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4年,智驾由2023年的“赛道确定性”,转变为“技术确定性”。关于智驾是否是产品力的问题,已经没有讨论的价值了。毕竟,高速NOA正在向车端普及,而城区NOA从少数品牌的竞争变成技术扩散的典型模式,端到端成为竞争焦点。预计在今后两年内,城区NOA将复制高速NOA普及路线。

在研究型技术向工程技术转化的当下,跨国豪华品牌是否“参与游戏”,值得关注。2024年,BBA在中国的销量均有下滑,但总体还是保住了销量基盘。头部豪华品牌的位置没丢,但感受到新势力越来越强劲的挑战。关于如何回应的问题,BBA在两年前应该就想清楚了,而2025年,是亮出具体方案的时候了。

虽然给出的技术解决方案各有不同,但BBA都需要回答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处理既有品牌、技术和产品资产三者的关系。换言之,BBA的研发部门乃至乙方供应链,被授命思考,如何将智驾技术纳入到研产体系内,又不损及多年来他们赖以成名、并获得品牌溢价的资产。而这些方案最终的判断结果,则看是否能进入到当下乃至未来的主流竞争。

宝马:V2X量产,品牌基调第一位

看上去,宝马依然希望保持“驾驶者之车”的品牌基调。宝马中国CEO戴鹤轩曾表示,决心通过创新、个性化,为用户提供情感价值。而高辨识度的设计,仍然是豪华品牌差异化的主要因素。

他旗帜鲜明地提出,“宝马的豪华就是以创新坚守智能驾趣·。”而智驾追求的低人工接管次数,属于功能价值,多少妨碍了用户从驾驶当中享受乐趣。如何平衡两者,宝马在今年1月量产新5系 (配置|询价)上搭载“车路云一体化”(V2X)技术 ,就尝试在保证驾驶乐趣的同时实现智驾。

宝马智能座舱有70%的功能,是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做的
宝马智能座舱有70%的功能,是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做的

宝马V2X技术的特殊之处在于,给车主提供“超视距”感知。这种感知能力,并非来自车载传感器(摄像头、雷达等),而是来自车云一体的信息传递。再往前一步,就是智慧城市。但在智慧城市建成之前,V2X仍然为驾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而车主提前掌握前路信息和路况细节,不啻于拥有上帝视角,“一切尽在掌握”这种措辞,听上去很“硬广”,但宝马实现了这一点,由此带来的情绪价值可能被低估了。

宝马以一种巧妙的方式,将智驾融入到既有品牌和技术资产当中。智驾为品牌属性增值,而非削弱后者。宝马所取悦的,仍是将驾驶视为超越代步功能的一群人,这群人本来就很认同宝马的品牌主张。宝马选择的智驾路线,相当于强化了基本盘。

宝马的数字化创新也围绕“驾趣”做部署。宝马倡导信息传递“零层级”、驾驶“零打扰”和体验“零压力”。其他都很容易理解,“零层级”意味着主要功能和信息都在主页上显示,无须进入下一级菜单。这意味着宝马要严格筛选核心信息,即对信息做减法,这很符合宝马一贯主张。这些理念在多次迭代的iDrive系统中体现。宝马声称,宝马智能座舱有70%的功能,是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做的。

在2025年的新车型中,“全景视域桥”的技术支持,就来自于V2X技术。需要注意,宝马是率先将这一技术用于智驾实用化的品牌。宝马声称拥有全栈智能网联软件开发能力,拥有3000多设计师,并与合作伙伴推动“端到端”驾驶落地。

我们猜测,2026年宝马计划量产的新世代SAV,将搭载“端到端”系统。宝马的“端到端”极度强调安全,一上来就要成熟系统,这多少拖慢了进度,无法和中国品牌比拼速度,毕竟宝马更注重维护既有资产的价值,也不会为了抢智驾进度而牺牲宝马的品牌定位。

智驾研发主要团队,宝马部署在中国,北京研发中心大体上负责车辆工程和三电,上海团队则以数字化为主。北京和上海机构都隶属于RDC(中国研发中心)

相比宝马,奔驰选择了更为“中国化”的方式——另组团队。5年中投入105亿元和2000人团队,去做安全内容的所有corner case(极端场景)内测。而业内通行做法,是将这部分放在量产车上“众测”迭代升级。

