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一提到网约车,当前不少人还是有着严重错误的认知,认为网约车很Low,网约车没面子。这种认知甚至一度在网络上大行其道,被网友们奉为圭臬。
不过,一系列数据表明,这种刻板印象该与时俱进了。公开数据显示,每三个中国人、每两个中国网民中就有一个网约车用户;高消费能力用户在网约车平台中普遍占比约四成,甚至高达五成。
车企布局网约车市场不仅不Low,还是抢占无人驾驶技术制高点的要求。比如网约车与无人驾驶相结合的Robotaxi,就即将在全球范围内迎来大规模落地,这也将是出行市场的一次颠覆性变革。
网约车,中国人的“出行轻奢品”
今年初,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值得注意的是,在服务类应用中,网约车成为亮点之一。
报告提到,2023年网约车用户规模增长明显。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达5.28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9057万人,增长率为20.7%。
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网约车用户规模占网民整体的48.3%,也就是说,每两个网民中就有一个是网约车用户。如果按照14亿人计算,每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是网约车用户,可以说网约车已经成为国民级应用,那些说网约车很Low的人,恐怕自己也在使用网约车,可谓是打了自己的脸。
让我们再来看看网约车行业的用户画像。根据月狐数据近日发布的《2024上半年网约车行业发展洞察报告》,网约车用户画像以年轻及高消费用户为主,品质和性价比需求共存。
在年龄方面,网约车用户年龄结构多元,以中青年为核心群体。在代表性平台中,35岁以下用户占比约五成;同时用户消费能力整体可观,代表平台用户中,线上高消费能力用户普遍占比约四成,部分平台的线上高消费能力用户占比甚至高达52%。
实际上,相比私家车,网约车通过共享出行的模式,具备便捷性、环保性、个性化等优势,这也是其能够成为国民级应用的根本原因;与此同时,网约车行业也存在着多种不同定位的网约车平台,有的采取C2C模式更具经济性,有的采取B2C模式更具品质化。就产品和车型而言,也通过拼车、顺风车、快车、专车、豪华车等不同种类满足着不同用户圈层的需求,一些网约车平台还基于孕妇、商务人群等目标用户推出了宝妈车、接送机等细分产品,更具高端服务色彩。
著名华人学者、经济学家陈志武教授曾说过,经济发展就是为了满足十几亿不同的人,非常个性化的个体的个性化的偏好。如果不是为了满足这些个性化的偏好,发展的目的是什么?所以最终我们不能忘记这一点,发展最终的目的就是给人们提供自由选择。
整体来看,成为国民应用的网约车,不仅能够满足用户的经济性需求,还能满足高端品质需求。那些片面认为网约车很Low、没面子的错误观念,该改一改了。
百万公里验证真品质口碑
庞大的用户规模,再加上高消费能力,支撑着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网约车行业市场调查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约为3606亿元,同比增长10.51%。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网约车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3864亿元。
巨大的市场潜力之下,不少车企也纷纷发力这一领域,希望从中分一杯羹。一般而言,车企的目标群体包括C端和B端,而如果能够两条腿走路,毫无疑问将为销量带来不小的助力。
不过,要进军B端网约车市场,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简单,在产品实力上也具备较高的准入门槛。
从产品层面来说,因为要经受营运的考验,网约车比一般家用车在质量、里程、安全、舒适度、耐用性、经济性等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
质量层面,网约车由于需要频繁地接送乘客,且经常处于高强度的运营状态,因此对车辆的整体质量有着更为严苛的要求。车企在生产这些车辆时,会采用更高标准的材料和工艺,以确保其在长时间、高负荷的运行下依然能保持稳定的性能和可靠性。
