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莫名其妙的,MPV (配置|询价)成了今年的一个火热话题,三款合资MPV几乎同时“上线”,价格“惊人”的现代库斯途 (配置|询价),进口转国产的起亚嘉华,还有名头远超前两位的丰田赛那。继而大家的目光又看向了这个市场上的老牌劲旅——GL8和奥德赛,可选项一下就多了起来。
但与此同时,MPV的碰撞安全议题又被搬上了台面,对于空间的“过分追求”让MPV在车身结构上有着先天弱势。话题正盛,又一款全新MPV曝光,不同的是,它来自于一个年轻的中国品牌——岚图。在目前为数不多的相关信息当中,我们隐隐看到了这台MPV在安全方面做的诸多功课,借此机会,让我们来好好讨论一下MPV的安全问题。
材料决定基础
只要对现代汽车稍有了解的人就会知道,汽车的车身覆盖件在碰撞安全中起不到什么明显作用,真正影响安全的,在于覆盖件之内的结构,在行业术语中,它有个专属名词叫做白车身,指的就是完成了焊接但又未经涂装的车身结构。肉眼可见的是,不同车型的白车身结构千差万别,而看不出来的是,每一部分所运用的材料。
目前的大部分车型都是以钢材为主,强度高、成本低,是绝对的主流。但也有不少昂贵的例外,比如铝材。估计大家最熟悉的一句相关解释就是全铝车身,顾名思义,就是说车身结构件全部采用铝材,比较早期的代表车型为奥迪A2,只不过国内未曾正式引入,知名度相当低;而豪华品牌中对“全铝结构”同样痴迷的还有捷豹路虎等。
更加高级的,无外乎是碳纤维材料,强度高,减重效果好。瓶颈是材料和加工成本过高。所以基本只会大量出现于对性能有极致追求的跑车上,普通家用车并不会涉及这类材料的使用。
有意思的现象是,“全铝车身”虽然在减重方面作用明显,但随着车身安全标准的不断提高,也暴露除了诸多弊端,当下又出现了不少“铝掺钢”的“倒退”现象。不过实际性能却是在增强,这其中除了结构上的改变,还在于钢材性能上的一些优势。
2000MPa超高强度
车身用钢的强度可是涵盖了巨大的范围。从最低的200MPa到最高的2000MPa,跨了一个数量级。要保证乘员舱的坚固,构成乘员舱的材料强度必须足够高,因此,在构成乘员舱最主要的几个部位,比如A柱、B柱、地板通道、侧防撞钢梁等地方都使用了超高强度的钢材(热成型钢),而前后纵梁、乘员舱地板、C柱等部位使用了高强度的钢材。其中的B柱是构成乘员舱的主要支柱,往往会使用强度最高的钢材,是汽车上最坚硬的部位。
岚图全新MPV正是在这些地方做起来文章,其在车辆A柱至B柱侧围及底部横梁部分应用了2000MPa一体式热成型激光拼焊门环,全面提升车辆碰撞安全性能。同时,对减轻整车重量也有一定贡献。而在车门中,则使用了2000MPa铝硅涂层防撞梁,其在全球MPV中属于首次应用。同时采用了贯穿式铝质门槛加强梁,可有效地减少碰撞侵入量和速度,对车内人员和电池起到保护作用。
结构安全
对于碰撞安全,车身可以分成两个主要的区域:吸能区与安全区。车身的前后位置可以认为是吸能区,而中间乘客坐的位置,被定义成安全区。不同区域对材料的要求很不一样。比如汽车的前后部,包含前后纵梁、吸能盒等零件。其需要的主要功能是对于来自前后端的碰撞进行能量吸收。强度和变形围成的面积可以大约认为是材料吸收能量的能力。我们当然不希望这些吸能零件在碰撞的过程中过早断掉,所以有一定的延伸率是对这些零件的基本要求。
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绝对是重中之重。一个对安全区形象的描述就是“安全笼”(safety cage)的概念。组成“安全笼”的零件包括A柱,B柱,上下门槛,车门防撞梁等。而在MPV车型中,第三排乘客往往是完全坐在“后备箱”里,头部与D柱之间的距离太近,车辆被追尾时,第三排乘客的生存空间令人担心。
所以在车身结构方面,岚图也做了些创新,在D柱车身填充结构增强材质,将增强胶块预先填充在车体D柱中,通过涂装烘烤后受热膨胀,将各个单独的承载钢板粘接成一个复合整体结构,从而增强车辆使用的耐久性能。另外,岚图在全球新能源MPV中也首次应用了高压铸铝减震塔,进一步降低车身重量。
总结:将新品牌的第二款车推到市场容量不太大的MPV阵营,本身就是一种比较独特的思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岚图在车身安全方面的一些最新成果也应用其上。在产品定位方面,全新的MPV必然与岚图FREE (配置|询价)一样主打高端路线,解决了市场所诟病的安全性问题,再复制一遍岚图FREE在高端化路径上的必要操作,这台全新的MPV或许又是一匹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