奔驰负责人王忻曾表示,奔驰的智驾团队的组织结构,更像新势力。当然,奔驰技术研发的风格,和宝马一样属于保守派。

2023年,奔驰上线了高速NOA,这和国内智驾竞争头部速度差不多。率先从销量担当E级开始部署,再逐渐渗透到GLC 和C级。也是在这一年,奔驰在中国谋求将智驾全部打通,将端到端、HMI、底层测试、云端数据收集等,归拢到一起。这是奔驰在中国首次获得智驾全链路研发能力。

在组织架构和技术路线的选择上,奔驰表现得都比较激进。奔驰的第三代人机交互、L2+导航、智能泊车将部署到旗下所有的车系上,覆盖燃油、插混和纯电。奔驰实现“油电同智”的障碍,将不复存在。而这一战略性规划,将在2025年开始逐步实现。

德国本土正在进行L3自动驾驶的路测,同时奔驰在北京也拿到L3测试牌照。2025年,两个类似的团队会产生竞争,看谁能率先实现L3的迭代和商业化。奔驰极少在内部开展赛马机制,现在为此破例了。

显然,奔驰在研发端做了很多“中国范”的改变。虽然研发上另起炉灶,但对于既有车型资产,奔驰没有放弃任何燃油车系列的意思。对于多年来营造的豪华品牌价值,必须小心呵护。

看上去,奔驰的诉求是在智驾领域的产品力不能低于潜在竞品。当然,奔驰公开从未将任何中国品牌纳入到竞品范围内。

 奔驰在德国本土与中国北京同时启动L3路测
奔驰在德国本土与中国北京同时启动L3路测

奥迪:拥抱华为,保护技术框架

相比宝马和奔驰,奥迪的动作才是最大的,但也是最慢的。

奥迪2018年就宣布和华为合作,直到最近才拿出成果。2025年即将上市的奥迪A5L,搭载了华为的ADS2.0。后者的套装硬件包含了3激光雷达在内多个传感器和400Tops算力的昇腾算力卡,与阿维塔的和问界车型上的系统基本相同。后续,也有多个车型都将搭载华为智驾系统。

不过,ADS2.0仍然是经典的规控算法,尚未升级到ADS3 (配置|询价).0端到端算法。奥迪的创造性在于,于燃油车上部署了华为的整套智驾系统,显然,这需要双方技术团队做长时间的对接和二次开发。毕竟,智驾系统的驱动动力系统,对于电车很简单,对于油车则比较麻烦,需要控制喷油量、节气门开度、变速箱、档位匹配等。不过,这本来就是奥迪擅长的部分。可以推测,奥迪仍然需要将执行信号转化为油车动力的各种执行逻辑,而不是完全扔给华为了事,这也是相关产品开发周期比较长的可能性原因。

与赛力斯完全依靠华为的双智系统不同,奥迪与华为合作,更注重自身技术的完整性,宁愿单独为华为智驾开发出对接的总线和算力系统,也要保护自己车型的技术框架。

这种合作,对华为也是一种全新体验。毕竟,华为很少有机会为燃油车开发智驾系统。与跨国品牌合作成功后,势必为丰田、本田等传统品牌合作打通技术和商业路径。当然,目前这些合作出来的车型,都限于中国市场发售,向第三国扩散自己技术的愿望,暂时没有苗头。

至于奥迪与上汽的合作,则属于既有合作伙伴之间的其他尝试,在此不展开。

奥迪与华为合作,更注重自身技术的完整性
奥迪与华为合作,更注重自身技术的完整性

事实上,在智驾的参与游戏中,BBA持续进行了高强度的投入,看上去速度不如中国对手,最大原因在于对品牌资产的诉求,而豪华三强,对保护自身技术资产的态度高度一致。毕竟,保护车型平台的技术完整性,就是保护自己的品牌形象的完整性,即使开发周期为此拉长。

全球市场范围内的智驾上车,BBA至少在2025年兴趣不大。因为除了中国,其他市场在这一部分的竞争并不激烈,同时又有中美、中欧对技术输出输入的一系列政策背离,需要小心处理。

“智驾在中国”,这一战略共识毋庸多言,以中国为智驾的研发主基地、主要投资地、主要人才和供应商来源地。这一选择,将在2025年继续走强。

(责编:傅琰)

相关车型

网友点评

    二手车

      查看更多二手车
      还有3个信息需要填写哦~
      底价将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您的手机
      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获取底价
      微博
      微信
      朋友圈
      关闭
      文章
      相关推荐
      取消
      取消

      海报生成中

      请稍后

      ...

      长按上图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