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晓菲:理想汽车800V高压快充落地 加速迈入纯电赛道

本文介绍的车型

4月18日,第二十届上海车展正式开幕。本次上海车展作为本年度首个大型车展,备受外界期待,同时也是代表汽车产业持续复苏的重要信号。本次上海车展将以“拥抱汽车行业新时代”为主题。展现新能源、人工智能、云计算、车联网等全新技术下的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成果。

理想汽车智能空间副总裁 勾晓菲
理想汽车智能空间副总裁 勾晓菲

对此,不同车企高管发表看法。理想汽车智能空间副总裁  勾晓菲 表示,纯电这条路我们一直没有放弃过,一直聚焦研发高压快充技术。随着高压快充技术的成熟落地,正式步入了纯电的赛道,我们基于800V的高压快充,其实可以做到充电10分钟提供400公里的续航,我们觉得这种补能效率是能够满足用户的整体用车体验。

以下为专访实录

新浪汽车:今年理想在上海车展有很多比较大的动作,咱们的车展这边有哪些具体亮点?

勾晓菲:这次的亮点就是上午刚刚发布的“双能战略”,理想汽车这家公司从成立以来,第一款车包含过去一段时间连续发布的L9、L8 (配置|询价)L7 (配置|询价)一直都是增程车,大家都在说为什么理想一直做增程,不做纯电,这个市场上大家都在做纯电。其实我们的选择很简单,我们还是希望能够解决用户的核心痛点和行业的核心问题。

我们最开始第一个选择增程的时候,就非常清楚地知道整个新能源市场,这个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补能效率,当时充电效率比如用户如果家里没有车位的话,用慢充桩10个小时起步,超充桩也得两三个小时才能充满,这种补能的效率体验非常差。所以一开始选择了增程的路线,更多是我往你车上背一个充电宝,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充电,这是我们开始的路线。

纯电这条路我们一直没有放弃过,一直聚焦研发高压超充技术。随着高压超充技术的成熟落地,正式步入了纯电的赛道,我们基于800V的高压超充,其实可以做到10分钟能够给用户提供400公里的续航,我们觉得这种补能效率是能够满足用户的整体用车体验。这个时间点我们才正式进入了这个赛道,我们认为长线去看的话,新能源赛道一定是混动+纯电的组合,我们有了纯电,整个新能源赛道才是比较完整的布局,这相当于是我们整个双能战略的“电能”这部分。

另外一部分是“智能”,今天上午首发的是理想AD Max 3.0,第二季度会正式释放城市AD Max 3.0的功能,年底会覆盖100个城市。在整个自动驾驶这块,我们在整个场景上会做横向拓展,从原来的高速AD Max 3.0,把场景覆盖的更多,到城市的路段,因为城市是我们更加高频的场景。

另外,我们也会在原有功能的垂直路线上做精进,可能现在整个行业对于自动驾驶、辅助驾驶,它的接管率还是偏高的。比如我在开一个两三百公里的路程中需要多次接管,在垂域这块也会尽可能极致地降低接管次数,最终的核心目标肯定希望做到零接管,这个时候体验才会最好。

座舱这块得益于前段时间刚发布的ChatGPT的新技术,我们觉得有了这个新的技术发布,让我们看到了如何能够把在座舱里的语音交互从可用的阶段进化成一个好用的阶段。我们会基于对话的整个逻辑框架,去进一步提升交互体验。

新浪汽车:您是智能空间方面的专家,理想本身也是非常注重智能座舱和智能空间,大家的评价很高,家庭需求这个点,您觉得未来的智能座舱是什么样的发展趋势,以及终极形态是什么样?

勾晓菲:行业里很多人说智能空间或者智能座舱这块“卷”非常严重,大家都是上各种功能,HUD有AI HUD,多个屏、大屏、分辨率等各种卷功能。而且大家在这么卷的情况下,感觉所有的车企都把该打的牌都打完了,感觉这个是不是就是座舱的终局了,差不多已经能看到未来了,卷到头了,没有再新的东西出来了。

在我们看来,整个智能空间是一个相对初级的状态,它和终局还离的有点远,还是挺初级的。我们如果把整个智能化这块,包含整个用户交互方向的智能化这块做对比的话,更像以前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进化过程。

功能手机在最鼎盛或者尾期的时候,基本就是卷功能,大家拼命宣传我这个支持发彩信,我这个能拍照,还能外扩摄像头,还能打视频电话,大家都在卷功能。今天智能手机我相信没有人能说的出来它有什么功能,它已经变成了无所不能,如果单纯枚举它的功能,根本说不完,所以大家说不出功能了。我觉得这个是从功能机到智能机进化的核心标签。

