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发展划重点:燃料车2025年保有5万辆

本文介绍的车型

到2025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 5 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

重点推进氢燃料电池在中重型汽车的应用,2025年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约达5 万辆。这是3月23日早间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部署的四项重点示范任务的一部分。

除了电池中重型车辆,上述规划还提出,将有序拓展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客、货汽车的应用空间,积极探索燃料电池在船舶、航空器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提升交通领域氢能应用市场规模。

利好刺激之下,资本市场闻风而动。23日,氢燃料电池概念股开盘大涨,恒光股份、致远新能、兰石重装、雪人股份、京城股份等多股涨停或涨超10%。但要看到的是,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和材料的全面国产化尚需要2年左右,商用车渗透率或在2025年才迎来第一个拐点,股价炒作尚不具备基本面。

《规划》明确扩大氢燃料汽车交通领域规模

由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部署了氢能产业四项重点示范任务,并明确了产业发展各阶段的目标。

在氢燃料电池汽车方面,《规划》明确提出,重点推进氢燃料电池中重型车辆应用,有序拓展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客、货汽车市场应用空间,逐步建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与锂电池纯电动汽车的互补发展模式。积极探索燃料电池在船舶、航空器等领域的应用,推动大型氢能航空器研发,不断提升交通领域氢能应用市场规模。

目前,我国锂电池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已经走过“0到1”阶段,纯电动车越来越被大众接受,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相比之下,氢燃料汽车的技术、产能、基础设施等各方面有待加强。短期内,无法在乘用车领域与锂电池电动车形成竞争。截至2021年底,中国燃料电池汽车销量约1500辆,同比提升约32.2%,整体处于初期阶段。

在某氢燃料汽车企业总经理向红(化名)看来,《规划》再次明确了氢燃料汽车与锂电池电动车是互补发展的。

向红认为,锂电池自重、续航与补能时间的短板,限制了其对新能源商用车需求有效覆盖,二氢燃料汽车有望填补该短板,发挥其在大载重、严寒与长途场景的优势。

“氢燃料电池汽车具备了四大优势,续航长、补能时间短、全生命周期无污染、环境适应性。”向红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首先,氢燃料车的补能时间几乎和燃油车一样,包括氢能提取、运输、制备等各个环节都是无污染的,且在低温、高温等极端天气中仍能顺利启动。这些是电动车不具备的条件,也是氢燃料汽车能够覆盖运输类物流车、接驳类商用车的主要原因。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重卡市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渗透率,有望率先得到提升。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重型卡车产量为298万辆(全球同期436万辆,占比68.3%),是最有可能支撑起氢能重卡发展的国家之一。

目前,技术和材料瓶颈导致的高成本,是制约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是成本贵,体现在部分设备和新材料仍依赖进口,全产业链国产化还需要至少2-3年。加氢站少也是一个瓶颈,基础设施有待加速补齐。此外,相关法律法规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向红说。

产业关键节点或现于2025年,警惕资本无脑炒作

2022北京冬奥会期间,816辆氢燃料电池汽车提供接驳、运输等任务,除了日本本田交付的247辆考斯特 (配置|询价)Mirai (配置|询价),其余均为中国汽车企业自主研发生产。其中,北汽福田欧辉交付497辆。

“日本和韩国走的比较靠前,在整体应用上我们差距不大,个别基础零件差别大,全面国产化大概就是这2年左右吧。”向红对记者说,“催化剂等关键材料还没实现国产化,主要是由于基础化工研究不够,一旦国产化,成本能下降很多”。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新能源汽车业内人士指出,实现成本降低需要通过时间和规模积累,预计2025年左右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会出现第一个拐点——商用车应用渗透率突破1%的关键节点。

“规划明确了发力方向,一旦降本路径清晰、加氢站建设相对成熟。伴随各地政府以奖代补后,氢燃料汽车的各个细分领域将产生头部企业,形成良性竞争格局。”一位新能源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说,未来比拼的主要是低温下的性能优劣、整车成本、加氢便利性等,现在绝大部分氢燃料电池汽车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

要注意的是,近1-2年将是未来细分龙头企业厚积薄发的关键期,对于尚未形成规模的产业链来说,二级市场热炒风险仍需警惕。

3月23日,京城股份(600860.SH)再度录得涨停,报21.67元,这是该股近5天的第三个涨停板。盘后,京城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主营业务不涉及氢能源电池行业,且公司储氢瓶等相关产品的销售收入相比公司其他主营产品占比较小,对公司业绩贡献度有限。

作为科创板“氢能第一股”,亿华通(688339.SH)主要从事燃料电池汽车系统制造,上市以后公司的经营现金流连年赤字、亏损愈演愈烈。

根据业绩快报,亿华通预计2021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29亿元,同比增长9.97%;实现归母净利润-1.4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26亿元,亏损进一步扩大;实现扣非净利润-1.64亿元,连续三年负值。

面对经营困境,亿华通不得不谋求港股二次上市。值得注意的是,亿华通在新三板挂牌期间和登陆科创板后分别累计募资7.9亿元和15.51亿元。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的货币资金仅有6.64亿元,较上年同期12.13亿下降约五成。目前公司正在进行申请港股上市。

“我们认为,在产业出现第一个1%渗透率拐点之前,可能只有极少数的材料企业能够维持盈亏平衡,整车、系统供应商等环节企业肯定是亏损的。作为跟踪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指标,加氢站配套建设的数量很有参考意义,现在的基础设施远远不够。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远期空间是更广的,规划也提到了船舶和航空器的氢能应用探索,无人机应用氢能应该能率先实现。”前述分析师说。

相关车型

网友点评

    二手车

      查看更多二手车
      还有3个信息需要填写哦~
      底价将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您的手机
      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获取底价
      微博
      微信
      朋友圈
      关闭
      文章
      相关推荐
      取消
      取消

      海报生成中

      请稍后

      ...

      长按上图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