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时间返回到半世纪前,二战后欧洲各大车厂推出的车型非常少,每款车型在车厂内部都有一个响亮厂家代号来识别(类似丰田AE86)。而在德国大众,大家熟悉的开山鼻祖“Type 1”代号就是甲壳虫。
而在甲壳虫之后,大众汽车历史上第二款车型“Type 2”就是1950年推出的T1厢式客车。当你看到T1的照片,我肯定你见过它,在无数的怀旧电影中它都曾经出现。
例如出现在《阿甘正传》里的美国嬉皮士文化中。
还有动画《赛车总动员》的Fillmore,它的原型车正是大众T1。
50年代的大众T1
从设计上,大众T1的经典不逊于甲壳虫,前脸的V字造型、巨大的VW标识,还有圆形的大灯与转向灯,当然包括当时技术原因采用的两片式挡风玻璃设计。
这种亲和力的设计即使在今天,也是人见人爱。例如我曾在台湾垦丁看到一辆T1,现场吸引了很多路人拍照。
不过今天的主角不是半年世纪前的旧车,而是大众最新发布的e-Bulli电动概念车。
大众e-Bulli电动概念车
准确来说,e-Bulli电动概念车是大众商用车(VWCV)把一辆1966年在汉诺威生产的T1 Samba厢式车进行重新设计,并经过彻底电动化改装变身而来。
这是一个挺有意思事情,因为T1当年的产量很大,世界各地还有一些收藏品,但旧款的动力系统很多不能正常工作,如果能把它用ID.3和未来ID.BUZZ电动技术重新改造,算是重获新生。
1966年的T1原装是一副输出32 kW(44 PS),扭力只有102N·m四缸水平对置引擎,也就是甲壳虫同系列引擎。
而在e-Bulli电动概念车中,原来的动力被大众最先进的电动机替代,电机能输出61 kW(83 PS)和212 N·m扭力,电机被放在后轴上采用后轮驱动模式。
大众官方表示,e-Bulli最高车速可以达到130km/h,而旧版汽油引擎的T1最高速度为105km/h,另外新车续航里程超过200km。
锂离子电池容量并不大,只有45kWh,工程师把电池像大众ID.3 一样平铺在车辆地板中央,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了车型的重心。如果采用50 kW的快速充电器,可以在40分钟充进80%的电量。
显然电池组会增加车重,为此大众还对底盘系统进行了重新设计,调整了悬架、转向系统以及刹车系统等。例如采用可调节减震器的多连杆式前后桥,新型的齿条齿轮转向系统和四轮通风刹车盘。
外观和内饰进行了重新设计,但非常忠于原作。例如采用了橙色和金色双拼涂装,复古式抛光轮圈,配合那个年代标志性的白色轮胎涂装。细看之下还有LED的大灯和日间行车灯,让新车拥有一点现代感。
这种忠于原作的设计风格也沿续到了内饰,车内的座椅提供与外观同样的颜色,甚至仪表盘也继承了T1的造型。但如果你细看,e-Bulli其实已经拥有行车电脑显示屏、蓝牙、USB等现代设备。
但我觉得最大的败笔来自排挡杆,设计师直接把现代车型的DSG变速箱套用上去,上面还有(P,R,N,D,B)等操作信息,这与复古的风格显得格格不入。
但无论怎么样,e-Bulli概念车更像是一辆半个世纪前穿越到现代的电动车,它一下子点燃了人们的情怀。
或许我们会重新思考,为什么一辆车半个世纪后看起来还是那么吸引人,现代汽车的设计方向真的走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