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11月17日,第二十一届广州国际车展正式开幕。智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仅是交通工具的革命,也是生活观念和方式的改变。随着新能源汽车竞争不断升级,更多新产品,新技术将出现在世人面前。本届广州车展将以“新科技 新生活”为主题,展现智能汽车的发展带来的最新技术成果,以及其为消费者带来的全新的改变。
对此,不同高管发表看法。奇瑞汽车营销公司副总经理柳永超表示,新能源这几年发展也很快,包括智能化等等,有很多前沿类科技方面的创新,智驾系统、智能座舱等等,这几年的用户感觉有点追求得太多了,今年应该是对理性的回归,对技术奇瑞的一个认可,我觉得这是大核心。当然,我们在营销上也做了很多的动作,包括终端营销体系、网络体系,我们内部划分了三大纵队,也发展新媒体方面的营销,包括用户运营方面的优化、迭代,整个营销层面也有一个比较大的前进。对于奇瑞品牌来讲,风云是新能源化的起步点,我们希望用风云的品牌积累和奇瑞的技术储备,我们也规划两年之内推出11款全新产品,开启奇瑞的新能源之路。
以下为专访实录
新浪汽车:首先感谢柳总百忙之中来到新浪汽车的展台,今天我想了解一下这次咱们奇瑞品牌的参展阵容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亮点?另外还想关注一下,因为咱们最近发布了风云系列,从集团层面来讲,风云对集团有什么样的意义?
柳永超:首先,参加本次广州车展,我们是四大品牌,也是今年继上海、成都车展之后联合参展。今年广州车展对于奇瑞来讲,是全面新能源化的一个时刻。所以,这次我们四大品牌合计16款新能源产品进行参展,前段时间尹总也讲了,虽然来得晚了一些,但正好赶上了这个时间点,整个新能源化的节点到来了,我们的技术口碑、产品也都准备好了。所以,广州车展的契机四大品牌全都来了,这是这次参展的阵容。
为什么叫风云?风云是奇瑞的第一款产品,我们经常讲20周年前,奇瑞的一款风云搅动了整个中国汽车市场,当时我们是以自主创新的形式开启的。那么,现在是新能源化时代,我们又把风云拿出来,是想证明我们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汽车有了自主的能力,尤其是在新能源时代,我们处于同频或者领先的状态。今年还有一个节点是出口,中国品牌在海外是全球第一,加上新能源也是全球第一。所以,今年随着风云的到来,我们还是想再掀起一轮汽车界的风潮。但是,这次的风是从东方刮过来的,关系到全世界,跟二十年前不一样,那时候我们是学习的时候,现在到了这个时代,也是一次契机,整个风云就诞生了,这是大的背景。
对于奇瑞品牌来讲,风云是新能源化的起步点,我们希望用风云的品牌积累和奇瑞的技术储备,我们也规划两年之内推出11款全新产品,开启奇瑞的新能源之路。
新浪汽车:好的。其实您刚才提到奇瑞的销量成绩非常不错,那您觉得取得这么好的销量成绩,背后有哪些原因呢?
柳永超:今年问这个问题的人也特别多,很多人在问这个问题。我们也在想,当然营销是一方面,我觉得更多地是用户对于技术的认可,或者说理性的一个回归吧。因为,这几年真的挺卷的。但是,从今年来看,用户越来越趋于理性,用户对于技术和产品更加回归到理性。因为,新能源这几年发展也很快,包括智能化等等,有很多前沿类科技方面的创新,智驾系统、智能座舱等等,这几年的用户感觉有点追求得太多了,今年应该是对理性的回归,对技术奇瑞的一个认可,我觉得这是大核心。当然,我们在营销上也做了很多的动作,包括终端营销体系、网络体系,我们内部划分了三大纵队,也发展新媒体方面的营销,包括用户运营方面的优化、迭代,整个营销层面也有一个比较大的前进。所以,很多原因吧,今年是继2017年之后又一个大幅度的增长。今年1-10月份销售了145万,光奇瑞这个单品牌已经过了百万,确实是创了新高。应该说,今年整个的市场是基本持平,1-10月奇瑞大概有40%多的同比增长,销售和势能都是不错的。我觉得,归根到底是用户对技术奇瑞的认可,这是最大的核心。
新浪汽车:好的,我们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其实,您刚才说到今年的汽车市场变化是比较多的,基于这一点我们也总结了一些比较关键的词,想请您挑出一个或者几个来表达一下您的思考。一是油车与智能化;二是当下流量与长期主义或者是用户价值与企业组织,再或者是经销商现状与渠道变革,再就是对2024年的展望,您随便挑一个展开谈谈。
柳永超:我讲讲2024年吧,我觉得2023年已经讲了很多了,都说今年特别卷,确实今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人预计是很好的,但实际上从市场表现来看也没有那么好。所以,大家感觉很累、很卷。那么,对于2024年,我觉得还是坚持技术创新,以用户为导向,抓住用户需求,与用户同频,做出一些超预期的产品和服务来,这是最核心的。当然,智能化肯定是未来的一个方向,过去我们强调设计感、外观、颜值要多一些,但从今年来看,所有的颜值都特别惊艳。那明年的趋势是什么?我认为是在智能化方向上,应该是各个品牌大展拳脚的地方吧。
新浪汽车:微博有热搜,大家每天都会去关注,我们总结了今年几个比较热议的话题,也请您挑一个表达一下您的观点。
柳永超:我说说油车吧。我个人认为,确实现在新能源的竞争特别大,但我觉得油车一定有它的市场和需求在。虽然比例可能没有那么大,但我觉得是有一定需求的。像一个细分品类一样,实际上很多人还是喜欢油车发动机的轰鸣声,喜欢这种感觉。20万的油车是最后阵地吗?我觉得不是,我觉得在油车上依然会有探索的空间。
新浪汽车:好的,谢谢您,感谢柳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