里程数是衡量车辆耐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经过百万公里验证的网约车,其耐用性显然要高于那些仅经过数十万公里验证的家用车型。这种长期的实际运行测试,验证了车辆发动机的耐久性、传动系统的稳定性,还包括了车身结构、底盘件以及电气系统的可靠性。
安全层面,由于网约车承载的是公众出行需求,这类车辆的安全性能被赋予了极高的重视。从主动安全系统到被动安全设计,网约车都力求做到极致,以确保在发生意外时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乘客和驾驶员的安全。
可以说,经过了百万公里验证后的网约车车型在品质和口碑上更值得信赖。
不过,发力网约车的车企也非常多,并非所有都做到了高品质。此前就有媒体报道,多位网约车司机反映,他们在购买了力帆650 纯电动车型后,开了一年不到,频繁出现多种问题。这一方面无法保障乘客的安全,另一方面还直接影响自己的经济收入。
“开着开着就不跑了,故障灯全亮,叮叮作响,后车差点撞上来”,还有网约车车主向媒体爆料驾驶的北汽新能源车出现问题。据车主说,当时在高架桥上高速行驶,车速达到70km/h,突然全车失灵,直接不动了,非常危险。
在网约车市场中,比亚迪和广汽埃安可谓是优秀代表。根据乘联会数据,2022年国内网约车市场份额占比前二名分别是比亚迪18.2%,广汽埃安11.1%,这两家企业在网约车市场份额合计占比接近30%,可见已经获得口碑及品牌效应。
无论是乘客还是司机,在选择网约车时,也需要擦亮双眼。
高端大牌才有做网约车的底气和实力
实际上,做网约车市场对车企的要求不只是产品能力,还有企业的实力作为基础。
网约车平台在选择车辆时,首先会优先选择头部车企的产品,因为他们的车型拥有更好的产品品质和质量体系;同时,要服务好营运车辆,还需要车企构建起来整个售后服务和零部件体系,只有行业龙头品牌才能够持久布局网约车市场。
持续的售后服务有多重要?这从威马汽车的案例中就可以看出来。比如威马汽车此前就曾与网约车平台达成合作,将旗下首款量产互联网智能纯电SUV EX5引入到网约车平台。后来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威马汽车陷入经营困境,威马的车辆也无处保养和维修。
除了国内的比亚迪和广汽埃安,从全球市场来看,包括奔驰、大众、丰田皇冠等很多国际知名车企也在做出行市场。
以奔驰为例,如果去过德国就会发现,德国的出租车几乎是清一色的奔驰,而且还不是入门级的款式,基本上都是奔驰E级 (配置|询价)。奔驰是德国出租车市场占有率最高品牌,鼎盛时期达到80%,2016年仍有60%,这也为奔驰品牌的品质和口碑提供了深厚背书。
而迪拜则更夸张,出租车中更是不乏奥迪、路虎,劳斯莱斯、兰博基尼等豪华汽车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网约车行业不只是市场规模巨大,也是出行市场众多前沿技术的练兵场。比如网约车与无人驾驶技术相结合的Robotaxi,就在改变着出行市场的用户体验,具备庞大的市场前景。
RoboTaxi允许乘客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召唤一辆自动驾驶的车辆,无需司机操控即可到达目的地。从全球来看,智能电动车巨头特斯拉就在大力布局Robotaxi。马斯克日前透露,特斯拉Robotaxi 将于今年10月10日发布,并有望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初投入使用。
在RoboTaxi的竞赛中,国内车企也不落下风。比如广汽埃安早在2021就与滴滴自动驾驶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全新定义并开发无人驾驶新能源车型;今年4月,双方联合宣布将在2025年推出量产的L4级自动驾驶出租车。
可以说,无论是已经成为国民应用的网约车,还是即将迎来大规模落地的RoboTaxi,都是前沿技术和先进商业模式在出行领域的集中应用。而中国车企凭借着在网约车市场的布局、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等多个方面积累和优势,已经先人一步,正在抢占出行市场的技术制高点。RoboTaxi未来也有望成为每个中国人都能体验到的全新出行方式,那些嫌弃和看不起网约车、出租车的人,是时候与时俱进,刷新一下自己的刻板印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