这个进化它本质的底层逻辑,我觉得是从功能到一个新的交互,新的交互孵化出一个新的生态,它是有这么一个进化过程的。怎么理解这个?还是拿手机举例子,手机最开始是物理按键,慢慢有了触控屏,最开始是电阻式的触控屏,需要一个笔去点,操作起来也不方便,体验也不是特别好,但是触控的全新交互形式已经进入到这个行业里了。随着IOS基于电容的多点触控技术发布之后,这种交互马上打破了用户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它从可用进化到了好用,当进化成好用的时候,用户马上会大范围接受和使用这种新的交互技术。基于这种新的交互技术,马上就孵化出来它的生态,有非常多的应用。

其实汽车也是一样的,大家都在卷各式各样的功能,但是汽车今天所用的交互主要基于触控的。我们理解一下什么样的终端是适合触控的?其实是手机、是iPad,是终端跟着人走,这个终端的特性是跟着人走,人在哪儿,这个设备在哪儿,所以特别适合触控的交互。今天车上的这块触控屏和家里的电视一样,不是终端跟着人走,它是人跟着终端走,终端在哪儿,我们要离这个终端近。

我们没办法在家里看着电视,走到电视面前去触控一下。车机的屏幕是固定安装的,虽然离驾驶员很近,驾驶员对他的操作非常不方便,比如开车的时候,当我注意力在道路的时候,其实通过触控的交互操作这个屏是非常不方便的,当乘客也是一样,当坐在这里系着安全带去操控也是不方便的。基于触控去承载这个智能空间的主要交互形态显然是不合理的,这个时候很多厂商都在做语音交互。在我看来,今天的语音就像是手机时代的电阻式的触控,它虽然不好用,但是它可用,它又比那种触控明显适合这个终端,因为不管是乘客还是司机,他通过说话的方式更容易达成他的目的。

ChatGPT的出现,它让这种对话形式变得更自然了,你可以随意打任何文字,它能够给你一个相对正确的答案。其实它让我们发现一条路,语音或者对话其实已经有机会从可用到好用做进化,当它做完进化的时候,车里最终变成以对话为主的交互形式,它的使用会变得非常便捷。而且对话这种交互形式在效率层面上,比如我们讲人机交互一直很注重的是交互效率,为什么大家在模仿IOS的整个UI,其实它就是交互效率很高,对话和触控产品的交互形态比起来,它一定是更高效的。

比如今天我要设置一个屏幕亮度,按照触控的交互逻辑,我要先打开设置,点击通用,点击显示,点击主驾屏幕亮度再调节。如果是对话的话,就是一句话“我要把屏幕亮度调节成多少”就结束了,完全是端到端的,我根本不用考虑你所谓的智能终端或者智能设备你自己的逻辑是什么样,而是我只考虑我在意的那个东西,我直接告诉你,你给我实现就可以了。

当主要的交互形式向对话转换的时候,整体的UI都会发生变化,今天我们的UI还是菜单式的,明天我们的UI可能一个屏幕就是中间一个理想同学,一个语音形象,什么都没有,我说我要调节亮度,它马上自动生成一个界面,说这台车支持亮度调节的有前排屏、后排屏,你要调哪个?我可以说我要调哪个。所有的菜单都是完全只显示我最关心的那些,整个UI都会发生颠覆式的变化。

新浪汽车:还有多指令的这种,比如我一句话包含三个指令,它一下执行完了,如果再触控屏一个个选可能很麻烦。

勾晓菲:这是第一个维度,最终的底层交互框架一定会发生这种转变。

第二个维度,车还是和手机和电脑不一样,手机和电脑是一对一的终端,我这个手机永远是我自己用,不会咱俩一起用一下我的手机,但是车不一样,车的空间是多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诉求,我这个智能终端要服务多人,我要具备多人的感知能力,我得需要不管是在视觉上还是在听觉上,能感知到这个空间里到底是谁在向我发服务的需求。

同样,我提供的服务到底要返还给谁。这样在整个空间里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就不是一个一对一的框架体系了,而是具备整个空间感知和空间表达能力。

我们在去年发布的理想L9 (配置|询价)的时候,全球首发了“空间交互能力”,我们要去在这个空间里建立一套全新的交互框架,可能这个就是我刚才说的第二阶段,从功能阶段进入到全新的交互体系建设阶段,这个全新的交互体系一定会经历从可用到好用的过程。当它进入到好用的状态的时候,一定会被广泛应用和广泛接受。一旦被广泛应用和广泛接受的时候,就会围绕这一套全新的交互体系生成它的生态,我觉得这是整个座舱的终局。它一定会改变非常多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单单卷几个屏幕,卷几个扬声器,卷多少功率的公放,卷W HUD还是AI HUD,我不是否定这些,这些是在目前功能到智能转型阶段的必经之路,我们还是需要这个过程的。但是看终局的话,终局一定不是卷功能,最终是搭建起一套全新的体系。

我一直认为未来座舱的输入输出系统一定会标准化,今天有些厂家是竖屏,有些是长条屏,未来一定是标准化的解决方案。我是比较倾向于未来是一个16:9的横屏,首先已经在消费类电子被充分验证过的,不管是iPad还是Android的iPad都是这样的标准尺寸,一定是在交互和整体体验上,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上,一定是最高效的,所以最终定成了这种尺寸,这么多年大家都在用这种尺寸。

