎啕大哭而“老师”无动于衷,不管不问。

虐童事件: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舆论场?
随着相关短视频进行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传播,舆论高度关注并厉声谴责。
随着相关短视频进行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传播,舆论高度关注并厉声谴责。

11月8日下午,上海长宁区教育局回应媒体记者时称,“此事他们已经知晓,但该托幼所未在教育部门备案,不属于正规的教育机构,而是携程内部职工子女的托管点,工作由妇联来指导,如果有师资培训的需求,教育部门才会协助。”同时,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当地妇联部门已经介入此事”。当日晚19.30左右,据网络传播,携程亲子园项目负责人张葆葆有了第一次的视频回应:“视频中喂孩子芥末的,是保洁阿姨。”随后,晚21时许,该事件迅速登上微博热门话题(#携程托幼所老师虐待儿童#,参与量:1406万)并分布实时热搜榜第10位(“携程回应亲子园事件”参与量20万)。晚23时,该事件在新浪微博出现第一个舆论峰值。

虐童事件: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舆论场?
9日上午,该事件被山东卫视(7点)、东方卫视(8点)等多家电视媒在早新闻档节目中播出。
9日上午,该事件被山东卫视(7点)、东方卫视(8点)等多家电视媒在早新闻档节目中播出。
虐童事件: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舆论场?

神奇的“舆论场”:引发“两微”评论区比较的舆论高潮

11月9日凌晨零时22分,“强烈谴责,密切关注进展!”——随着上海市妇联在其官方微博“@上海女性shwomen”就“ 携程亲子园事件”的正式回应,微博舆论场再次进入喧嚣。旋即,有网友迅速发布来自上海市妇联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海女性”的评论区截屏,对来自同一事件、相同内容的官方通稿在其官方微博与官方微信的评论区的网友评论进行对比,感叹“两微”舆论意见中让我们看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仿佛走进两个世界”(见下图)。

透过上图的鲜明比对,一如网民所说的,“上海妇联微博评论区沦陷,公众号上评论区仍‘云淡风轻’!”
透过上图的鲜明比对,一如网民所说的,“上海妇联微博评论区沦陷,公众号上评论区仍‘云淡风轻’!”

由此,一场基于实战的媒介比较与新媒体舆论公开课和大讨论,生动地呈现在了9日的微博空间。新浪微博政务新媒体学院专家团专家及知政观察团观察员纷纷发表了对此现象的看法:

@淮湘子:上海妇联及时通过微博、微信进行了回复,直面问题的态度值得点赞。但网民反应却是反差极大,这是为何?哪个平台才是真正的网络民意?代表社会大众对于此事的真正观点!我们的政府部门面对的不应该是被“阉割”过的民意。

@发布君:微博、微信,一个居左,一个在右;同样的舆情,网民反应截然不同;一边是义愤填膺,一边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虚假繁荣。作为当事者、处置者和决策者,不能被一片莺歌燕舞的假繁荣蒙住了眼睛,而要义无反顾拥抱更加开放的舆论场,接受网民真实呼声的洗礼。微信相较微博的两个软肋:微信是一对一精准推送的闭环交流,不具开放性;微信评论是主办者精选后才能出现的,不利的“负面”评论是看不到的。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领导干部想听到不经粉饰的网民心声,见识真实的舆论场,请到微博来!

@韩东言:1、幼儿园虐童事件,作为责任人,上海妇联同一篇回应,为何微信和微博的评论天壤之别?云泥之别? 2、微博是舆论场,微信是舆论圈。那么场和圈在概念上有哪些区别呢? 3、舆论场(微博)=舆论圈(微信)+反对意见。 4、微信(舆论圈)=舆论场(微博)-反对意见。 5、所以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何很多领导喜欢微信不喜欢微博,主要原因是他们承受不了反对意见。微信是很难见到批评声音和反对意见的。 6、舆论场才是真正的舆论生态,是综合的全面的考量舆论的信息途径,所以领导干部上网,不光要上微信,更要上微博!

@四级警长:上海妇联回应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微博和微信一个不忍直视,一个歌舞升平。到底哪个是真实的舆论反映,答案不言自明。而这也正是很多单位亲近微信远离微博的原因。#警长说事# 微信看到的是粉饰的真实,适合自嗨后固步自封。而微博看到粗暴的真实,适合反思后及时改进。

@黄埔一投:明显完全不同的两个政务新媒体载体舆论场,结果也完全不同,微博真实体现了网友一边倒的批评评论,也是看清舆情走向的真实路径;微信公众号评论是按编辑个人喜好挑选的评论呈现,有似自娱自乐,很容易误导舆论判断,而导致舆情处置失误,错失舆控良机,产生新的次生负面舆情。

@成县陈东平:微博是广场,是一对多、多对多和爆发式、互动式的传播,信息在短时间可形成传播泛效应。同时通过网友留言可掌握舆情焦点问题所在,是解决问题,纠正偏差的“晴雨表”;微信是圈子、是闭环,关注人群多为朋友领导同事,是沟通的好工具,留言可控,但不利于信息传播。所以舆情首选是微博。

@民警刘小川:在很多舆情的处置过程中,微信都充当了一个“不算光彩”的角色,这种不光彩完全是人为造成的,一些人想让他想让看到的人看到想看到的东西,就算处理完一场舆情,哪怕网上已山呼海啸,只要领导说可以,一切都可以当没发生,而微信的筛选正好提供了这次遮羞布,所以为什么很多政府单位更注重微信。

11月9日中午13时,@政务微博观察 再次盘点了上海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后,上海市妇联官方回应舆论的同一文章在不同媒介空间的“阅读量”方面的数据比较(下图):微博(首发时间:2017-11-09 00:22):阅读量484万;微信(首发时间:2017-11-08 时分未考不详):阅读量62850;头条号(首发时间:2017-11-08 00:00):阅读量413。这些数据是直观显现的,不是什么“大数据”,连“统计数据”都谈不上。

虐童事件: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舆论场?

