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车报】12月13日必看的车圈新闻
最令人期待的驾驶者之车,全新宝马3系申报图曝光,明年5月投产;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全新奥迪A7上市,售价80.88-87.98万元;奇瑞捷途要造核动力汽车震惊业内 官方称仅为商标注册;小鹏G3正式上市 补贴后售价13.58-16.58万元······欢迎收看本期的车事5点档。
重点解读
奥迪最闷骚的车系 前景到底如何
新浪汽车
新浪汽车
奥迪最闷骚的车系 究竟能在国内成为爆款吗
新车解码
说起奥迪车给人的印象,就会让人想起刻板无趣的德国人,设计严谨的没有一点问题,但很难找到个性。在大多数国人印象里,A6应该是奥迪最均衡的车型,能商能政,下班后能接娃,周末也能装着一大家子出去游玩,几乎满足了35-40岁的中年男性对车的所有幻想。但在我看来,A6其实快OUT了,而接任A6班的车系极有可能是A7,A7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其实相当陌生,一来是纯进口身份带来的高售价让一部分人望而却步,二方面是因为溜背的Coupe造型在当前的大环境里还是很难让普通人接受,但随着的大伙手里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以及对个性需求的不断上升,A7的前景还是相当可观的,毕竟运动化是趋势,雅阁,凯美瑞不是也年轻了嘛,还有一个小道消息就是上汽有极大可能会国产A7,想想今后要是能以40万就能开上奥迪A7,还是挺让人激动的!
过度自信的CX-8 在国内的前景到底怎么样
新车解码
CX-8的高定价是马自达的套路?
新浪汽车
新浪汽车
在马自达CX-8还没引入国内之前,大家都是满怀期待的,想到终于能有一款车来灭灭汉兰达的风头了。加价、无限期的等车早已让国内的奶爸们身心疲惫,可在12月7日知道CX-8的定价后,相信有很多人都跟我一样傻眼了,售价区间25.88-33.08万元,这分明就是直接拿着汉兰达的价格表抄的嘛,而且起售价还比汉兰达高了近2万,看到这么自信的马自达,作为吃瓜的群众的我还能说什么呢,出门左转的丰田汉兰达,了解一下?
丰田致炫VS大众polo 谁更安心
新浪汽车
新浪汽车
年轻人的第一辆车 选丰田致炫还是大众polo
好车对对碰
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两款小型车市场主流车型,分别是来自广汽丰田的YARiS L 致炫和大众的polo,这两款车虽然属于同一级别,但有着不同的个性,致炫遵循着丰田中庸的造车理念,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而polo就是大众的一贯风格,只要一上手就知道这车一定留着德意志的血液,小编推荐各位根据的自己的需求购买就行,如果你和小编一样没有什么偏好,那就看哪款优惠力度大就入手哪款就行了。
提升科技感能续命?新款翼虎人机系统评测
科技前瞻
靠升级车机能俘获用户芳心吗?
新浪汽车
新浪汽车
2019款翼虎除了在外观上有小幅改动以外,最大的改变是换搭了10英寸中控液晶屏,内嵌全新的互联网汽车智能系统。那么通过升级车机的方式来升级车型真的能俘获当前消费者的芳心,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吗?小编的态度是: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不明显,因为目前还没有一家车企或者软件公司能提供出一套公认好用的车机解决方案,与其耗费大量的资金去研究车机还不如把这部分预算放到自己擅长的汽车硬件里去提升自己的产品力,或者直接降低售价来刺激市场,小编认为把这部分事交给智能手机来解决才是目前的明智之举。
后尾“晾衣架”能为爱车加Buff吗?
新浪汽车
新浪汽车
后备箱上的“晾衣架” 能提升汽车的性能吗?
汽车尾翼真的适合我们日常的爱车安装吗,或者说这类的改装真的会有助于我们爱车性能的提升吗?小编就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对尾翼改装的理解,尾翼改装最初是为了应对过度轻量化的赛车产生的下压力不足进而影响操控而推出的改装件,就F1为例,尾翼能为其提供额外需要的60%下压力,但就普通车而言,车重一般就能为其提供足够的下压力,强行加装反而会增加阻力与油耗,并且夸张的尾翼也会增加警察叔叔关照的概率,若是纯粹就想提升车辆操控和性能,最好的解决办法应该就是减轻车重和换一套轻量化轮毂,但如果你就是一个外观党,那也最好在法律规定下进行改装,并且改完后及时去车管所备案,做到遵纪守法,理性玩车的准则。
量产交付之后 造车新势力转战“下半场”
造车新势力转战“下半场”
新浪汽车
新浪汽车
如果把量产、交付比作是造车新势力的上半场竞争的话,那么下半场争夺将围绕车辆的品质和可靠性展开。对于品牌影响力相对薄弱的造车新势力而言,市场允许的试错率相对较低,任何错误都可能让此前的努力付之一炬。小编认为目前新车企最重要的事是积极应对处理好首批用户的售后问题,收获第一批核心用户,以用户口碑相传的方式来对自身产品进行传播,若是学习传统车企采用冷处理方式来解决产品问题,这样的新车企必将率先从“下半场”竞赛里淘汰。
中国车市高速增长恐难继续
新浪汽车
新浪汽车
中国车市20多年高速增长是否一去不复返?
行业新闻
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汽车市场持续增长,这种增长的速度即使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也没有停止过。然而,10年后2018年的车市表现却给这种持续的增长蒙上了一层阴影。小编认为我们应该理性客观的看待这种增长放缓的情况,把接下来的关注点放到汽车后市场的规范化和提升道路交通的通行效率上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