未来你是全尺寸的SUV、MPV,放一个大尺寸的屏幕,类似于iPad Pro,未来是紧凑型的小轿车放一个iPad mini,但是整体的尺寸是一样,所以最终会支撑UI的显示框架,这样才能做整体的平台化。

未来别管是L9小改款或者大改款,我希望我的交互框架是一致的,而不是断档的。如果这些输入输出没办法标准化,最终一定会出现这种断档,不连续的情况。我的判断是未来所有这些东西在这个行业会逐渐去标准。

新浪汽车:其实这符合从功能机到智能手机这个变化,之前多次多彩的手机型号,最后慢慢趋于趋同,就是一个大屏幕方方正正的,比例也差不多。

勾晓菲:那个时候,我们车企的职责就是提供一个高效的终端,能够支撑空间的感知,能够支撑一个大的算力,能让你做空间的理解能力,支撑空间的表达能力,能够让视觉、听觉信息在这个空间里流转,这些基础能力我构建好之后,比如说做社交的还是做游戏的,还是做购物的,那就是其他厂家的强项,就不是我们的强项,他们会基于这个全新终端给大家提供完全不一样的升维的体验。

我觉得那时候汽车真的跨入智能终端的话,最基本的出行属性会淡化,不是出行的时候才想到我的车,而是我在干12345这几件事的时候都想到我的车,都会去车里面,但不一定我会把它开走。我觉得只有这样,它才能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智能车。否则,如果我这个东西就是解决出行问题的,它就是一个功能车。

新浪汽车:其实就是从智能车到智能空间。

勾晓菲:对,好比以终为始看待这件事的话,未来全自动驾驶实现了,所有的车企会变成房地产商,我们都是卖房的,只不过我们卖的房子能动,但是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需求,买两室一厅,三室一厅的,简装的、精装的,最终获取的都是这个空间带给我的服务,是完全不一样的服务,一定会颠覆很多行业,好比移动支付让POS机和刷卡变得很少了。我相信未来的智能空间也会让很多行业发生变化。

新浪汽车:很多人说今年可能是新能源车企的淘汰赛,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待?以及我们的新能源汽车业务今年有何规划?

勾晓菲:我们的判断是未来一定会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淘汰赛,其实现在已经展现出来了,有一些车企已经慢慢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了,我们也可以通过销量看得出来有些车企销量一直遥遥领先,比如像理想一直保持它的爆款态势,出一款车就是一个爆款,但有些车企比如一款车卖多少,出了好多款车,但是那个量可能还是没办法突破。我觉得整个态势慢慢已经显现出来了。

为什么说这是很恐怖的淘汰赛?如果长线看的话,全球的几大核心汽车市场,比如美国我们能说出几家车企?无非就是通用、福特、特斯拉,日本无非也就是那三家,欧洲无非就是BBA,再加一个PSA,韩国现在两家合成一家了。我们可以看到主要的一些国家最终能够留下来的车企,其实都是屈指可数的。

我不太认为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国家或者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我觉得最终大概率也剩不了几家。

新浪汽车:最终是百花齐放的状态。

勾晓菲:刚才聊了那么多智能化的方向,我觉得不管这个车最终怎么智能,汽车毕竟还是一个需要靠销量去支撑的制造行业。最终它可以通过销量的提升去极大程度地降低研发成本、降低生产制造成本、降低销售成本,具备这种特性的产品,最终所有的服务、供应链体系也好,或者是各种技术的支持也好都会趋于支撑那些头部企业。

长线来看,销量越头部的企业,获得的资源越多,能够掌握的话语权或者成本定价空间都会有极大的优势,慢慢这种头部力量会显现出他们的竞争力。其实和手机是一样的,现在中国的手机品牌也没几家,以前也非常多,我觉得长线看肯定是这样。

刚才您问到整个车型战略这块,今天上午刚刚发布的“双能战略”,提到马上会把纯电的产品线补充起来,我们现在在增程这块是L9、L8、L7三款车,到2025会把产品线布到5款车,价格区间可能会扩一扩,会出一个更顶级的旗舰车。目前我们的旗舰车是理想L9,后面可能会出一个更顶级的旗舰车,它会是一个更先进的架构或者技术,更多新的东西我们会放到这个旗舰车上,在这个旗舰车之下可能分两条腿,一个是增程平台有5款车,纯电车型也会有5款车。

新浪汽车:谢谢晓菲总。

(责编:王子祺)

相关车型

网友点评

    二手车

      查看更多二手车
      还有3个信息需要填写哦~
      底价将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您的手机
      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获取底价
      微博
      微信
      朋友圈
      关闭
      文章
      相关推荐
      取消
      取消

      海报生成中

      请稍后

      ...

      长按上图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