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技术换市场 中国车企打响反击战

在过去,中国汽车市场一直是用市场换技术,但实际收获效果甚微,因为外资品牌更多瞄准的是中国市场红利。如今,中国车企也开启了技术输出之路,比如奔驰和雷诺选择与吉利合作,比亚迪的电池被特斯拉和福特认可,这些都是中国汽车品牌反向输出最好见证。同时,中国品牌也集体开启了扬帆出海的道路,打开了另外一条技术换市场的通道。

由大到强的蜕变

其实大家都很清楚,过去的中国汽车市场一直贴着“大而不强”的标签。最典型的例子,燃油车时代,中国汽车市场大部分份额都被外资车企占据,尤其是豪华品牌市场,中国品牌车企就一直不曾有过话语权。

用技术换市场 中国车企打响反击战

因为没有技术的沉淀,大多数自主品牌车企推出的产品只能处在市场底层,廉价成为他们的代名词,这样就导致某些自主品牌辛苦一年卖出的新车利润还不如一个二线外资品牌赚得多,大部分利润都被外资车企拿走了。

在我们国家汽车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虽然我们在与外资合作的过程中获得了一些需要的技术,但这些技术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新产品、新技术仍然掌握在外资品牌手中,而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却赚得盆满钵满。

这也是用市场换技术带来的不良结果,先进的技术没拿到,却把大好的市场拱手相让。不过好在中国品牌车企不甘落后被挨打,而是奋起直追,利用新能源赛道弯道超车,如今取得不错的成绩。

当然,外资车企在享受中国红利的同时,也给中国的汽车市场带来了庞大的产业链,为中国汽车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汽车人才,加快了中国市场快速发展的步伐。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不少自主品牌车企也开始崭露头角,比如吉利、长安、长城、 比亚迪等,不论是新产品还是新技术,都开始向合资品牌发起挑战,销量排名不断赶超。在今年的4月份,乘联会发布的厂商批发销量排行榜单中,比亚迪和吉利分别排在第一名和第二名,比亚迪批发销量达到10.5万辆,同比增长134.3%,市场份额占比11.1%,超越众多合资品牌。另外长安汽车的批发销量表现也排在第四名,自主品牌实现了对主流合资的全面超越。

除了传统车企亮眼表现外,以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在智能纯电赛道上也跑在了前面,尤其是蔚来和理想的产品,在价格和品牌形象方面已经可以与BBA争夺市场份额。

用技术换市场 中国车企打响反击战

值得关注的是,蔚来汽车车型平均售价已经超过了宝马、奥迪等,成为新时代中产阶级的新选择,而理想汽车凭借一款增程式车型理想ONE,成为豪华中大型SUV榜单中的常客,也为中国品牌走向高端带了个好头。

另外,中国品牌在技术方面的实力也让世界刮目相看,不少国际汽车巨头争相与自主品牌车企合作,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跨国车企选择在中国设计研发中心,接入本土供应商,吸引更多的人才。这种现象在新能源智能化方面更明显,他们都以中国品牌车企为榜样。

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曾表示,中国汽车工业只有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对世界汽车工业有更大的贡献,才能得到全球同行与用户的尊重。对此认同的还有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他认为利用技术和成本优势,才能成为新产业的参与者、领先者和创新者,比亚迪一直坚信技术决定战略。

这样来看,核心技术一直都是汽车产业的根本,而掌握核心技术才是企业发展硬道理。值得骄傲的是,中国品牌在技术上取得的成绩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就比如比亚迪的超级混动DM-i将搭载在创维汽车上,全新奔驰A级 (配置|询价)搭载吉利的新型四缸发动机,福特选用长安蓝鲸系列发动机。

越来越多的外资品牌选择中国技术,中国汽车产业也正在强大起来,在中国庞大市场的推动下,中国汽车产业的步伐也正在加速,展现出赢得市场红利和消费需求驱动创新能力。

中国技术愿意与外界共享

此刻放眼全球汽车市场,电动化转型远比想象来得更猛烈一些,这次转型的参与者们,除了特斯拉这家外资车企跑在新能源赛道前列,中国品牌车企无疑是最优秀的代表,凭借完善的供应链,健康的消费结构和成熟的用户认知度,在这条赛道已经实现领跑。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汽车品牌诸如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等,才有了一定的话语权,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我们可以看到,前方的领跑者已经用实力证明,只要能力足够突出,就能在新能源市场分一杯羹。

