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近几年来,市场和科技创新,恰好成为汽车产业的新热点。
新势力进入汽车产业,凭借的就是这两件法宝:资本和新技术(基本都和新四化有关联)。
在百人会年度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做了“消费与市场”专题演讲。对于其研究的观点,王青事先在小范围接受媒体记者们的联合采(kao)访(wen)。
汽车媒体圈的记者们当然抛出了事先准备的、与2019年汽车市场及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诸多问题。王青也从宏观政策和市场的角度,阐述他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2019年汽车市场仍是负增长(-8%左右),但房价是否对汽车市场构成“挤出效应”?王青认为,自己的研究结果可能违背公众直觉。
从28个国家的数据看,房价短期内较大波动,与汽车销量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而且,王青说,长期看,房价的温和上涨对于消费有弱刺激作用。也就是说,无论长短期,不存在“挤出”(当然是有条件的)。
真正和汽车需求负相关的,是居民杠杆率,但它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也就是不具备全部影响力。而且,没有买房子的人,也可能杠杆率比较高,他们的购车需求,也是被抑制的。
中国各线城市的居民杠杆率,有很大差异。值得注意的是,三、四线城市杠杆率不高,但涨的很快,这也会抑制汽车消费。而一线杠杆率则空前的高,特别在年轻人中间。通常,同一批人也更容易产生购车欲望。
这同时能解释储蓄走高与汽车消费下降并存的矛盾,还能解释为什么在未被限行限购的三四线城市,10万元以下的车销量也变差。
这个症结,需要房地产市场消化一段时间才能逐步“熨平”。因此,明年车市也不会有报复性反弹,但降幅很可能继续说收窄或者打平。
从长远看,王青一直鼓吹2028年3300万辆的“预测”。经历了两年负增长,现在这种观点好像有点不合时宜了。但王青说预测很保守,年均复合增长率只有1.5-2%。而且中国的千人拥有车辆只有4-5%,与收入水平有剪刀差。
访谈中,对中国车市的走向,王青无疑给出了短期谨慎、长期相对乐观的看法。
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王青旗帜鲜明地认为,目前仍是“政策市”。因为动力电池的性能,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之间有相当距离。也就是说,市场机制的驱动力不足。
而2019年的新能源政策,退坡以后如何走,“托住”新能源市场,则大有讲究。总的原则,当然是刺激消费。
他认为政策制定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个是政府采购,这部分可控性强,失范作用也强;另一个则是可以分一部分关注给增程式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动。现在这二者还存在较大潜力。
同时,王青暗示,当前一些地方的政策,可能会导致偏差和资源的低效利用。而且,公众只将地方政策等同于地方政府的态度,实际上往往是一些委办局的态度。如果部门之间没有沟通管道,可能政策的出台,缺乏协调和大局观,引发意想不到的负面作用。
结合国外的一些政策实践经验,王青总结到,一些经济手段和行为模式控制的运用,可以协调社会资源向高效的方向转化。
比如,拥堵费是不得人心的,但规定市中心停车位只能占用短时间。车主必须每隔1、2小时去挪动车辆,停车费不变。透过给车主制造不方便长期逗留,牵引其出行模式改为郊区开车、在交通枢纽停车换乘公共交通。
针对提问,王青还认为,超大城市强调自身治理的特殊性,在法理上站不住脚。
而且,限购限行和国五国六切换政策,从环保角度无可厚非,但执行细节仍欠雕琢。过渡期失之粗糙,调解目标到底是增量还是存量,没有考虑很清楚。政策修正潜力巨大。
这也是2019年初多部委提出的刺激政策,没有收到明显效果的原因。不过,有一点确定了,欧美和日本向纯电技术转向,是非常明确的,因为中美作为最大区域市场,倾向于纯电政策也是明确的。
在发达国家,中心城市的居民出行模式是趋同的,它直接导致了人口密度越大的地方相对的汽车需求就越小。而且,发达国家的千人保有量也在逐步下滑。外在表现形式是,年轻人不像他们的前辈那样喜欢买车了。
而我国这种现象只是初露端倪。东部相对发达城市和西部城市,同等经济水平下,人口密度小的地方,千人保有量更高。但前者距离拥有率停滞不前甚至下滑,还需要等待很久。这个时间点,王青倾向于2030年左右。这与我国未来几年发展的速度有关。
而且,即便到峰值段,也不包含汽车出口。届时中国的汽车产品竞争力,将强于现在。而二手车出口鼓励政策,虽然当前不会有明显收效,但政策通道打通以后,为汽车产业由大变强,提供了重要支撑。
现在的自主品牌,到东南亚、中亚地区,实际上在和日韩二手车竞争。如果我们自己的二手车政策没有理顺(各地区互相以环保名义“锁区”、税收、产权没有打通)、二手车市场没有发展起来,汽车市场是畸形发育,新车市场可能会受到发展制约。
在合资企业中,中方的竞争在于“国情”。即中方伙伴与地方政府、银行、其他国企打交道的这些能力上,比外方更强。事实证明,这不是核心竞争力,股权也不能反映双方的话语权。
他认为,技术能力当然是最优解,但制造业的出路还在于给服务增值提供基础。定制服务、大数据分析,还可能产生固化在硬件中的服务,都将构成新的竞争力。造车新势力在这些方面,进行了富有前瞻性的探索,未来可能会因此获益。
在采访中,王青一再暗示,他对中国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保有信心,距离发展的顶点还很遥远,但不会有前些年那样动辄两位数的快速增长。和前两年提前释放购买力造成反噬相同,这两年消费抑制也会有新的补偿式增长。未来数年,汽车市场将印证这位“谨慎乐观派”的诸多观点。