透过以上政务新媒体”两微一号“的数据截屏对比分析,我们似乎不难揣摩和发现上海妇联在此次事件中的政务公开和舆论参与的心路历程:8日零点整,上海妇联将回应社会关切的通稿先后率先发布于”头条号”和“微信公众号”后,感觉参与的“网友”大多是为自己点赞,在评论区通过筛选公示,营造出较有利于自己“积极”和“正面”的氛围后,感觉不是什么大事,然后在24小时后,COPY同样的内容发布在于微博,未料想一下子进入了舆论的风暴中心。

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舆论场?

网络技术新应用的繁荣了中国的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鳞次栉比的新兴媒介层出不穷。然而,有人的地方并不一定就有“舆论”,有声音的空间未必就是“舆论场”。微博的开放参与和公共意见的公开交互,构建了无可争议的中国最大的公共“舆论场”。然而,在“不是一类人,不进一个群”的微信空间,基于强关系而构成的熟人社会和圈层化的传播,是否也是舆论场?

在此,我们需要重新以概念来界定“舆论场”的最基本的“准入门槛”,“场”是一个空间域的概念:一,舆论场是社会公共意见的表达,代表了社会综合的态度、情绪和立场观点,而不是一个某几个同类人的零散声音;二,舆论场是开放的社会化参与与流转,而不是不为人所知的“闭门会”或亲友聊天的“会客厅”;三,舆论场是社会不同利益阶层的多元意见立体组成,而不是千篇一律“格式化”了的或赞同或驳斥或“和稀泥”;三,舆论场是公共意见可以交互辩论的场域空间,基于网络空间,那种“只能我说而你不能说”,或者你只能说“顺耳的好听的话”,但不能表达不同观点和立场,或者你可以说,但是别人看不到你的表达意见(反之亦然),均不是真正的网络舆论场。因此,那种可以人工干预而筛选呈现的评议观点,是“伪舆论场”里的“试管舆论”,因为它阻断了舆论的真实的多元构成,虽然具有一定的引导性效果,但我们也不妨说是片面性的“误导”,根本而言是“自我安慰”。

舆论场是社会矛盾的汇聚地,正视舆论场就是正视社会矛盾,而不是刻意地弱化社会的能见度和真正的民意心声。对此,政务新媒体学院专家徐剑箫认为,“没有反对的声音,没有频繁、便利、公开的交互,共建共享共治就无从谈起。政务新媒体的主战场必然是服务于社会治理模式转变。多方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最天然的利器就是开放性的政务新媒体。政务新媒体怎么做?在哪些平台做?政府要有自己的主心骨。”

中国公众的话语权因为网络新媒体而赋予。“网民来自老百姓”,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正视的一个基本国情。在互联网空间里的网民表达,正是现实社会中“人民的表达”。一切所谓负面的、刺耳的舆情,也是现实社会矛盾的释放。当中国社会进入到新时代,我们需要倾听更为广泛的民生意见,去互动、去沟通、进而完善现实社会治理的机制建设。积极的态度、正确的姿态、有效的作为,就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舆论,并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

以微博为例,也只能以微博为例——

2011年,因为热心网民发起的关爱贫困山区孩子们的吃饱问题,有了现在政府接盘的保障贫困地区小学生的“免费午餐”项目。同年,“甘肃校车事件”的舆论,让全中国的中小学生校车安全有了全面的保障;

2012年春节期间,因为网络民意“微博打拐”的呼唤,推动了现在全国统一协调指挥的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的系统化联网和治理;

2013年,因为微博空间的“市痞”现象,直接推动了“两高”出台司法解释“转发500条”可作为诽谤定罪入刑的证据,中国互联网立法的进程由此开启;

2014年,因为微博上的“冰桶挑战”,有了中国参与帮助ALS患者和其它相关的慈善公益基金;

2015年,因为微博上的“南航急救门”事件,有了现在更为健全完善的院前急救规范体系,那一年,也因为微博上的北京地铁“哺乳门”事件,全国多个城市完善建立了专门的地铁母婴哺乳室;

2016年,陈静瑜医生通过微博发声,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的通知》,推动“中国肺源转运绿色通道”建立……。

——以上基于微博舆论而产生的社会组织动员和大讨论,无从具体而实实在在地推动了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升,无不体现出多方谋划、广泛参与、共同享有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实效性地加强了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建设。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舆论是个好东西, 舆论能让我们敏锐地感知和发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新时代社会发展与治理的平衡与充分。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开放、包容、立体、多元的微博社会舆论场,因为这里的网民就是人民,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那里汲取社会参与的治理需求和智慧养分,我们同样更需要一大批遵循新媒体传播规律的政务新媒体,开创一个政民联动、无“舆”不欢的自信开明的政治文化氛围。因为,这里是微博,是中国唯一可能并能够直接打通社会各个阶层关系、聚合不同社会群体生态、交互多元声音与异质意见的社会化舆论场,是“中国网民重要且首选的舆论参与平台、网民可信任的公开舆论场”,是不可替代的典型政府公共关系舆论场。

(来源:政务微博观察,文 |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侯锷

网友点评

    二手车

      查看更多二手车
      还有3个信息需要填写哦~
      底价将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您的手机
      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获取底价
      微博
      微信
      朋友圈
      关闭
      文章
      相关推荐
      取消
      取消

      海报生成中

      请稍后

      ...

      长按上图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