过去中国品牌为了强大自己,主动找到外资品牌合作;而在今天,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强大,不少外资品牌主动抛出橄榄枝,与中国品牌车企展开合作。就比如前段时间吉利与雷诺的合作,吉利收购雷诺在韩国公司的34.02%的股份,并将把吉利在混动和汽车架构上的技术导入到雷诺韩国,帮助雷诺打开韩国市场。

除了雷诺,吉利汽车已经与豪华品牌奔驰联合推出了全新smart精灵#1 (配置|询价),该车由奔驰设计,吉利提供技术支持,也就是说这辆车用到的技术出自中国车企。不只是吉利,比亚迪与丰田也达成合作,丰田将借比亚迪和纯电和混动方面的技术,推出全新的电动车型,还有比亚迪与奔驰合作腾势品牌。

这些都是外资品牌对中国车企的信任最好见证,毕竟能得到世界汽车巨头的认可,对于中国汽车品牌来说也是很值得高兴的事。谁也不会想到,20年前连车都造不好的中国人,如今却能飞速进步,着实让人惊叹不已。

最让人震惊的是,与燃油车时代牢牢将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三大件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同,新能源汽车时代,越来越多的车企走向了开放合作的道路。

我们从比亚迪、吉利、长城等自主品牌车企纷纷开放自己的技术就可以看出,越是强大的企业,越愿意敞开怀抱,将好东西与外界分享。

吉利李书福曾表示,汽车产业具有开放、合作、协调的特点,只有开放合作包容共同发展,中国的汽车工业才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任何的单打独斗都是关起门来竞争,成功的概率太小。所以吉利愿意与全球的同行上下游产业链讨论各种合作,一同推动汽车产业向前发展。

比亚迪王传福也认同开发的观点,他认为,一定要构建一个开放的,基于智能汽车的一个平台、系统、生态,让全球各路精英都来参与,我们在车上预留了很多位置,和全球各路精英合作,开放所有传感器的控制权和通信协议,同时有条件开放一些控制权让各种创新、各种行业来进到汽车这个体系,进到电动车为构架的汽车平台,只有这种开放才能真正繁荣、才能真正创新。

用技术换市场 中国车企打响反击战

所以才有了吉利将自己的最新成果CMA架构和SEA浩瀚架构与戴姆勒和雷诺分享;2017年开始,比亚迪就逐步开放智能汽车技术平台,开放动力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进入新能源汽车供应链。

造车新势力零跑汽车最近也发布了智能动力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该技术免费开放共享。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表示,新能源汽车发展不能闭门造车,行业崛起也不是一家一人之事,交流、互联才是中国汽车赶超全球的关键。

事实上,技术共享目前已经在行业达成一致共识,通过技术共享的方式,那些在新能源领域稍有落后的传统车企获得了生存权,可以凭借强大的资金链和研发能力翻身。

技术领先导致垄断并不是只有好处,就比如丰田,最初油电混动技术和氢能技术过于领先,因为技术只掌握在丰田手中,导致市场不能形成规模,无论造车成本还是政策都很难有所支持,所以适当的竞争还是有好处的。

当然,意识到技术开放的不只有中国品牌车企,不少世界巨头也将开放自己的技术平台,就比如大众对MEB平台开放,并授权给了福特使用。对于消费者而言,汽车企业开放技术也是好处良多,毕竟技术先进的产品才会带来更好的用车体验。

而那些真正得到认可的技术也是屈指可数,不仅需要消费者的认同,也需要市场的考验。技术的共享最根本目的是形成大规模认同后形成规模效应,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结果,让消费者用更实惠的价格买到更有价值的商品。

就如在吉利CMA架构下突破百万销量的领克和中国星系列,还有搭载比亚迪DM-i混动系统的车型热销,中国品牌取得技术进步让全球有目共睹。

用技术实力征服海外市场

近年来,自主品牌车企取得的进步大家有目共睹,并且中国品牌新车不仅在国内销售,还远销海外。根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达到201.5万辆,同比增长超1倍,占汽车销售总量的比重为7.7%,比上年提升3.7个百分点,并且连续5年出口销量破百万辆。

