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欧立甫:要以中国速度结合奔驰标准

本文介绍的车型

在今日举办得“未来汽车先行大会”上,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欧立甫 (Oliver Löcher)进行了发言,分享了梅赛德斯-奔驰凭借创新实现可持续商业成功的故事,及未来愿景。以下是欧立甫与会发言:

奔驰欧立甫:要以中国速度结合奔驰标准

梅赛德斯-奔驰中国研发和采购负责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女士们,先生们,亲爱的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主办方,很荣幸和这么多车圈“顶流”共聚一堂。作为豪华汽车品牌的“顶流”,梅赛德斯-奔驰的创始人有句话:对创新的热爱,永不止步!

今天,在深圳这座创新之城和大家一起探讨汽车的未来,真是再合适不过了!深圳成就了比亚迪,华为,腾讯等科技头部,不仅创新成果丰富,也以创新速度快闻名。所以,为了更高效地与各位沟通,我还是说英文吧!

奔驰欧立甫:要以中国速度结合奔驰标准

我想与大家分享梅赛德斯-奔驰凭借创新实现可持续商业成功的故事。首先,让我们回到1886 年。在斯图加特附近的一个车库里,戈特利布·戴姆勒经过无数次尝试和反复试验,发明了第一台高速内燃机。几乎与之同时,卡尔·奔驰发明了第一辆汽车。

当时,公众对这一划时代的技术创新并不感冒。甚至有人说:“我们相信马——汽车只会是昙花一现。”但是,正如我们看到的,这一满足人类基本出行需求的创新一路向前、不可阻挡。这两位先驱后来创建了梅赛德斯-奔驰公司,为汽车这个全新的行业奠定了基石。汽车改变了世界,为社会带来了巨大利益。

但是,即使经过多年不懈的工程努力和基础设施的显著改善,如今全球每年仍有 100 多万人死于交通事故。日益增长的汽车保有量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梅赛德斯-奔驰未来创新有两个指导原则。首先,与 “零死亡愿景”一致,我们的目标是到 2050 年实现“零致命性交通事故”,计划到2030年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和受严重伤害人数较2020年减少一半。

奔驰欧立甫:要以中国速度结合奔驰标准

其次是“2039 愿景”。目标是最晚到2039年,实现乘用车新车产品阵容在整个价值链和车辆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净碳中和。

138 年过去了,梅赛德斯-奔驰创始人的开拓精神依旧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我们有深厚的根基和宏大的梦想。正如戈特利布·戴姆勒所说:“惟有最好”。梅赛德斯-奔驰始终如一。为什么?因为“奔驰标准”:经典的设计、品质、安全、舒适和智能。

从公司成立的第一天起,我们就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可靠的汽车,其安全标准甚至比行业和法规要求更为严格。20 世纪 50 年代,被誉为“汽车安全之父”的贝拉·巴恩伊在梅赛德斯-奔驰公司发明了带缓冲溃缩区与刚性乘员舱的安全车身,并申请了专利,彻底改变了整个汽车行业的安全标准。

奔驰欧立甫:要以中国速度结合奔驰标准

20 世纪 60 年代,我们开始对脱敏真实事故开展安全研究,以确保“现实生活安全”。从那时起,我们的研究团队分析了5000多起真实事故,不断地评估和改进我们的安全系统。自 20 世纪 90 年代末以来,我们一直秉持将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相结合的“整体式安全理念”。

目前我们有40多种主动驾驶辅助系统来确保所有道路使用者最大程度的安全。如今,每款梅赛德斯-奔驰新车型在量产前都要经历约 15000 次仿真模拟碰撞测试和 150 余次实车碰撞测试。每款新车的全球整车耐久性测试里程为 500 万公里,相当于往返月球 6.5 次。我们确保所发布的任何技术都符合我们苛刻的标准。总之,我们的汽车经久耐用。例如,诞生45年以来,有高达8成的G级 车仍奔驰在途。你永远可以相信奔驰标准!

