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电与超充并行 2024补能赛道迎新阶段

在政策支持和大环境的共同作用下,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了快速增长,不过纯电汽车的里程焦虑、充电难等痛点问题仍然存在。因此,2024年新能源汽车的补能环节更受关注,不少车企也在通过不同的方式构建自身补能网络,以建立起自身的竞争壁垒。

换电与超充并行 2024补能赛道迎新阶段

当下,国内新能源车补能换电和超充是热门选项,在蔚来牵手长安、吉利、江汽集团、奇瑞组建换电联盟后,近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也提出针对新能源汽车领域,2024年要支持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发展。

另外,超充在补能新时代也炙手可热,不少车企自建800V超快充桩,比如小鹏、极氪、理想、蔚来等等。可以看到,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加剧,车企的补能规划也在不断完善,补能已经不再是促销手段和售后服务保障,而是成为企业发展的必要支撑。

那么,2024年新能源汽车的补能会有怎样的发展,换电和超充这两种补能方式市场需求如何,接下来又要解决哪些问题才能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补能市场需求旺盛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2041万辆,并且市场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速。伴随整车产销量的“狂飙”,充电基础设施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最近,中国充换电联盟发布的《2023年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338.6万台,桩车增量比为1:2.8,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为92.9万台,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为245.8万台,同比上升30.6%。

换电站方面,截止2023年12月我国换电站总数共3567座,排在前五的省市为浙江、广东、江苏、北京、上海。对此中国充电联盟表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尽管充换电布局迅猛发展,但是为了给消费者带来更便捷的充换电体验,充电产业如何更好地提供服务,跟上新能源汽车“狂飙”的脚步也十分关键。

换电与超充并行 2024补能赛道迎新阶段

业内人士也表示,加快建设以换电、超充、快充为主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可破解充电难题,缓解里程焦虑等问题。

事实上,行业在对用户充电调查中也了解到,大部分人对充电时长更加敏感,有超过90%以上的用户会选择快充桩,尤其是营运车辆的需求更高。

如果按照充电桩功率来看,72%的用户倾向选择120kW及以上的大功率充电桩,其中180kW及以上的超充桩用户选择率超过18%,这说明用户对超充的需求进一步提升。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全面市场拓展期,充换电基础设施网络服务能力成为行业关注焦点,而超充采用大功率直流电充电方式,可大幅减少充电时间,有效改善用户的充电体验。

此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电联盟副秘书长也曾表示,更大功率的充电需求逐步提升,但随着超充、换电等更快满足车辆能源补给方案的市场化,充换电服务的多元化发展不可避免。

无可厚非,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补能方式,充电桩和换电站的需求量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而不断扩大。

不过,中国、欧洲、美国作为全球几大新能源车市场,充电设施建设却落后于新能源车市场发展,尤其是欧洲、美国的公共车桩比高达14:1、23:1,缺口巨大。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按照科学布局、适度超前、创新融合、安全便捷的基本原则,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意见中明确规定,到2023年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设施体系,同时大中型城市经营性停车场具备充电条件的车位比例,农村地区充电覆盖率稳步提升。另外要标准规范和市场监管体系基本完善,行业监管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换电与超充并行 2024补能赛道迎新阶段

马上迎来春节假期,预计高速公路服务区又会出现电动汽车排队充电的现象,充电慢、充电难、车主排队几小时等待充电桩的话题几乎每次节假日都会冲上热搜,严重影响了新能源车主的用车体验。

因此,在大规模的新能源车普及带来了电动车充电难与能源产业链的转型阵痛时期,面向低碳化,更应该加快能源基础设施转型。

从车企角度来看,搭建补能网络缓解车主补能难题可以带动本品牌汽车销量提升。以蔚来汽车为例,依托换电站在哪里、用户在哪里的逻辑,在充电设施匮乏的三、四线城市快速打开市场。

近期,不少企业公布了2024年超充布局计划。其中,广汽集团子公司广汽能源发布“万桩计划”,2024年将加速推进高质量充换电行动,加快布局建设1000V高压平台超充终端。

理想汽车计划,2024年累计上线超级充电站2000座以上,建成“九纵九横”超充网络,实现国家高速主线70%和三线及以上城市核心城区50%覆盖。截至目前,理想汽车已开放316座理想5C超级充电站。