自从2007年以来,中国品牌汽车出口销量一直都有条不紊地增长,2021年更是出现了爆发式增长,这也说明中国汽车产品得到海外市场的认可。

用技术换市场 中国车企打响反击战

而中国品牌车企取得如此好成绩离不开技术实力。奇瑞董事长尹同跃认为,技术是奇瑞的立身之本,奇瑞一直被称为“汽车界华为”,其在技术上有很多创新,就比如奇瑞的发动机技术,奇瑞更是国内首家提出自主研发发动机技术的车企。他还表示,奇瑞出口我们靠的是技术,不靠价格,我们在境外的价格比国内要高得多。奇瑞立身之本靠的就是技术。

就像几十年前的传统燃油车时代,诸多傲气冲冲的外资品牌大举进入中国汽车市场一样。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品牌车企开启了扬帆远航出海之路。2021年汽车出口量暴涨的一大因素,离不开新能源汽车出口爆发式增长。2021年,新能源汽车出口31万辆,同比增长3倍。

其中,欧洲市场成为新能源车出口的增量市场,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增长最快的是欧洲,增长速度达到204%,主要集中在比利时、英国、德国、法国、挪威等发达国家。挪威是中国品牌出海的典型城市代表,蔚来汽车采取与国内相同的直营模式,输出品牌理念、管理机制、商业模式、生活方式等全方位的价值体系,随后蔚来ES8 (配置|询价)正式在当地上市。

蔚来除了将新车卖到挪威外,还将进入瑞典、荷兰、丹麦与德国,计划到2025年,进入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阿联酋等。而最近国外多地出现ES6和ET7测试车,也正说明了蔚来出海进展很顺利。

用技术换市场 中国车企打响反击战

不仅是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的P7也在丹麦、荷兰、挪威和瑞典等地售卖,而小鹏P5也会很快进入这些市场。比亚迪在南美市场的表现同样不俗。另外还有红旗、上汽名爵、吉利几何等自主品牌,旗下纯电车型在海外市场也开始得到关注。

欧洲成为自主品牌的新战场,主要原因也是当地对新能源车更包容,毕竟欧盟对碳排放有着严苛的限制,并且当地对新能源车有很多补贴。最重要的是,中国品牌纯电车型在产品力方面并不输给欧洲本土品牌车型,这也是出海进展顺利的原因之一。

在所有人共同簇拥下,当弯道超车的概念被时不时提及,海外市场俨然成为检验中国电动车成色的另一块试金石。

除了整车产品,中国的动力电池也开始在海外市场布局。最近,最大的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被曝计划投入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8亿元)在美国建一座年产能高达80GWh的动力电池工厂。

用技术换市场 中国车企打响反击战

然而,宁德时代并不是近年来宣布进入美国市场的唯一一家中国电池企业。此前,国轩高科曾宣布与美国一家大型上市公司就磷酸铁锂电池供应达成合作,从2023年到2028年,上述美国企业预计将采购总量不低于200GWh的磷酸铁锂电池;还有远景动力也宣布,将在美国肯塔基州新建一座动力电池超级工厂,规划年产能30GWh,并具备扩容至40GWh的潜力,为全球头部车企提供动力电池产品。

此外,纵观国内的动力电池行业,还有不少动力电池企业,已经在美国开设了研发中心,未来进入美国市场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再到以电池为首的零部件进入海外发达地区,中国汽车技术正进入全球汽车体系。虽然这条道路或许并不平坦,但自主品牌们已经做好准备,对海外市场充满信心,用不断创新的技术,向全球呈现一个更好的新能源汽车时代。看来,这一次,我们也可以用技术换市场了。

总结

正如马斯克说的那样,过去外资品牌瞄准的中国汽车市场,赚得都是市场利润。而现在中国品牌已经成为外资品牌道路上的拦路虎,中国品牌凭借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已经给外资汽车带去了强大的压力,甚至开启了技术输出之路。中国品牌用技术实力征服海内外市场,从过去的市场换技术转为技术换市场,带来的品牌和产业效应不容忽视,当然这背后也是展现中国汽车工业实力的强大,赢得全球汽车产业的尊重,中国汽车主宰时代似乎已经不远了。

(责编:刘丽丽)

相关车型

网友点评

    二手车

      查看更多二手车
      还有3个信息需要填写哦~
      底价将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您的手机
      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获取底价

      热门评论

      足应抬_927 足应抬_927北京

      有信心是好事,但不能盲目自信,好好修炼内功吧!

      05-19 17:32

      更多热门评论
      微博
      微信
      朋友圈
      关闭
      文章
      相关推荐
      取消
      取消

      海报生成中

      请稍后

      ...

      长按上图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