近些年,我们正经历着自汽车发明以来最大的行业转型。这些转型由算力、智能互联和电动化驱动。我们正积极拥抱这些快速发展的新技术。对我们来说,这是加速实现“净碳中和”和“零致命性交通事故”目标的机会。我们全球有 2万名经验丰富、充满激情的顶尖研发工程师正在研发未来产品——仅去年一年,我们就投资了超过780 亿人民币。

奔驰欧立甫:要以中国速度结合奔驰标准

我们在中国、德国、美国和印度都有研发团队,并充分利用各地区的独特优势。中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有其他市场难以比拟的科技用户群体,是全球汽车数字化和电动化趋势的引领者和推动者。我们相信,中国正在引领未来全球汽车发展趋势。

正因如此,我们的中国研发网络正在加速人工智能、车路协同(V2X)以及自动驾驶等领域的研发。位于北京的中国研发技术中心和上海研发中心是我们在中国的“创新双引擎”。我们不断扩大在华的研发投入,研发人才超过2000人。

中国研发团队是我们创新的核心力量——尤其是在我们进入“以中国创新,领全球风潮”的新阶段后。比如L2+导航辅助驾驶系统,从项目启动到正式落地仅用时12个月,明显快于行业平均水平。我想强调的是,中国速度对奔驰创新来说至关重要。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建立的强大基础设施,总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由机场、高速公路和高铁组成的网络,正在推动着这个国家的发展。MB.OS就是我们不断提速创新的基础设施,将为客户带来全新的豪华数字体验。通过MB.OS,我们正在构建一个高度灵活的从芯片到云端架构。我们将硬件和软件解耦,实现所有四大功能域的快速更新: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车身舒适、行车与充电。

中国研发团队是全球MB.OS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贡献者。MB.OS的超高灵活性可以使我们轻松地集成中国客户喜爱的内容。在提高内部研发能力的同时,我们还与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开展广泛合作。我们有谷歌和英伟达这样的全球合作伙伴,也与腾讯这样的大型中国科技公司合作,还与思必驰这样特定领域的专业技术公司合作。

我们的新一代自动驾驶系统将把大模型与领先的硬件结合起来。这将实现城市和高速路况中端到端的辅助驾驶。本着“安全为先”的理念,系统像一位“稳健的老司机”,可以提供无缝且更加舒适的体验。2021 年,梅赛德斯-奔驰在德国获得全球首个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国际认证,随后又进一步在美国的两个州获得相关认证。这些系统有助于提高驾驶舒适性和实现我们的“零致命性交通事故”愿景。

今年年内,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已经成熟的L3级高速公路自动驾驶系统。我们已经在北京获批了测试牌照,希望尽快将它带给中国客户。我还想强调的一点是,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我们高度重视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为了实现数据安全,我们成为首个应用“联邦学习技术”的汽车品牌,这一技术通常应用于金融行业。随着自动驾驶能力的不断升级以及MB.OS的推出,我们正不断加速创新,致力于“定义数字豪华风潮”。

奔驰欧立甫:要以中国速度结合奔驰标准

对于“2039愿景”,我们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看到了更多机遇。我们相信,能效是纯电汽车的关键。汽车消耗的越少,需要生产、传输到充电桩并储存在电池中的电力也就越少。

我们正在全面提升梅赛德斯-奔驰在这一细分市场的表现。大家可以从基于奔驰模块化平台(MMA)的CLA级概念车中一窥端倪。CLA级概念车搭载了首个奔驰自主研发的全新电驱单元——MB.EDU,配备两挡变速箱。两个档位分别确保了在城市和高速路条件下的最高能效。我们的目标是百公里能耗约为 12 千瓦时,相当于电动时代的“1升汽车”。800V电气架构融合了高能量密度电池,将重量最小化。此外,它还具有出色的充电性能——充电15分钟续航即可最高增加400公里。

我们正在中国加速建设快充设施。首批梅赛德斯-奔驰超级充电站已在全国一些主要新能源汽车城市投入使用。我们的目标是到2026年底,建成至少1000座超充站,约7000根超充桩。

关于电池,我们与全球领先的电池公司如宁德时代合作,并投资新兴固态电池技术公司如辉能科技和Factorial Energy。我们还不断提升电池化学领域的自主研发水平,并致力于覆盖全部电池技术领域。

除了现有位于北京的全面的新能源测试试验室,我们很快将在德国开设eCampus,其中包括测试和试验新一代电池的设施。除了性能和重量,我们还在开发阶段就秉持 “为循环而设计”理念。这反映出回收和重复利用是负责任的资源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车型

网友点评

    二手车

      查看更多二手车
      还有3个信息需要填写哦~
      底价将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您的手机
      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获取底价

      热门评论

      hykkkk_88994 hykkkk_88994四川成都

      请不要忘了-奔驰-这是中国人翻译冠名的-这冠名费该付多少?

      06-02 22:55

      更多热门评论
      微博
      微信
      朋友圈
      关闭
      文章
      相关推荐
      取消
      取消

      海报生成中

      请稍后

      ...

      长按上图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