如此看来,新能源汽车补能赛道需求旺盛的同时,正在成为车企竞争的下一个战场,搭建补能网络既能够为车主提供更加高质量的充换电服务,增强既有用户的黏性,同时也增加了潜在用户选购自家产品的可能性,对提升汽车销量大有帮助。

换电标准化问题亟待解决

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数据显示,从2019年底的306座,到2023年12月底的3567座,我国换电基础设置4年涨了11.6倍,国内换电站保有量开启了井喷式增长。

为了推动换电补能方式的发展,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关于启动第一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的通知》、《关于调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等,鼓励开展换电模式的应用。

如今,车企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能重视程度已经上升到全新高度,换电技术作为我国电动汽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创新,提供了快捷的能量和方式,在提高效益、降低等待时间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于改善用户体验、促进电动汽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换句话理解,换电模式最大的优势是速度快,用户无需等待。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等小长假期间,不少人有远距离出行需求,而且长途车经常是几个人轮流开车,人歇车不歇,换电模式可以显著提升效率,缩短通行时间。

换电与超充并行 2024补能赛道迎新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换电模式还在不断内卷,目前的效率已经可以用秒来衡量,有企业宣称可以做到“最快不到1分钟”就能完成换电,换电速度越来越快,比加油还方便。

另外还有一点不能忽视,换电还有“省钱、省人、省地”的优势。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零部件,通常占整车成本的30%-40%左右,“车电分离”模式已经可以将电动汽车的购买价格降下不少。

相比充电站,换电站更容易实现无人化操作,降低运营成本。据报道,2023年,国内已有首批“无人”重卡换电站下线并投放市场。

此外,换电模式还可以省地,面对一、二线城市用地,以及国内一些城市复杂多样的地形,换电站可以占用更小的面积,目前已经有运营商推出了微型换电站。

行业人士表示,放眼未来,换电站相比单一的充电站,在储能、调节电网、降碳等领域大有可为。

不过,目前换电站仍然要面临不少难题,比如换电模式在现实中存在着消费者心理预期差距、标准无法统一和重资产运营成本等。

从用户角度来看,部分人不愿意将新电池换一块折损电池,从心理上很难接受这种换电模式。而对于换电站来说,重资产运营成本远高于建设充电站,很多企业营业多年仍未走出亏损。

另外,目前换电模式仍然面临标准化问题,现有换电站服务模式只能“一对一”服务于单一品牌,而不能共享,要大规模普及换电模式,还要各企业开发换电底盘接口,统一电池包参数等。

对此,业内人士一直在呼吁,行业需要推动换电电池、车辆、换电站等标准体系的落地,从换电接口、换电机构冷却接口和通讯交互协议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统一,推动换电系统的互通互认互换。

事实上,统一换电标准体系绝非易事。由于不同厂家、不同地区对于标准的理解和需求存在差异,协调各方的利益和意见的过程相当复杂。另外标准的制定涉及技术、法规、市场等多个方面,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和合作。

因此,未来几年要解决好换电模式的标准化问题,这样不仅能使换电站成为服务多元的开放性补能网络,也能将换电模式成本降下来,从而推动换电模式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换电与超充并行 2024补能赛道迎新阶段

不过最近蔚来前后与长安、吉利、江汽集团、奇瑞等车企达成换电战略合作,有利于推动换电标准的统一和规范,扩大换电网络的规模和覆盖,从而提升换电模式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此外,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也提到,2024年要巩固提升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支持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发展,抓好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这是国家首次明确支持“换电模式”发展。

当然,这已经不是工信部第一次鼓励支持探索换电业务的发展。在早前的政策吹风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获更多政策支持,其中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将延长至2027年年底。

其中还提到,高价位车型在智能化方面相对领先,部分车型采取的 “换电模式”,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具有示范引领作用,需要保持一定的减免税额予以支持。

可以看出,此前换电站面临建设成本高、换电车型选择少等问题,但今时不同往日,在政策支持下,更多企业布局换电赛道,换电模式将在新能源汽车补能体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800V超级快充集中爆发

