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作为比亚迪“海洋美学”打头阵的车型,海豚 (配置|询价)初入市场后的受宠程度可谓相当之高,月销迅速达到了1万台,凭借着全新平台技术的运用以及另辟蹊径的设计语言,其在硬件实力和外貌观感上都给人留下了不同以往的印象,或许,这会是比亚迪火力全开的一个最重要征兆。
此次试驾地点安排在了北京北部,重点体验的在于车辆冬季续航,需要注意的是,海豚是目前同级车型中唯一搭载热泵空调系统的车型,在能耗方面相比那些“落后”电动车型上会有更好的表现。
此次试驾车型为405km时尚版,路线全长超过300km,无高速路段,全部为国道、省道并途径不少山路,气温一直徘徊在0度附近,全程基本全部采用“最节能驾驶法”进行体验,最终我们的成绩是在实际行驶里程为327km的情况下,表显剩余电量19%,剩余续航里程78km,与NEDC工况下的官方续航一致。当然,实际日常使用情况要比此次测试更复杂,短途多次驾驶和冬季户外过夜等情况都会损耗电量,我们的测试更接近一次极限能力的试探。
比亚迪海豚的整体外观和细节设计,大部分来源于自然界真实的海豚以及海豚的姿态,给人带来亲和友好的视觉感受。整体视觉观感短促又可爱,尤其车头的大幅上扬线条与A柱之间的衔接恰到好处,显得十分干脆。
四个轮子尽量置于车身的四个角上,这其中既有平台技术的支持,又有对空间布局的考量。同时这样的造型也让整台车的观感进一步提升。侧面的车身线条十分精彩,动感又活泼。
海豚车身的长宽高尺寸分别为4125/1770/1570mm,轴距为2700mm。在如此短小的车身尺寸下,轴距基本达到了A级车水准。
尾部造型同样简洁,是一副标准的两厢车姿态,撞色细节与车头一致,年轻化元素比较到位。贯穿式尾灯和右下角小小的海豚造型都是提升精致感的细节。
内饰方面,海豚的整体设计非常简约,车厢内加入了“海豚”的设计元素,呼应了“海豚”的车型名。扬声器罩、车窗除霜出风口的设计灵感则来自水面的波纹,而空调出风口的造型如同水面的漩涡,由海洋的元素理念响应海豚这款车的命名。
智能化方面,海豚则继承了比亚迪的诸多特点,配备了12.8英寸自适应旋转悬浮中控屏, DiLink智能网联系统采用全新的UI设计,同时实现了账号体系互通,让手机、车机无缝链接。手机NFC车钥匙和VTOL放电技术一并上车,也是非常讨年轻用户喜欢的实用功能。
作为传统,“旋转屏幕”的功能是一定在的,虽然屏幕尺寸更小了,但内部UI的界面流畅度明显有了更强的体验,与“家用平板”没有明显不同。同时,功能的丰富程度上也要超过大部分竞争对手,甚至有一种把手机上所有APP都复制过来了的错觉。
一体式座椅在观感上同样活泼,撞色设计和彩色滚边工艺都是颜值杀手。同时座椅的软硬度比较适中,不会像比亚迪许多SUV车型那样一味的柔软,同时对身体的贴合度也不错,长途乘坐下来并不会感到疲倦。
技术方面,需要特别提及的是深度集成八合一电动力总成,集驱动电机、变速器、驱动电机控制器、整车控制器(VCU)、电池管理器(BMS)、高低压直流转换器(DC-DC)、双向车载充电器(Bi-OBC)、高压配电模块(PDU)于一体,电动力系统的功率密度提升了20%,重量和体积分别降低了10%,系统的综合效率高达89%。同时,全新的热泵系统对电池直冷直热,让电池保持在理想的工作温度,在冬季提升20%的续航里程。
比亚迪海豚采用发卡式扁线电机采用超薄高性能硅钢片,电机的槽满率提高了15%,线包减短,用铜量减少11%,电阻下降22%。通过优化磁路设计降低电机铁损,散热性能大幅提升,电机额定功率提升40%,最高效率可达到97.5%。活力版、自由版和时尚版电机最大功率为70kW,峰值扭矩180N·m;骑士版电机最大功率为130kW,峰值扭矩达到了290N·m。
与大部分电动车相似,海豚的动力输出特性十分友好,虽然在绝对加速能力上与很多注重性能的电动车型不同,但日常市区的驾驶依旧得心应手,响应迅速且输出及时,油门的比例能够精确控制,尤其在开启强动能回收模式时,只控制油门开度基本就能满足大部分场景需要了。
底盘印象却与这台小车的造型不太匹配,这是一幅偏向于舒适的底盘,日常的细碎震动能够得到十分周到的过滤,同时,沉重的电池也会产生明显的下坠感,这台小家伙的综合驾驶感受并不是灵巧好动,而是舒适安静。
无论是中低速行驶还是高速阶段,车厢的隔音水准都相当值得肯定,车辆本身的胎噪及底盘噪音不明显,对环境声音的隔绝能力也不错,综合体验下来,车厢静谧性在同级别中是十分优秀的。
总结:这基本也就说明了海豚走红的原因,讨巧的内外设计是吸引目光的第一步,扎实的续航表现和明显偏向于日常代步场景的调教取向才是让人下单的重点。实际上在海豚所处市场区间内,实力强劲的对手还是不少的,海豚在没有占到“先发优势”的情况下,还能有如此的市场表现,确实是个值得关注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