随着新能源汽车淘汰赛的加速,车企的竞争焦点从拼电池容量、续航长转移到含金量更高的超级快充生态上,其中800V就是标志性的热词。

换电与超充并行 2024补能赛道迎新阶段

早在2019年保时捷发布首款800V车型Taycan开始,包括起亚、现代等国际巨头纷纷跟进,随后国内车企比亚迪、吉利、长城、广汽、小鹏、理想、小米等也相继推出了800V平台,高压超级快充体验将会成为电动车市场差异化体验的重要标准。

目前来看,高压超级快充能够有效解决电动车里程焦虑、快速充电问题,已成为未来补能技术演进新趋势,相应的800V高电压平台车型及高压大功率超充网络正处于加速布局阶段。

此前广汽埃安发布了超充桩,据悉超充站匹配的是1000V超充系统,35分钟就能使一辆电动汽车的电量从12%充到96%。同时,其首创了“轮充轮放”技术和“120kW-480kW自适应大功率充电桩”,能够实现充电功率的智能动态分配。

此外,华为也推出了全液冷超充桩,可实现设备的高效散热和温度控制,最大输出功率600kW,最大电流600A,是目前投入应用功率最高的充电桩,可实现“充1秒跑1公里”,1辆普通的电动汽车不到10分钟就可以充满电。

除此之外,还有多家企业已经宣布或计划在2024年加快布局超充。宝马与奔驰也计划,到2026年在中国建立至少1000个充电站和7000根超充桩。

同时,一些地方城市也提出了大力布局超充的规划和目标,深圳提出到2025年建成“超充之城”,海南同年要建成“超充之岛”,还有广州计划2024年建成“超充之都”……

此外,随着越来越多车企推出基于800V高压平台打造的电动车型,800V似乎已经成为电动新车的标配,这也意味着超充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主流的补能方式之一。

换电与超充并行 2024补能赛道迎新阶段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800V高压车型的价格也在不断下探,像小鹏G6 (配置|询价)、智界S7支持800V充电的车型售价已经低于25万元。

行业预测,随着800V车型价格下探,预计2025年该类型产品的售价将会进入15-20万元区间,而800V车型的渗透率也将迎来爆发时期。

进入2024年,汽车行业800V大战一触即发。在吉利银河E8的上市发布会上,这款车将800V卷到了20万级大众市场,官方称该车5分钟可续航180公里,在主流纯电市场充电速度第一。

最近有报道称,奥迪全新平台下的纯电SUV 奥迪Q6 e-tron将于2024年正式投产,新车基于大众集团最新的PPE平台打造,并配备了800V超高压快充系统。

此外,像小鹏G6、智界S7、极氪007、智己LS6 (配置|询价)等车型都基于800V平台打造,还有即将上市的小鹏X9 (配置|询价)、极氪001、星途星纪元ES,以及未来将要推出的问界M9、小米汽车SU7等等。随着800V技术普及,纯电车型的用车体验也会越来越好。

由此可见,2024年,超充网络建设会进入一个井喷阶段,同时很多标志性技术都会迎来新突破,800V高压快充更是会快速普及、放量。

不过,尽管800V高压快充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但是普及之路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要走。业内人士表示,800V高压系统要克服安全、成本和整个电网容量三大影响,其中电网容量一直是800V在规模化应用上的难题。

当下能与800V高压平台匹配的充电桩并不多,市面上最常见的是适配400V平台的充电桩,升压问题需要解决。另外,充电桩功率并不代表用户使用场景下的真实功率,更多取决于电网容量,当同一时段充电用户过多,导致无法全程输出稳定电压,对电网也是一大考验。

此前,小鹏汽车CEO何小鹏也表示,要想打通整车全域都支持800V碳化硅,这需要有一定的技术积累,而这个过程中需要突破很多技术边界,接下来要做的还有很多。

小结:2024年,随着市场需求的强劲和技术的提升,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这两种补能方式都迎来了高速发展,换电与超充两种形式相辅相成,接下来破解难题,加快发展无疑是充换电基础设施未来的重点工作,也是行业新一年努力的目标。

(责编:刘丽丽)

相关车型

网友点评

    二手车

      查看更多二手车
      还有3个信息需要填写哦~
      底价将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您的手机
      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获取底价
      微博
      微信
      朋友圈
      关闭
      文章
      相关推荐
      取消
      取消

      海报生成中

      请稍后

      ...

      长按上图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